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浅谈平江熟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编稿时间:2012-10-23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近几年来,以豆制品、面粉制品为主的“平江熟食”产业发展迅猛,一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何进一步把“平江熟食”产业做大做强,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精神,落实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湖南省《轻工业振兴实施规划》,推动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平江熟食产业的现状

   “平江熟食”源于平江酱干,用大豆作主要原料,附加其它食料制作的一种食品,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江人根据传统制作工艺研制烤干、盐干、麻辣酱干。九十年代,平江人又将大豆原料改用面粉原料,研制湘味面粉熟食,几年后湘味面粉熟食遍及全国三十个省市。二00一年,平江县委、政府招商引资,把在外从事湘味面粉熟食加工的平江人作为外商引进大办食品工业。在县委政府的优惠政策助推下,平江熟食得到蓬勃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繁荣,为国家、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目前呈现的势头是:

(一)总量逐步增多。据统计,本土熟食加工有197家,其中:形成规模的企业28家,个体经营169家。年产值过亿元的3家,5000万元以上的25家,1000—5000万元的41家,500万元—1000万元的25家,500万元以下的94家,年产值达30亿元。县外熟食加工约2000余家,年产值约100亿元。其产品品种多、花色新、口感好、质量优,远销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

    (二)品牌逐步增加。本土熟食加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通过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的106家,申请专利80余项,注册商标120多例,其中湖南省著名商标5家,湖南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1家,湖南省名牌产品3家,获省农博会金奖4个。

    (三)带动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熟食加工招工不分性别,不论年龄,不讲文凭,广泛拓宽了就业渠道,解决农村剩余劳力2万多人,年发放工资近3亿元,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熟食加工经营者每年捐款近100万元, 扶贫、助残、助学,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二是带动相关产业繁荣。首先,拓宽了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村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随着熟食产业的兴旺,带动了全县商业、运输业、彩印包装业、餐饮业、康乐业的发展与繁荣。

    二、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平江熟食”经过多年打拼,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三个问题:

    (一)管理水平低下,企业难以上规模

    一是小农经济观念。大多数企业是家族式,父子厂、兄弟厂、郎舅公司、夫妻公司。经营者缺乏战略眼光,不是从长计议,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而是急功近利,只求吹糠见米,没有做大做强的意识。二是管理者能力不强。现有管理人员学历不高,专业知识少,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素养。企业很少引进现代管理人才,有的管理人才没有进入企业的领导核心,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公司认为财务麻烦,便将公司改成个体户。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少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但还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应用。因此,阻碍了企业规模发展,普遍处于单打独斗阶段,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仅3家,占1.5%,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25家,占12.7%, 500万元以下的94家,占47.7%。

    (二)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难以上档次

    一是设备上简陋式。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和半机械生产,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的企业极少。工艺流程传统,技术程度不高,导致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二是生产上作坊式。大多数小作坊卫生条件达不到标准,质量管理不符合要求,产品粗放加工,缺乏必备的检测能力。三是产品上单一式。熟食技术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大多数企业没有新产品研发机构,新产品开发较少,产品雷同,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统一品牌。特别是有的经营户在自己的包装上打出什么“重庆风味”的广告,使“平江”二字在产品广告中逐步消失。

   (三)发展环境欠佳,企业难以上台阶

    一是政策还不够优惠。2008年县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熟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土地优惠、信贷协调、招商引资、人才培训、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制订了优惠政策,为“平江熟食”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平江自己比自己确有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比相差很远,与熟食产业发展速度比相对滞后。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资源没有优势。“平江熟食”是两头在外的产业,本土无资源优势,没有几个象样的农产品基地,产业链建设不配套。生产原料靠吃进口粮,面粉来自河南、河北,大豆来自河北、东北,还有芝麻、辣椒、油脂等都从外地购进。三是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少数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服务不够主动,象“马鞍子型”,踩一下,动一下;个别职能部门还存在“重收费,轻管理”、“重监管,轻服务”、“重处罚,轻规范”的现象;个别乡、村对厂区周边环境处理不力,给企业造成了影响和损失;在人才引进和培训方面,缺乏健全的服务运行机制。

    上述种种迹象表明,平江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如发达地区。在郑州经营熟食的平江人说,在郑州做熟食生产成本低,经营利润高,税费负担轻。泥鳅只往泡处钻,哪里政策宽松,企业就跑往哪里。去年以来,因平江调增税负,经营户有4家去了长沙,8家到了郑州。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平江熟食”产业的现状、问题及根源,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平江熟食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特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一)现代管理兴业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经营者要树立战略眼光,克服小农经济观念;通过大专院校进修、职业技校培训以及专家专题讲座,分层次培训企业管理本土人才,认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积极引进现代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进入企业的领导班子,对有管理经验、有技术专长和有营销成果的人才实行高薪养才,或与其合股经营,利益共偿,风险共担。二是强化企业管理。联系企业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财会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核算,讲求经济效益;严格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从原材料的控制、工艺流程控制、卫生管理到成品包装等各个环节,环环扣紧,层层把关。真正做到“四不”。即不违反标准组织生产,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假冒伪劣原材料,不出厂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三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采取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组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熟食产业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路子,打造产业航母,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营造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平江熟食产业的氛围,鼓励条件基本成熟或已经成熟的企业,加快创业板上市知识的学习,争取企业有上市创业板的胆略和雄心。

   (二)改革创新强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江熟食”要想得到更快发展,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才有发展,创新才会兴旺。          

    1、设备创新。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的化验室。购置现代化生产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实行全自动化生产操作,推进厂房建设标准化,生产流程机械化,生产工艺科学化。

    2、技术创新。企业要采取项目合作、委托开发、成果转让、成果购买等方式,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业研发基地,保留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潜心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特别要研制新型食品添加剂,使“平江熟食”真正成为绿色食品、环保食品、健康食品。

    3、营销创新。一个产业,没有广阔的市场,就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平江熟食”的经销网络虽然遍及全国,但单一的营销渠道不可能使“平江熟食”有更快的发展。一是注重证明商标效应。以协会名义申请注册“平江熟食”证明商标,让会员单位都来使用“平江熟食”证明商标。根据《湖南省湘味熟食地方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要求,经营者应依法经营,职能部门要严加监管,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共同维护、培育“平江熟食”这一品牌。同时,还要以协会名义申请专利、申请原产地域名保护,弘扬平江人集体创新的智慧,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二是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协会建立“平江熟食网”, 经营户建立企业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平江熟食”的广告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途径做好“平江熟食”的广告宣传。三是健全营销网络体系。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巩固原有经销网点,开辟电子商务,加强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国乃至冲向世界的营销网络体系;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要组织全县熟食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和订货会抢占先机;要鼓励企业在国内设立直销窗口和成立省际流通公司,提高平江熟食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要积极开拓新市场,力争三五年内平江熟食正式立足东南亚,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三)政策法规护业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只有公正的法律环境,才能保障公平的市场环境。要使“平江熟食”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方面要全力保护合法经营,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违法犯罪。

    1、政策鼓动产业发展。一是完善产业奖励政策。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资金、技术创新等方面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上台阶奖、品牌奖、创新奖、技改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实行基地扶持政策。用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农产品基地,完善产业链建设。平江生态优良,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60余万亩,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建议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在平江开发大豆、辣椒、芝麻等农产品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三是采用鼓励招商政策。动员在外经营熟食的平江人,关爱家乡,回报家乡,回乡投资兴业,到平江注册设立总公司,在外地设立分公司,并统一使用“平江熟食”证明商标,进一步提高“平江熟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这些公司在税收方面继续实行“放水养鱼,低税起步”的政策,调整税负时,应在现有基础上,不高于财政增长幅度。收取规费,按照国家标准从低不从高。职能部门在经济处罚方面,只要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罚款要从轻不从重。

    2、法律护航产业发展。政法机关要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地疲地霸的不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拿卡要的违纪违规现象;质监、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执法作用,依法行政,保护合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滥质烂价现象,为“平江熟食”品牌保驾护航;食品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

    3、目标激励产业服务。一是健全目标管理。县委、县政府要建立职能部门服务企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奖优罚劣,激励部门服务。三是落实部门服务。工商、质监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帮助企业培育、申报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劳动部门要指导企业规范劳动合同,理顺劳动关系。银信部门在信贷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公安、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应为熟食的货物流通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切实加强领导。县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检查督促并考核部门对产业的服务,把“平江熟食”产业升级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