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平江县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探索

编稿时间:2015-04-23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2015年是中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一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文化经济和文化消费指数将持续攀升。近几年来,平江县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推动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工作,一同部署、一同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全县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根据2014年文化产业普查,平江县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33个,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增加58家,其中四上法人单位42个,同比增加2家。2014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17%,占GDP比重达1.85%。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平江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361处,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文化精品有:《求索颂》、《平江山歌》、《花灯》、《和谐秀美满城春》、《好梦醉平江》、《平江之歌》等。旅游景点有:杜甫墓、沱龙峡、石牛寨、盘石洲、平江起义纪念馆、平江县烈士陵园 、平江县天岳书院、福寿山、幕阜山、连云山、界山庙、东山寺等。
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湘、鄂、贑三省交界,毗邻长沙、岳阳,是湖南省会的后花园。平江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东汉末年设县,后唐定名“平江”相延至今,建县历史1800多年。汨罗江自东向西贯穿全境,承载着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忠魂皈依,是湘楚文化源头之一,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历代平江人秉承屈、杜骚风,文人蔚起,才士笃生,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平江起义旧址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韶山——平江被列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首。文化产业发展在平江县历史久远,平江县文化产业、产品有从前的皮影戏、花鼓戏等文艺演出业、电影放映行业、民间工艺业和现在的文化休闲娱乐业、非遗文化产业、影视基地产业。
   1、文艺演出业:平江县影剧院,成立于1983年,80年代年平均演出1000余场次,观众达35万余人次。在不景气现段时期平江县剧团积极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走到经营服务第一线,剧团下乡演出、流动剧场以及搞广场舞比赛活动,2013年6月平江县启动了一元剧场,开了剧院票价先河,大大拉动了文艺演出业的火爆场面。                   
   2、工艺美术业:平江县民间工艺繁多,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就有竹雕、竹编、剪纸等工艺出现。尤其是“平江白玉扇厂”,用“竹草木漂白系列新工艺”其技法独特,获得国家专利。在全国各地70多个工厂应用后,年增产值2400多万元,新增利税500多万元,创汇122万美元。在全国大学生首届课外科技成果展览中荣获一等奖。白玉扇技法独特、融民俗、民风、民间文化于一体,集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身,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平江县雄狮铜器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艺术专业从事精密铜质铸造,在湖南省具有领先水平。主要生产各种工艺旅游品、仿古品、纪念品、人物、神像、门狮、以及园林工艺城市雕塑等各种风格的铜铸产品,并为广大客户特殊设计制作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专用产品。同时该公司还成为岳阳市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和韶山毛主席铜像红太阳收藏馆的定点生产厂商。另外还有平江伞厂、平江火柴厂、平江凉席厂以及上百家的石材制造商,都曾为平江工艺美术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3、广播影视业:平江县电影放映业始于60年代中期,鼎盛阶段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年放映达1千余场次,观众达850余万人次,年放映收入达27万余元。在电影放映逐年滑坡的情况下,保住主业,拓展经营,积极举办“英雄事迹”、“爱教影片进校园”、“爱国主义影片回顾”、“廉政教育宣传”放映优秀国产片。县影剧院积极培育演出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演出档次。广播电视业:广播电视局成立于1983年,由县广播局在县城建成一座1千瓦电视差转台,铁塔高78米,覆盖27个乡镇;1991年开始发展有线电视业务,主干线沟通城乡,2011年投资300万元建数字电视覆盖,现有线电视用户达15万余户,年收入达2500余万元。  
   4、文化休闲娱乐业:平江县重点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7家、限上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5家。据统计2014年“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8.27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325万元。 “国庆”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18%。“国庆”假期石牛寨地质公园旅游线七天期间就接待11万人次,同比增长6倍,每天1.5万多人的入园,带动大坪、长寿、虹桥等沿线乡镇餐饮业暴满,周边老百姓家能吃住的都利用上了。由于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石牛寨新开发的玻璃索道,特别是春节期间石牛寨风景区观光直升飞机试飞成功再度热火,带来了不少游客,2014年全县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
   5、非遗文化产业:“平江县白杨九龙舞”历史悠久,2006年平江白杨九龙舞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花灯戏又称“平江灯戏”,形成于明末清初,系全省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已列入《湖南省地方戏剧》丛书。2009年平江灯戏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民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皮影戏又称为“平江影戏”,影戏自明清传入平江到现在已有六七百年历史,2012年,平江皮影戏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长寿酱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幕阜拳?械?气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6、影视基地业:平江县是《那山 那人 那狗》、《怒潮》、《翠谷钟声》、《平江起义》、《中国有个平江县》、《爸爸去哪儿》、《腾飞中国 北伐——平江大捷》以及正在拍摄的《毛简青》等影视剧的拍摄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人们旅游目的地,带来了人气的旺盛。
三、平江县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文化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缺乏规划、管理、政策、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必要的投入,文化产业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处于“小、散、滥”的自由发展状态。
    2、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欠深度。 平江旅游虽说一直较为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但因经费欠缺和产品开发现状等因素影响,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平江旅游宣传频率不够高,给人的视觉冲击不强烈,导致平江旅游知名度不高、消费引导能力不强。同时,平江旅游文化研究比较零乱,不够系统,研究成果应用不够,导致景区景点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广和传播。
    3、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经营管理人才。近几年来,从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学历太低,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高。
    四、对进一步推进平江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1、改革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管文化”向“办文化”转变,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落实完善文化产业投资政策,积极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制、转型。切实解决文化产业小散滥问题。
2、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欠深度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不能仅仅依靠电视传播,应当在休息的地方建wifi,把平江的特色产品推向网络,实行网购。在有公路的地方打广告推出平江的特色;在食宿的地方设有形象引路人,给旅游的人带来方便。
3、以人才支撑文化产业大发展。从平江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特别缺乏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政府应建立科学的人才进出机制,加大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五、后阶段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级有要求,人民有期盼,社会有效益,广大文化工作者有追求,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扎扎实实地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够实现文化产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1、以政策激励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机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进入文化领域,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文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另一方面,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文化产业单位,分别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发展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特色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