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着力提高粮食单产
——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浅析
湘阴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关注粮食生产成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成本的高低说法纷云。为了取得发言权,最近,我们在湘阴7个乡镇的14个农户(湖区9个、丘岗区5个),对2011年的粮食生产成本情况作了调查。这14户,共有65人,男女劳动力40个其中外出打工的16人;共有耕地面积65.45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0.85亩。 在全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粮食生产平均成本为34.9%。2011年,14户农户收稻谷90320斤,折合108272元。粮食生产的各项费用支出 397770元。不包括农民的劳动投入,成本占收入的34.9%。
二、每亩粮食的年纯收入为1159元,全年粮食生产总收入,减去粮食生产费用,纯收入总计为70502元,亩平纯收入为1159元。如果加上国家的种粮补贴金,亩平纯收入为1274元。
三、农机费用占32.3%,为各项费用之首。在粮食生产的各项费用中,雇请农机和运输费用2750元,占总费用的32.3%,为各项费用之首,第二位的是购买化肥的费用10209元,占成本总数的27%。
详见下表:
14
农户粮食生产成本分项表
项 目
|
(元)
|
%
|
|
总成本
|
37770
|
100
|
|
其
中
项
目
|
1、种子
|
4785
|
12.7
|
2、化肥
|
10209
|
27.0
|
|
3、农药、除草剂
|
4988
|
13.2
|
|
4、水费
|
1744
|
4.6
|
|
5、农机、运输费
|
12203
|
32.3
|
|
6、其他
|
3841
|
10.1
|
注:(水费不含看水管理费)
四、农户之间生产成本高低落差较大。调查数据显示:成本最高的农户达52.2%,成本最低的户只有23.6%,二者成本相差一倍多。成本较高的原因,一是科学管理水平较差,出现了早稻烂秧,化肥、农药用量不当。三是粮食单产不高,双季平均亩产只有1333斤。
五、有的农户将双季稻种植改作了一季稻,影响了粮食产量。在14农户中,有两户的耕地全部是种的一季稻,平均亩产849斤;其他12户全部是双季稻,平均亩产1568斤。由此可见,种一季稻亩产比种双季稻亩产少了716斤。从而使总产量相对减少。通过计算:如果将2户的一季稻改种双季稻,达到双季稻的平均亩产水平,可使总产量提高3.1个百分点。以湘阴2011年粮食总产573000吨计算,如果提高3.1个百分点,将增加粮食17763吨,这个增量可供7万多人吃一年。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要“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的高度重视。但从调查情况看,仍有个别农户存在耕地摞置现象;有的农户甚至有个别地方仍有成片上百亩的一季稻,个别村一季稻面积占到粮食生产面积的60—70%。直接影响到粮食单产和总产。对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几点建议:
一是领导要深入农户、深入田头。进一步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做好引导工作,使能插双季稻的田要全部插上双季稻。
二是要摸清原因。对水利渠道不通或其他原因暂不能插双季稻的,要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力争尽快插上双季稻。
三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特别是对主要劳力外出和全家外出的家庭,引导和鼓励他们将承包经营土地,依法依规向种粮大户转移,避免因缺劳力而使土地抛荒或将双季稻改作一季稻。确保“米袋子”不断鼓起来。
执笔:刘祖纯
201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