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湘阴农业生产备耕有序

编稿时间:2013-03-19 00:00   来源:湘阴县统计局  

                   

    今年开春以来,我县推进水稻集中育秧、严控直播、扩面增粮、提高单产,为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提前谋划和部署,责任制和种植计划已落实,农资贮备、宣传发动、人员选配、技术培训、育秧物资设备调运和大棚建设等各项工作已到位。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看好。

一、粮食生产计划到位

1粮食播种面积略增。   2013年全县计划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149.2万亩,比2012年增加1.2万亩。为实现“扩面、稳粮、增粮”的目标任务,我县重点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开展早稻集中育秧,压减“一季稻插花”面积、增加双季稻面积3000亩,落实水稻播种总面积129.4万亩以上,其中早稻 62.3万亩,晚稻 66.8万亩,双季稻覆盖率巩固在99%以上;二是在东部丘岗乡镇扩种春玉米0.9万亩,总播种面积增至9万亩以上,已将扩种计划任务和种子等落实到三塘、石塘、六塘、东塘等主产乡镇;三是在西部湖区5个早稻直播较多的产粮大镇,整村整建制开展水稻集中育秧示范20万亩,力争将早稻直播面积压减70%以上,总面积控制在5万亩以内,杜绝晚稻直播,确保双季稻稳定增产。

2、春耕备耕形势总体较好  )新的惠农政策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本县为产粮主产区和优势产区,在已享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依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增补贴有望落户湘阴。(农资备实充足为本县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充足,可以满足生产需要。科技支撑强是本县主攻单产的有力武器。优良品种、先进的实用技术、精良的农机装备以及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源充足、关注气候适时播种,为粮食高产提供了最基本的要求有湘资两环绕、众多潭湖泊镶嵌,有赛美水库、六塘水库、燎原水库等145座贮水丰盈,水源非常丰富机电排灌面积达51.71万亩,可以保障春灌用水需要。今年冬季较冷,下了两场大雪,冻土层深,不利于病虫害的越冬,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病率。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播种期间本的雨水充足,春季有34次冷空气来袭利于大田播种,播种期选在3月中旬中期以后且注意地膜护秧,最好是采取集中育秧 
 
  春耕前,农业已派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指导农民在选种、施肥、打药、适期播种和合理利用机械化设备等方面科学种田,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由于全县各级齐心协力,宣传发动及时,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当前,全县农资市场价格平稳,春耕物资储备充足,农户育秧物资基本备齐,早稻秧田已开始翻耕,早稻育秧和玉米生产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二、春耕生产措施得力

  1、工作责任落实。高规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的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制定下发了《2013年全县集中育秧工作实施方案》、《2013年粮食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等多个工作文件,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压单扩双和控制水稻直播的通告》和17万份《致全县农民朋友的公开信》;35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有全体村支部书记参加的全县粮食生产暨集中育秧工作动员大会,特邀省厅李志纯副厅长、许靖波处长莅临指导,全面动员部署今年早稻集中育秧和粮食生产工作;各乡镇向县政府签订递交了工作责任状,落实工作任务;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县直部门和乡镇负责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点的工作责任制。

 2、人员落实到岗:去年底,县农业局选配12名精干技术力量成立了县集中育秧技术专家组,制定育秧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从2月下旬起,在县电视台开展为期1个月的推进集中育秧、控制水稻直播的专题技术讲座;选配落实了1486名“一点两人”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已全部从35日起,取消双休日,集中20天攻坚突破开展工作;结合“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开展了集中育秧技术培训86期次,培训育秧主体、浸种催芽“操盘手”、育秧农户及行政技术责任人6120人次,发放育秧技术手册、明白纸等技术资料16万多份;216日以来,县农业局抽调了全体机关技术干部和乡镇农技人员共150名,下乡包村办示范点,结合万名干部进民家活动,进村入户宣讲水稻集中育秧的好处和直播的风险危害,开展技术培训、指导。

3、育秧面积落实。截止312日,全县已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示范主体1041个,建立育秧点1119个,集中育秧秧田面积1.28万亩,参与集中育秧农户 2.47万户,覆盖大田面积 25.1万亩,预计占全县早稻总面积的40﹪以上;巳督促翻耕早稻秧田2.1万亩左右,约占全县总秧田面积的70﹪。

4、资金投入落实。为促进全县30万亩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任务全面完成,县财政拟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800万元用于集中育秧工作,其中600万元用于省级补助配套,60万元用于设备物资采购,60万元用于育秧大棚建设,80万元用于奖励和工作经费,目前已到位资金250万元。另外,各重点示范乡镇也安排了5-30万元的工作经费用于集中育秧叠加奖补,预计全县用于集中育秧的补贴投入资金达1550万元。

5、物资设备到位。县乡两级共调储了优质早稻种子16万公斤、地膜80吨、软硬盘600万片、壮秧剂60吨,已陆续运送到各育秧点;购置种子催芽器400台,已配送到各重点育秧主体和种粮100亩以上的育秧大户,并做好了使用技术培训;已建成钢架育秧大棚35个,面积17500㎡,全部用于培育机插秧,播种流水线、育秧基质、硬盘、插秧机等机械化育插秧物资设备正在陆续调运到位,预计早稻机插秧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稳定发展我县双季稻生产,本县直机关面临一些压力和困难。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部分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在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劳动力价格上涨,青壮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务农劳力老化,加之去年早稻直播产量好,部分农户产生错觉和侥幸心理,早稻直播面临反弹之势,控制直播的难度和压力加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推进解决。

2、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村组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沟渠淤塞,蓄水及排灌能力差,“晴三天抗旱、雨三天防灾”,稳定发展双季稻生产面临严重制约。

3、粮食销售不畅,种粮增收困难。去年晚籼稻喜获丰收,其收购价格却低于早稻,优质稻谷价格低于普通稻谷,且销售不畅、积压较多,而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晚稻生产成本高于早稻,农民种优质粮增收难度加大,预计今年优质稻种植比例会有所下降。

4、 培育新型种粮主体面临困惑。 表现在土地流转成本大幅攀升且不能连片集中,承租期短,大户不敢添置大型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种粮大户专项扶植政策缺乏等等。

 四、几点建议

 1、注意气候,适时播种,科学育秧  重视农业新技术应用。春播作物播种前要对土壤和种子加强消毒灭菌。关注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的湿润育秧不能过早,应在3月中旬中期以后,采取露地育秧的农户,可在3月下旬中后期抢冷尾暖头播种,同时加强保温措施。如播种过早和过迟,均不利于高产。 注意护秧育秧遇气温低时要注意盖膜保温,转晴时要揭膜炼苗;施好断奶肥,施足送嫁肥,确保苗齐秧壮,为夺取早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另外,4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有一段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早稻秧苗的正常生长,一定要盖好农膜并做好以水调温工作,以防御春寒危害。再者,春季由于天气变化剧烈,在适时播种时,还要注意收听(看)当地的天气预报,以防局地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对农作物的危害。

2、力争资金, 加大投入,主攻单产。要力保湘阴全国产粮食先进县的地位,继续引导农户从散户生产形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集结,加大农业机械化进程,争取到农业的新增各项补帖资金落户湘阴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县财政在资金分配上要向农业倾斜。 要加重对有农业科研成果及在农业生产中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奖励,要加重对农业生产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奖励,要花大价钱培养出能在单产上有所突破的人才,要多种形式地大面积培训新型农民。  

 3保证质量,疏通渠道,限定价格。为了确保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种田的的积极性,最起码的就是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如:口感好,食用安全,在选种、用药、施肥等生产过程中要达标。这样产品就会销路广,价格高,同时,县政府要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限定最低保护价,要为农产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4兴修水利,硬化渠坝,强化设施。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检修严重老化的农田水利设施,洗通淤塞沟渠,增加蓄水及排灌能力。首先,财政性建设资金的增量和存量部分要向农村重点倾斜,其次是要增加城镇各企事业及行政机关单位对村组的帮扶面度和额度,再就是动员广大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资投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