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辖20个乡镇、476个村场,共有集雨面积1606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共有党员34373人,其中农村党员17553人(近五年新发展党员2768人)。为落实中央“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2007年元月以来,我们从“稳县扶乡带村”的战略高度,针对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探索建立了以“报酬保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知行保先”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四保”机制。“四保机制”试行4年多来,收到了广泛的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基本作法
l、实行报酬保发,建立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误工补助是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的基本要求。2007年元月开始,我们在治河渡、万庾、三封寺、注滋口、操军、新河等六个乡镇进行了村干部工资按季打卡发放试点。从2008年4月份起,全县447个农村村场全面推行了村干部工资按季打卡发放。我们主要采取“四统一配套”的办法对村场干部实行报酬保发。“四统”:一是统一设定编制。按人口数设定村场干部编制,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村,村场干部定编4名;500—1500人的村,定编3名;500人以下的村,定编2—3名,并统一了岗位设置。实行定编管理后,全县村干部职数从2365人降至1509人,净减856人。二是统一报酬标准。在职村场干部岗位报酬由基本报酬(误工补贴)和奖励资金两部分组成。其中,全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支村两委其他成员的年基本报酬按1:0.9:0.8统一, 2007年分别为5000元、4500元和4000元,2009年调整为1:0.9:0.7,金额分别为8777元、7899元和6144元;奖励办法和标准由各乡镇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确定。三是统一资金调度。基本报酬由县财政从年度内对各乡(镇)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统一调度列支。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支付其基本报酬有节余的,县财政不平调,不截留,年终结算到乡镇;不足的,由县财政足额予以补贴。奖励资金的筹措方式由乡镇自行确定。2011年以前,每个村转移支付4万元,2012年开始,每村转移支付5万元,全县476个村场共计转移支付2380万元。四是统一发放形式。乡镇财政所建立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专户。县财政按季度调度资金,根据定编限额核算的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资金额打入乡镇专户,由乡镇财政所负责按季度打卡发放到人,年终结算。奖励资金的发放形式由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同时,县财政年初预算基本报酬补贴资金238万元,用于补贴乡镇财政困难。“一配套”,就是分乡镇成立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心,全面推行“村账乡代理”,对村级财务进行集中管理。
2、实行养老保障,建立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助制度。离任后生活没有保障,是目前村干部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为切实解决离任村主职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解除村主职干部的后顾之忧,2007年,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给予全县离任村(场)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生活补助的意见》,对年满60周岁、连续任职10年以上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给予离任生活补助。其中,县财政对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补助60元,村民委员会主任每人每月补助30元。2009年,我县又根据湘财综改2号文件对补助标准进行了调整,并适当向任职时间较长的离任主职倾斜,具体为:村场主职连续任职10-19年的,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连续任职20-24年的,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连续任职、25-29年的,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连续任职30年以上的,按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乡镇给予适当配套。目前,全县除鲇鱼须、幸福两个乡镇外,其余乡镇(城关未纳入)均在县定标准基础上给予了适当配套,配套标准为100-500元/年不等,配套后离任支部书记领取的最高补助金额为1920元/年,平均为1300-1400元/年左右。补助对象凭县委组织部核发的《华容县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助证》和本人身份证,每年年底到所在乡镇民政办一次性领取。截止2011年底,全县共有978名离任村主职干部享受了离任生活补助,其中支部书记485人,村委会主任493人。去年发放补助金81.048万元。
3、实行医疗保险,建立村干部大病互助基金。为保证在职村干部病有所医,一方面,建立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为全县在职村干部建立健康档卡,并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全面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去年5月底,我县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统一对在职村干部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在职村干部健康档卡。另一方面,建立在职村干部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由县、乡财政按5:5的比例每年筹资30万元,对患大病住院治疗的村干部进行救助。患病村干部凭疾病诊断证明、住院发票和乡镇党委开具的在职村干部身份证明,即可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领取20%—40%的住院费用补助。最多可领取补助资金2万元。去年全县有91名村干部领取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为25.65万元。
4、实行知行保先,建立村干部永葆先进本色的长效机制。一是选拔一批能人。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办法(村党支部成员实行村民民主推荐、党员推荐、党内选举),扎实开展“四强”型(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带队能力强、奉献精神强)村级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精心组织“两培养”活动(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去年,我县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选拔了一批经济能人充实到村场干部队伍中,改善了班子结构,增强了班子活力。二是加强一项教育。即加强反腐倡廉主题教育。坚持反腐倡廉主题教育、面向村场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和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方式方法并举,将廉政教育纳入县、乡两级举办的村场干部培训内容,纳入“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开展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经常性培训工作,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农村人才培训网络体系。三是健全一个机制。即健全村场干部监督约束和考核激励机制。在巩固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政务公开等制度的同时,着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场主职干部述职述廉评议等制度,进一步完善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村场党支部书记和年度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评选办法,加强在职村场干部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村场干部建功立业。四是形成一套规章。制定出台了《华容县农村村场工作规则》,从村级组织体系、村级干部管理体系、村级制度体系和村务运作体系建设及责任追究等方面严格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五是组建了一批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等方式,全县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0个(其中单独建53个,联合建17个),覆盖非公企业124家,实现了应建尽建。非公企业有在岗职工6996人,其中党员485人,占企业总人数的6.93%。
二、初步成效
村干部“四保”机制的建立,充分考虑了村干部的现实困难和利益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对村干部的人文关怀,极大地振奋了村干部的精神,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发挥了“定心丸”的作用,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稳定。“四保”机制的实行,强化了村干部的待遇保障,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给村干部吃下了“定心丸”,促进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与优化。万庾镇孟尝村村主任刘立保,担任村干部10多年,往年误工报酬基本上打白条,原计划辞职外出打工,实行“四保”后,决心继续在村里工作。治河渡镇红星、登艮等村往年很少有人愿意担任村干部,实行“四保”工程后,不少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农民“毛遂自荐”,很快配齐配强了村级班子。
2、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乡镇结合“四保”机制的实施,制订了加强村级工作目标管理和村干部岗位考评的配套措施,将村干部的工作绩效与经济报酬紧密挂钩,有效激发了他们立足本职发奋工作的内动力,在基层干部队伍中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氛围,加快了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县非公企业中,有党员示范车间12个,示范小组28个,示范岗位50个,党员成了非公企业发展的主心骨。
3、发挥了“防腐剂”的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行“四保”以后,村干部报酬由乡镇财政直接打卡发放,严格实行“阳光操作”,从源头上防止了村干部超支、乱收乱摊、乱发补助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干群关系、加强村级廉政建设、提升基层组织形象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农村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5%,其中涉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信访下降了48%。
三、问题和建议
1、我县村干部的基本待遇虽然有了保障,但保障水平总体较低,建议中央、省、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
2、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村干部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把热爱“三农”、热心村务的农村优秀青年吸收到村干部队伍中来。
3、建议设立村干部培训教育基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的培训教育,精建一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