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砥砺创新担当,重塑统计信任之路

编稿时间:2016-12-21 12:11   来源:华容县统计局  

2008年,有关媒体发布了一则“在岗职工工资同比增长11%”的新闻通稿,广大网友阅后,纷纷哀叹“被增长”、“被平均”,更有才华横溢的网友题诗一首:张村有个张千万,9个邻居穷光蛋,人均收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这个段子很能说明:相同的数据,不同的解读方式,可以导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统计数据被人为滥用、误用形成常态,导致公信力缺失,另一方面,社会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又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却始终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早在解放之初,毛泽东主席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有基本的数量分析。如果不懂基本的统计、不懂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就一定会犯错误。”

确实,从上世纪开始,学者已不能离开统计而治学,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那么,在这个大数据颠覆未来的时代,作为统计系统工程的“最先一公里”,统计工作如何在成长阵痛中寻找突破?如何走出公众对官方统计的信任危机?统计人除了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以下发生在华容统计局的三个故事,或可让人走近我们华容统计人团队:

故事一:科学破冰,技术创新——“春劫”中的“湖南一姐”

春节前夕,国家调查总队下发了一份关于培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通知,我局党组当机立断:派遣最强精锐赴北京学习!短短1个月之后,一个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的统计局,走出了湖南省第一个成功考得航空驾驶资格证的女驾驶员,连中国民航局的老师们都叫她“湖南一姐”!这位了不起的精英就是华容统计局城调队队长谢芹同志。刨去这一段经历,她只是个平凡的八零后,一个年幼孩子的妈妈,只不过,在我们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时候,她在寒天雪地中屡败屡战、摸爬滚打;在我们欢庆新年钟声敲响之时,她在遥远的异乡悬梁刺股,把孤独当作泡面的佐料。是她的刻苦担当打开了统计工作方法升级的另一条通道从今年开始,我局将首次在农业普查中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采用遥感卫星监控,对高清图像识别标识,用计算机直接汇总出统计结果。这是华容统计人用最前沿的科技提高统计公信力的最为典型的实际行动。

故事二:寻找数据驱动生产力之道——大数据海洋中的哥伦布团队

2012年,是大数据全面爆发的上一年华容县统计局局长吴德云同志,凭借他职业生涯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力,提出了建设“宏观经济统计电子数据库”的构思。他在动员大会上说:“我今年50岁了,还有信心把统计业务学好,我只知道不学习就一定会被这个时代淘汰!”。经过4年多苦心孤诣的耕耘,这个数据库所含统计数据已达5GB,以一本统计年鉴为参照,能装满10个2米高的文件柜。有了这样丰富的储备,华容统计人可以随时响应大数据的号角,只需一个合适的硬件托管商、一个云平台、一款APP,就能立刻实现到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一切智能终端的海量数据共享从整合数据资源、到打造数据仓库、再到运用可视化技术、与新媒介沟通融合等等,华容统计人把大数据时代的冲击转化成了工作的加速器,这一切的先声夺人都始源于4年以前的战略眼光。

故事三:开启传统统计与可视化的融合之路——挑战跨界的技术控

几年前,辞去一线城市平面设计的工作,到华容县普查办公室就职。一段时间后,我忍不住对一位刚刚结束美国科研交换的朋友抱怨:统计工作真是无聊之至,这里的人连散点图都不懂!他听后,正色对我说:“他们并不需要看懂,让非统计专业人员明白数据的含义,正是你的工作,即使在美国和日本,也是这样。”这句话有如当头棒喝,让我马上警觉自己暗暗滋生的懈怠之心。

这也是我在数据表现手法上所获得的第一个宝贵经验。全世界的数据汇报者的任务都一样:让听众花最短的时间信任并且掌握数据。这种思维的实现方法即是数据可视化。在过去数年间,可视化领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于统计工作者与时俱进的本能,我的业务报告也自发的发生了变化,从提供原始数据表格到统计分析、再到统计图表,直到现在纯模块化图片的转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把自己定义成数据可视化探索者,努力去实践让更多人看懂数据的目标。可视化工作在今年成了华容统计人砥砺创新的名片,在2016年里,该工作获得了各界极高的赞扬。

后记:时光荏苒,一晃华容县统计局已成立5周年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尔维诺曾说“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之少,而他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之多”。在过去的年里,华容统计人连续在全市综合绩效考核中荣获第一名2017年来到的前夕,我们继续吹响了“决胜五连冠”的号角。因为在我们所热爱的统计事业之中,我们足迹未曾抵达之处还何其之广!

    所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一切有关于数据的争论,应该始终朝着理性开放、交流互进的方向进行;大时代统计人,不仅要有海纳百川的学习与融合,更要有壁立千仞的执着和坚守;而作为中国政治的一部分,中国统计不该成为充满行话和隐喻的神秘机构,而应该成为公开透明又通俗易懂的数据指南。因为每个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每代人有着各自的使命担当,但人类任何一种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凝聚成全体华容统计人“砥砺、创新、诚信”的共识,锻造出了华容统计团队“服务、担当、奉献”的灵魂,永不忘记“为中国统计事业奋斗”的初心,永远坚守中国统计人的精神阵地,不断把中国统计伟大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