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平江贫困县情及扶贫工作情况浅析

编稿时间:2010-10-20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一个典型和“老、山、边、穷、大”五位一体的内陆县份。一是中国首批革命老区县,曾发生过“收起义”、“平江起义”、“平江惨案”和“三月扑城”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在革命怒潮中产生的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和红军第五军,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两支主力军,为开辟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中国革命牺牲了25万优秀儿女。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达2.1万人,占湖南省烈士的五分之一。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了64名共和国将军和100多位省部级干部,是全国三大将军县之一。二是山区县。全县山地面积428万亩,占县域面积的70%,县内海拔超过1600米的大山脉有三条,贫困人口大部分布在山区。三是边界县。我县与江西的修水、铜豉县和湖北的通城县交界,省际边界线长近200公里。四是全国首批贫困县,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5元,有21.85万人生活处在贫困状态,占全县总人口的20.65%。五是人口和地域大县。全县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775个行政村,33个居委会,27万户,总人口105.08万人,是湖南省十个人口大县和五个地域大县之一。

  一、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效

  2001年初,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我县把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出了以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县农村经济工作大局的方针。把经济工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突出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几个重点,着力推动救济型、输血型扶贫向开发型、造血型扶贫的重大转变,老区平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38.67万人下降到21.85到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829元提高到2455元。扶贫工作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

  一、突出基础先行,打造发展平台。基础设施滞后是和期制约平江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县抢抓机遇,借助国家扶待重点县的平台向上争资争项。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完成了G106、S308平江段改造和钟虹公路、幕南公路、14条通乡公路硬化,整修乡村公路1159公里,增加通公路村165个,县内交通网络在为改善。电力方面,改造新架改高低压电线1850公里,消灭无电村46个。农田水利和教育方面,完成了黄金洞灌区改造、10个农综开发项目区等重点项目,新修和维修山塘、水坝、水渠、电排等水利设施946处,改造中低产田16.5万亩。新建和维修中小学校158所,新修人畜饮水工程357处,解决了6.8万人,1.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随着基础条件的加快改善,农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制约平江发展的瓶颈逐步打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二、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富民强县。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培育骨干产业。农业方面。稳定发展粮食、中药材、生猪等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两茶一竹”(有机茶、油茶和楠竹)等高效农业。全县稳定粮食种植100万亩,生猪年出栏110万头,新开发有机茶地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楠竹基地发展到20万亩,新上20多家农业产业化公司,楠竹基地发展至20万亩,新上20多家农业产业化公司,联结带动7.8万户农户脱贫致富。特别是“两茶一竹“发展势头强劲。我县已成为全国油茶产业开发重点县,全国油茶标准生产户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贫困农户每人每年载种一亩标准油茶林或楠竹或茶叶的措施,深得贫困群从欢迎,将有效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工业方面。坚持园区兴工战略,实行国区集中发展模式,先后兴建了平江工业园和寺前、天岳工业小区,入园企业达到56家。依托园区招商,培育产业集群,近三年共引进招商项目315个,到位资金34.74亿元,促进劳动力转移5万人,劳务收入成为农民脱贫的重要不源。旅游方面。利用山区生态资源开发,走旅游扶贫的道路,先后利用招商引资,开发建设了石牛寨、纯溪小镇、连云峡谷漂流和沱龙峡等景点、景区,并成功争取我县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平江起义旧址列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幕阜山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福寿山---汩罗江确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部分山区依靠旅游收入,逐步走出贫困。

  三、注重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牢固树立民本理念,突出改善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岳阳每年派驻30多个市直单位,县委、县政府抽调90多个县直单位进村帮扶,3000多名党员干部入户帮扶,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8000多户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帮助贫困村民建设沼汽池1.2万口,培训农民工3万多人次,全县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8万多人,劳务收入达20亿元。加大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心、照顾力度,先后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新建了一批村级“五保之家”和乡镇敬老院。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三年来调减农村中小学校100所,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先后启动了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医患关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当前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扶贫任务还很艰巨,突出表现为:

  1、人口大县导致贫困面十分大。我县总人口超过105万,其数量甚至超过湖南20个国扶县的农村总人口,现有贫困人口21.85万人,占总人口的20.65%,贫困人口数超过一般县的总人口。到2009年底,全县人均纯收入为2455元,其中纯收入在800元的低收入人口有13.2万人。在这部分人中,有4万人是需要家庭供养的残疾人和弱智人,有2.3万人需要移民搬迁才可能脱贫,有15.55万人需要持续的扶贫开发方可能逐步脱贫。有近2万人农户住危房,大部分贫困户因灾因子女上学负债严重,不少贫困户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难以得到保障。

  2、战争创伤重导致贫困程度深。革命战争时期,平江是湘鄂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有不少地方被杀光、抢光、烧光,不少穷山秃岭和水土流失区就是战争年代形成,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全县50%的贫困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目前,全县剩下的21.85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战争年代的革命老区,地理条件差,战争创伤重,许多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住房难,就医难,婚聚难,要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投入成本大,扶贫成果巩固难,扶贫开发难度非常大。

  3、山区大县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我县总面积达4125平方公里,70%为高寒山区,地形复杂,导致基础设施十分滞后。目前,全县公路通车里程每百平方公里不足30公里,不但路网密度稀,而且等级公路少。1000余公里国、省、县道,没有高等公路,106国道、308省道均属二级公路,过境的306省道、207省道和县道都是四级公路标准,渐分地段还是等外路,至今还有157个行政村道路不畅,晴通雨不通;全县还有60%的村无村部、无卫生室、无电视差转台或有线电视,无其他文化设施;有110多座水库存在较为严重的病险隐患;有150个村小学是危房或破旧校舍;有20%的乡镇卫生院破旧不堪,近20万名山区农民面临缺医少药的困境。

  4、自然灾害频发导致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平江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土地贫脊,干旱、洪涝、山洪暴发、水土流失、霜冻、兽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灾减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大,灾年极易返贫。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1019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四分之一。有沙化面积4.5万亩,荒山、荒坡面积42万亩,常受水淹面积23万亩。现有贫困人口的90%居住在这些区域,由于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使林区群众遭受严重损失,返贫人口达1.35万人,今年”6.19”暴雨洪灾返贫1.56万人,两年大灾返贫人口达2.91万人。

  三、后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些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县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这个主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从收入。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突破。

  一是突出整村推进,落实扶贫责任。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整村推进工作要求,以省定贫困村为主战场,搞好扶贫工作进村入户。认真落实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的扶贫责任制,真正的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使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能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之路。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坚持把握帮扶机遇与自力更生相结合,认真实施先行发展战略。农田水利方面,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平整、病险水库除险、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作,力争今年五年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的目标。交通方面,坚持以308省道和旅游经济干线公路和省定贫困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可进入水平。电力方面,积极争取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立项建设,加快农网改造步伐,全面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全县同网同价。教育方面,深入开展教育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力争每年培训转移3000人。

  三是致力产业开发,增强造血功能。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努力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旅游开发,机械电子、矿产建材四大产业。把“两茶一竹”(油茶、茶叶和楠竹)开发作为农业产业化扶贫和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利用我县弄为国家扶贫开发“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县和“两项制度”试点县的政策机遇,采取“统一开发规划,统一开发规划,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扶持方式”的扶贫模式,力争五年后,全县标准油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有机茶面积达到2亿元,联结带动12万农民脱贫致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高标准抓好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幕阜山、石牛寨、沱龙峡、纯溪小镇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的提质和开发。

  四是探索生态移民,创新扶贫模式。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居住分散,全县有不少村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落后。这些村组一般离集镇都在20公里以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群众尚处于行路难、用电难、就医难的“四难”境地,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对于这些村组,应该组织开展生态移民的调研,按照“户主自愿,政府补贴,就近搬迁”的基本模式,分年度、分计划、分批次将这些贫困户迁移出深山老林,既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状况,又降低扶贫开发成本,加强了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