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实现新跨越 喜迎十八大

编稿时间:2012-11-22 00:00   来源:湘阴县  

                                 

党的十七大五年以来,湘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党的十七大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两型社会建设滨湖试验区的机遇,紧紧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强盛湘阴”这根主线,全县上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提速提质发展,硕果满枝头。

一、综合经济势力实现新跨越

五年来,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率先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89.4亿元增加到195.7亿元,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位居全市第一位,跃居全省第16位。初步测算,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20亿元,增长13%,有望在全市继续保持最快的增长水平。2007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3 %15.3%15.7 %16.1 %15.2%,五年年均增长15.1 %。人均GDP稳步提升,按常住人口计算,2011年人均GDP28712元,比2007年实际增长了1.3倍,年均增加3218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7年的31.1 :39.9 :292011年优化调整为18.3:54.2:27.5

二、农业发展获得新成果

我县农业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发展,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近年来,湘阴立足服务于长株潭发展农业,发展种植、培植、农机、中介等合作组织250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专业大户5500户。规模农业企业发展到38个,建立了湖区40万亩高产优质稻基地,鹤龙湖螃蟹、樟树港辣椒、特种水产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我县先后3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1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相继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先进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今年粮食产量有望达到63万吨,比2007年增加5.5万吨。畜禽水产规模不断扩大,连续4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全县养殖水面发展到30.2万亩,比2007年增加7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5.5万吨,比2007年增加1.9万吨,连续16年雄居全省第一。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五年来,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近20亿元,拓改硬化乡村道路 2300公里 ,清洗疏浚渠道 48.5公里 ,新建改建机埠427处,建成户用沼气池12630个,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38362人。

三、新型工业化开创新局面

湘阴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大园区,走规模化、高端化的路子。五年来,工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25.3亿元,迈进到2011年的1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8个增加至155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6家。2011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比2007年提高23.7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2%,拉动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2个百分点。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实缴工业税金达1.42亿元,比2007年增加0.55亿元,增长64%。特别是洋沙湖工业园、轻工产业园、金龙新区、漕溪港产业新区的开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道路不断扩宽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服务一条龙,环境进一步优化。五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年均增长达40%。园区工业企业由25个发展到54个,产值由30万元发展到140万元。尤其是近年来,一批重点工业项目远大可建、中铁重工、中联重科、富士电梯、依鲁光电、金为彩钢、百信钢构、翰林纸业相继落户湘阴,这些重点工业企业竣工投产后,年新增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可望实现税收突破10亿元,同时给湘阴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希望。

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全县把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作为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来抓。2007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4亿元,年均增长33.7%。目前全县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8个,比2007年增加25个,亿元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7.8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0%,比2007年上升18个百分点。湘阴坚持基础先行,强力挺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芙蓉大道北拓(湘阴段)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京珠高速复线工程开工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柳林江大桥接线通车;省道S308线湘阴段拓改工程已竣工,漕溪港一期工程建设业已竣工投入使用。2011年,已提前完成省定“一村一路” 1400公里 畅通工程建设以及自筹自建的 1100公里 乡、村、组道路硬化,全县“十一五”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已全面实现。

五、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突出主导产业、突出资源优势、突出产业配套上进行招商引资,全县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11年共引进项目56个,其中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其中亿元项目14个,协议引进资金57.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450万美金。湘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树立“招大、引强、造优”理念,优化招商环境,招商引资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引资总量稳步增长。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鹤龙湖旅游整体开发项目、隆顺达钢管制造、赣能热工精密铸造、志宏科技、三湘特种玻璃等,30多个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产业项目正在洽谈中。二是项目突破速度加快。元亨科技、百信钢构、上东钢构、依鲁光电一期、兴科变压器、博远电气制造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远大可建二期、驿通电子二期、湘变电器、翰林纸业、鑫光铸造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三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赣能热工项目、志宏科技、中联重科、为远大可建三湘特种玻璃等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为重点引进了一批项目落户我县,不仅提升了我县机械制造产业层次,也带动了一系列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六、财政金融实现新发展

五年来,我县财政、金融为推进湘阴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为实现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工作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2亿元,年均增长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年均增长27.6%。完成各项税收收入4.78亿元,比2007年增长2.2,占财政总收入77%,比2007年上升11.8 个百分点。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18.7亿元,年均增长27.0%20072011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累计达513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44.4%。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5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1.4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3亿元,比2007年末增长1.5倍。

七、城镇化建设呈现新亮点

我县发挥近临省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抓住长株潭经济圈建设的有利时机,倾力打造省会长沙的后花园,加速推进“人文之城、山水之城、宜居之城”建设,打造省会北部卫星城。近年来,县城规划区扩大到现在的8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5.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2007年的33.3%上升到38.49%。新增城市道路10多条,城区道路共计23条,累计长度为47公里,形成了八纵六横一环线的骨架和交通格局。县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村镇建设的繁荣。我县现有省级重点镇1个(界头铺镇)、市级重点镇3个(东塘、铁角嘴、新泉寺镇),省级示范村1个(楠竹山村)。金龙镇、袁家铺镇、鹤龙湖镇等功能配套型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快,有力推进岭北镇、南湖洲镇、六塘集镇等边界集镇建设,东塘镇、新泉镇、湘滨镇、樟树镇等区域中心型集镇建设得到有效提升,城乡全面统筹发展。湘阴把创建文明卫生县城作为一个事关湘阴形象来抓,湘阴县城在管理上进行提质、在品味上获得提升。湘阴总体投入城市建设资金近30亿元,100多个重点工程五年内摆布到新开发的城区主干道两侧,全面启动,湘阴城建史上的城建项目、投资额再创新高,改善了县城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八、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

五年来,全县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民生保障加强,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8亿元,比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8.8亿元,年均增长18.7%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2元,年均增长13.6%。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18.9元,比2007年增加733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56元,比2007年增加3458元。2011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025,2007年增加14736元。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城镇就业总量达到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9.4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8.2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3万人。在持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同时,2008年我县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9年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截止目前,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2.6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235人,失业保险参保28000人,工伤保险参保30459人,生育保险参保100980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908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2011大力开展了以“清洁家园”、“绿化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湘阴被评为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倡导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五年来共建农家书屋、篮球场等农村文体活动阵地290多处,定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戏曲活动,群众自发成立的各类舞蹈队、文艺宣传队等310多个,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社会风气不断净化,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回首过去的五年,是湘阴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县成就辉煌的五年。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湘阴经济社会发展也将掀开新的篇章。我们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续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进程,加快“四化两型”建设步伐,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湘阴经济社会发展将一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