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加大特色产品开发力度实现资源优势转型升级

编稿时间:2013-04-24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生物医药泛指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俗称“三药”)的研发、生产和流通。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性(特别是生物制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高投入性、长周期性、高风险性的特征。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被一致认为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近日,笔者实地调研了我县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在认真总结我县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我县医药产业进行了思考,情况分析如下。

一、我县医药工业企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2012年医药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全县规模以上医药企业2家,其中金寿制药年销售收入达11215万元,同仁堂7115万元。1、现代中药企业已成规模。岳阳市金寿制药公司已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计划于20138月启动年新增1.5亿片药膏生产技改项目,新建1万亩药材基地,预计项目预计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另有拟上规模的平江县仁康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新增中药超微生产线,此生产线预计投资1100万,主要用于新增厂房与生产设备,如验收合格投产,生产销售收入可望达到7000万元。 2、虫草种植发展迅速。湖南瑞丹科技有限公司以东莞市瑞丹科技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及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形成了以瑞丹虫草子实体为龙头的虫草系列产品。目前,保健食品“金草利康片”已完成研发,正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批文;治疗肾小球、肾炎药物已完成有效部位的确定。

(二)我县医药产业发展优势。1、资源优势。我县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部和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相对高度达1500米,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植被良好,境内分布着白术等500多种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具备天时条件。2、地缘优势。我县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植被覆盖面广,非常适合动植药物的生长,是公认的白术最佳栽培区之一,全国60%的白术产自平江。3、种植优势。农民在长期的采药和人工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套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的加工工艺历史悠久,经验充足。4、加工优势。“金寿”获得湖南著名商标,年产1.5亿片药膏生产线引进使中药材就近收购;平江县仁康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新版GMP认证即将通过,中药饮片精深加工成为可能。5、市场优势。当前,医药国际化正在加速,世界药材市场需求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国内医药市场的全面复兴,以及GMP认证门槛的提高,为我县医药产业的现代化生产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二、我县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基地规模发展不够,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由于药材市场发育滞后,政府引导疲软,药农种植比较分散,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较低,加之对种植基地的投入捉襟见肘,使种植基地始终难以成熟。全县批量供应能力低下,在市场中难以形成气候。种植和田间管理难度加大,不能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实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操作,导致产量低,残留超标,经济效益下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种植积极性。

(二)企业、基地与农户之间缺乏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药农习惯于“断堆估算”的地头交易,农户、基地与企业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使得加工企业原药材收购困难,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的健康运行。

(三)龙头不强,品牌不响,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加速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金寿制药公司已累积资本3600多万元,形成了年生产销售麝香药膏5万件,收购销售中药材3000吨的能力。但由于生产车间狭小,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周边环境欠佳等因素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全天候生产。同时,由于品牌培育仅仅停留在地方品牌的水平上,品牌效应较弱,缺乏大市场知名度,市场份额低,造成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无序竞争影响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缺乏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遵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的意识淡薄,药材交易市场管理不规范,药农、收购商随地交易,市场交易量小,合理的价格机制没有形成,价格和价值背离,竞相压价或抬价,无序竞争违约现象时有发生,扰乱市场秩序。不仅对企业和农民都造成了伤害,同时严重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

从我县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还处于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向加工等内涵提升的中级过渡期,应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尤其是更加重视品牌培育和增值产品规模生产等内涵提升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优势转移升级。

三、做大做强医药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议县政府与重点乡(镇)政府、农业局签定发展目标责任制;成立以政府主要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财政、发改部门负责整合发展补助资金;林业、农技部门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培育;科技部门负责示范园区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劳动、职业教育、扶贫部门负责农民技术培训;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负责协调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同时成立专家咨询指导小组,与领导小组共同切实抓好任务落实,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重点乡(镇)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解决本乡(镇)的问题,确保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实现规模化生产。建议全县统筹整合资金,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借鉴成功的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新建基地,按亩补助苗价补贴、化肥补贴,由企业实行交售奖励,通过优惠政策调动企业与农户的积极性,引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基地规模,实现规模生产。

(三)加强技术支撑,提高产业化水平。建议利用科技特派员体制和党员帮扶机制,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乡(镇)政府、企业选派2030名科技特派员,带动建设示范基地,进行技术与信息、生产与市场全程化服务。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GMP规范化种植,特别是在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面制定出强制性标准,提高原药材品质。

(四)培育龙头和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建议下大气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用好、用活“平术”地理标志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积极引进知名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线建设用地。建立中药材增值产品市场营销联合舰队,争取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抢占市场。积极推进白术原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稳定利益共同体,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加速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打造“白术”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

(五)遵循市场规律,理顺药材流通。建议采取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中药材市场建设,建立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收集和散发药材种植信息和市场当日挂牌价格,引导种药农民拣选称重交易,减少药农盲目交易带来的风险和资源浪费,让市场调节药材需求,是药材价格与药材价值持衡,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