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着力破解制约瓶颈 提升企业发展水平

编稿时间:2013-07-08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力推进全民创业,降低创业门槛,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着力营造中小企业发展良好氛围。

一、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一)强力推进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优良载体。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6亿元,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完备,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设施较为完善。目前安定镇、三市镇等乡镇已建立工业园区,长寿、南江、梅仙等乡镇也在加快建设工业小区,每个小区都力争储地500亩以上。截止目前,县乡园区、工业集中区累计框架面积达到43.2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9.89万平方米。拟在已启动的规划面积达17平方公里天岳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基地,全力打造企业发展的优良载体。

(二)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全力壮大民营经济总量。2013年上半年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11家,同比增长7.3%。完成产值67.32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县机电轻工、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企业总数近600家。其中去年新增企业79家,新增就业1280人。通过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和支持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鼓励规模企业“二次创业”;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创业的激情。

(三)加快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一是加快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我县已建成各类担保公司2家,正在筹建民营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已向8家银行推介企业和项目68个,争取银行贷款62600多万元。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全年累计向上争取扶持资金1700余万元。;三是加强培训,不断增强投资创业的成功率。强化全县培训网络建设,依托培训质量较高,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定点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2012年我们共组织开展9期培训,培训人数7619人(次),转移就业率89.6%。这些举措为创业者解除了后顾之忧。

(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站式”服务,制定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涉企规费减免力度,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一律按最低标准执行,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发展的潜能。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强化投诉受理,促进全民创业软环境由整治到优化的转变。

    二、我县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据调查,我县78%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山区县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县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我县811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不到100家,大部分是小型企业。同时从小企业平均规模看,我县小型企业一般都是20-30个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在200-300万元左右,营业收入约400多万元。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县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我县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72.2%的加工制造业来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县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三、促进我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