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我县多项经济指标呈下行趋势,特别是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六县市中名列第五。当然,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大气候影响,我县经济下行也在所难免;此外,两次特大暴雨山洪灾害、项目建设进度不快、工业整体效益下降、财政收入进度维艰、消费总量市场疲软、投资领域支撑乏力等诸因素,阻滞了我县经济发展前行。这是现实,枯燥的数字已给前段作出了如此结论。眼下,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正视问题,不怨天尤人,不坐地等着救星降。清醒头脑、深刻反思、凝心聚力针对我县经济发展的症结,寻找对策,突出重点,加速我县经济超常发展。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光辉的革命历史,特殊的地理条件,蕴育了我县独特的资源优势,邻省会近的山区、“红、绿、蓝”三色兼备的文化底蕴、长株潭的后花园,这是岳阳市县市区场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上苍及革命先辈给我们创造的纯金饭碗。
毋庸置疑,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基层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把平江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周边的理想居所和天然氧吧,是正确的,是贴切我县实际的。但如何在我县独特的资源优势的“金饭碗”内,盛上丰满的珍珠米饭,这是我们迫切需要深思的,去付之实现的。
一、做强“三色”经济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支柱产业、两型产业、窗口产业、战略产业、绿色产业。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活县这是审时度势的战略之举。“红色老区名片”、“绿色生态名片”、“蓝色文化名片”这三张响当当的名片,拉开了唱响“中国有个平江县”的序章。平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始涉步向前,但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到底利用如何?我手头有一资料对比可见。
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结合部的金寨县,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与我县基本情况比较相近,①都是边远山区县,金寨距省会合肥150公里,我县距省会长沙110公里。②都是国扶贫困县。③都是老区将军县,金寨有59位将军,属全国第二大将军县。④都具“红、绿、蓝”三色特征。金寨的绿色有天堂寨国家4A级景区,我县有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汨罗江国家级名胜风景区;蓝色方面,金寨有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我县有誉为“蓝墨水”的汨罗江与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紧密相联。我县与金寨县相比,从区域优势上比金寨强,但在“三色”文章上,我们做得比人家差。2011年,金寨旅游年接待186万从次,收入7亿,占GDP的11.7%,我县接待126万人次,收入4.8亿,占GDP的6.6%。
差距就是潜力。我县能否把旅游业真正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的位置上来抓,当作拉动多方产业的龙头产业来对待,是值得县委县政府深思的。要深挖“三色”潜力,一是要使旅游业具“超市效应”。就怕你不来,不怕你不消费,凡进超市,有几人空手而归。况且平江特产远近闻名,随之带动了我县食品行业及工艺制作企业。二要建立一支象“拉保险”一样的营销队伍。我县旅行社寥寥无几,营销员几乎没有,具备一批有高素质的营销员,频繁活跃在全国各地的施行社中间,采取报送信息,形成营销网络。三要不断推介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创造新卖点。例幕阜山、福寿山的避暑,连云山、沱龙峡的漂流。今年幕阜山仅接待5万人次游客,资源严重闲置。长沙、武汉的“火炉城市”来我县避暑的人几何。此外“氧吧经济”既是当今之时髦,也是我县旅游一亮点。四是敞开山门,把财神请进来,用外资、民间资本来兴办我县旅游硬件。
二、激发民间经济
何谓“民间经济”,也可理解为“老百姓的经济”或“来自民间的经济”。
我县“民富县穷”这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银行储蓄达73个亿,加上老百姓手头的资金,全县“藏富于民”不下百亿。前些时期,我县偏重抓大项目、大工业的GDP经济思维,忽略了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支持。全县的民间投资处于自发状态。
事实上,不管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个真实需求才是主导经济链的根本。我县的确需要大项目、大投资,用以扩大GDP,引领经济的“正规军”固然十分重要,工业园的崛起顶起GDP的半壁河山这是事实。但民间经济战场中的“游击队”“土八路”潜力不可低估。实践证明,凡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无不是民营经济发达,例苏杭、温州等。我县百姓潜力旺盛,让百姓参与市场经营,通过民间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今年我县地方生产总值要达到1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的目标,民间经济是要扛大梁的,这是我县经济历史进程决定的,也是我县现状及民间经济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决定的。从中央到地方鼓励发展民间经济,拓宽投资领域,高调支持民间投资并发布了多项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细则,我县激发民间经济的时机到了。从当前各国企业结构和劳动力的规律看,发达国家每千人就有45-55个企业,即使是发展中国家也平均每千人有20-30个企业,我国每千人只有3.1个企业,而我县千人不到1个企业,创业的空间十分庞大。
如何激发民间经济?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给力:
一是扶持民间创业。
从我县实际出发,民间创业要力挺微企。微型企业俗称草根创业。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微型企业发展已成为政府共识,是一股极其重要的经济力量。有资料显示,在欧盟,微型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的93%左右,素有“大企业之国”之称的美国,10人以下的微企超过七成。温州小企业十万家,对温州贡献率高达90%。长期来我国“抓大放小”导致了日趋严重的就业问题更难解决。如果我县力挺微企,加大支持力度,无疑为众多百姓打开了一扇门槛极低的就业大门。
要鼓励民间创业,我县有一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就是如何把百姓引导到创业发展的道路上来。我县委县政府尽管多次禁牌禁“六合彩”,但“雨过地皮干”,收效甚微。在岳阳乃至全省,平江县大街小巷打牌买码大有人在,打牌买码屡禁不止,确实影响我县外部形象,这一“脸面”工作一定要做好。我到过浏阳市辖乡镇,所到之处很难看到买码打牌现象,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有什么时间干那事”,他们的时间用在创业上,用在赚钱上。“越有越奔”,就是这个理。我们不是没门路,创业致富门路比比皆是,我县是旅游大县,与之相应的产业颇多,例“农家乐”、“土产小吃”、农副产品等。特色就是生命力,我县的“三色”特色无人比拟,无人能敌,大有文章可做。
我们可不可以提这样的口号,用过去抓乡镇企业一样来抓微企,抓民间投资。发展微企是我县“量身定做”的“经济套餐”。只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环境,将微企享受“国民待遇”,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带助民营企业家增长知识、创新思路、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我县的民营经济一定会振翅腾飞。具有金饭碗的宴席更加丰盛,让人唾涎欲滴,赞誉不止。
刺激民间消费。民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原始动力,没有民间消费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就失去了基础。除了企业家外,钱是用来消费的,如果不消费等于没有钱。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收入,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政府花钱改善我县农贸市场环境,就是让百姓购物有个好环境、好心情,刺激消费,加大经济循环的资金量,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大家有钱不花,好日子何在?市场何在?企业如何发展?有人说消费爱国,购房爱国,虽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我县老百姓有钱,最爱追风赶时髦。前些年,县购小车、摩托车有创岳阳市之最的记录。但今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亿,为年计划的43.78%,消费欲望明显下降。具体对策:一是我县房地产业仍有发展空间。我县房价属低价位上的高扬价,尽管涨幅很大,源于起价太低,目下回落余地不会很大。如果不是消费者的徘徊观望,平江的房子应供不应求,现买房的主要对象是在外打工的老板。我县是长株潭的后花园,如何引长株潭人来平购房,这内面有文章可做。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
首先是鼓励日常消费。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一是健康、二是安全、三是娱乐、四是爱美、五是便捷。这有发展空间,又辟就业岗位。
其次是延伸健康消费。健康消费是人生的第一要素,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没有健康就丧失一切。人的健康由六大因素组成,即基因、环境、饮食、运动、习惯、心情,这六个方面均有服务空间。
第三是拓展便捷消费。如果我们把百姓都往创业上引,人们大部分时间花在创业、赚钱上,那余下的事给家政服务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平江是钟点工难请,保姆更难请,家政服务面宽点少,值得大力培植发展。服务消费将会成为今后消费的重中之重,我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三、关注“银色经济”
所谓“银色经济”就是指为老年人专门开发的商品、提供各种专业社会服务市场。称银色乃因老年多,目下全国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2.79%,按国际惯例,超过10%即是“老龄社会”,特别是城关地区人口老龄化进度非常快,城关地区60岁以上的约4万人,占城关地区总人数的三成。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提高,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观念,特别是子女无法照顾自己,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对市场服务的需求是特别旺盛的,“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人的时尚追求。“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这句看似幽默的调侃,却真切地折射出众多老年人晚年消耗的追求。中国人固有的理财习惯是存钱养老,在高达1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用于来养老的。老年服务市场的购买力是惊人的,据有关资料表述,我国2010年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和服务支出高达8383亿元,2020年将达28145亿元。难怪外国,特别是美国大经济集团,涉足中国的银色经济,投资中国的养老业。
我县开发“银色经济”是有优势的,也是可行的。我县人口结构特征决定了县内的老年人比例在市、省都是高的,老年市场所能创造的效益可以大于成本。谁能够在银色经济的浪潮中抢占商机,谁就能将沉重的包袱变为无尽的宝藏,变为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从我县实际出发,政府拿出更多钱来兴办养老产业显然不现实,“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贫困县财政就是那点蛋糕。我县开展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势在必行,势在可行。政府只拿政策,不出钱,由社区自筹,以兴办老年公寓为首选,以此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
养老社区应该是一个集居住、餐饮、医疗、康复、学习、娱乐、交友等为一体的“老年社会”。当然,养老社区不是一个暴利产业,也不是一个高利产业,而是一个具有持续稳定收益的产业。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扩大,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动力,庞大的老年人群,可以形成可观的消费市场。大力发展银色经济,有效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可以乐观地认为,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极有可能成为我县经济中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我县要发展“银色经济”,政府要解决进与退的问题,进就是政府要加大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力度,特别是社会养老,不要政府拿钱,用社会力量来完成民生必需工程;退就是政府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性服务活动,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银色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点扶持项目,研究政策,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二是加强老年服务工作。一方面要重点发展养老服务场所,就我县而言,特别是城关,4万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敬老院仅一所,200床位,仅百分之零点五。诚然,乡镇的敬老院办得很好,例长寿、浯口等地。城关不是不好,就是太少。另一方面,要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及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落实优惠政策,探索社会化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三要引导“银色经济”健康发展,加强“银色市场”产业管理,并发挥老龄协会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信息服务和行业自律,确保“银色市场”蓬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