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容县区域物流消费取得迅猛发展,受到省内外物流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12年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华容县建设为湘北区域物流消费中心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华容县发展三产业的重中之重。通过专业市场建设,使华容县形成以湘鄂边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地方性市场为补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流通高效的现代市场体系。
一、2014年来华容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华容县地处湘北鄂南,临江濒湖,同时拥有长江经济支撑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一区一带”建设两大“国家动力”。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在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上迈出了坚实步伐,2014年来,华容县深入实施“三三六”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62亿元,同比增9.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12.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亿元,同比增13.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同比增2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同比增1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2元,同比增12.2%。
二、区域物流消费中心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华容县第三产业不断增加,发展领域不断扩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三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促进生产,拉动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华容县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第三产业体系。
1、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县委县政府“三三六”工程的强力推进,华容县三产业发展来势强劲。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华容县共有企业3942家(其中四上企业285家,四下企业3657家)比二经普2794增加1148家,增长41.1%。个体户30437户(其中个体户27504个、交通运输户2933个),比二经普个体户27908户增加2529户,增长9.1%;就目前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四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1.6亿元,建筑业产值14.5亿元、房地产销售收入1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亿元、住宿餐饮业5.5亿元,四下企业完成75.1亿元。其中:2013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8.36亿元,比2012年增加13.9%;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9.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71.98亿元,增加了52.18亿元,同比增长了3.6倍。
2、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逐年提高,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014年,全县各类商品网点近7000个,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2万人。全县有农贸市场30个,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摊位1500个、门面240间,从业人员约4000人,年成交额约10亿元。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23.7%提高到30.6%,提高了7个百分点,三产业已成为提供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3、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三产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2014年度华容县在建和已签约项目共计7个,总投资20.5亿元。其中:在建三产业重大项目4个,投资约12.8亿元,已签约项目2个,投资约4.2亿元;停工待重整项目1个,投资约3.5亿元,开工建设和签约的三产业重大项目分别是泰和大酒店、湘北农机大市场、家居建材大市场、华容城市广场、青松国际大酒店、华都国际酒店、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三产业固定投资额的增长成为扩大内需、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对区域物流消费中心建设的建议
1、编制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过去由于对三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直没有将三产业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之中,致使三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为此,县政府应当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着眼长远,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避免三产业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建议分项设计物流发展规划、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农贸市场发展规划等。通过制定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彻底改变商贸流通业弱、小、散、差的局面,走产业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2、明确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努力打造县城中心商业区。一是重点规划、加快建设沿河北路商贸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城区,打造层次明晰、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商业街群和湘鄂边最大规模、最具特色、最聚人气的中心商业区,并重点建设1处一级商业中心、2-3个二级商业枢纽、若干三级商业网点,构建湘鄂边区域中心的支点。二是华都国际酒店项目,力争年内一期工程竣工;华都国际家居建材广场由岳阳市恒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争取完成占地拆迁工作;三是规划建设好马鞍新区商业一条街,全长800米,新建一处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超市。四是启动县人民医院、马鞍中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2014年,建立与全县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在高速公路东出口与荆岳铁路货运站附近投资3亿元建设一个占地15000平方米的综合物流基地。二是重点扶持宏发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一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大楼。三是以好又多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心,依靠国际商务部“万村千乡”的政策支持,在城区建设一个大型日用品配送中心。
三是强力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加快现有市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推进化行归市。一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已开工的建材家俱市场建设项目,力争2015年5月竣工营业;已签约的家居建材大市场和二手商品交易市场争取早日开工建设。正在洽谈的鲜活农产品市场建设项目和汽贸市场建设项目要尽快确定投资商。“十二五规划”中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和精细化妆品市场建设项目要早日进入实际操作。二是农贸市场新建改造项目。重点培育有产业依托、关系民生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湘鄂边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地方性市场为补充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流通高效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
3、强化三产业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项目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每个重大项目都要确定责任人。三产业特别重大的项目,有县级领导主抓,项目实施单位为责任人。三产业其他项目有部门单位领导主抓、分管负责人为责任人。要形成各级领导全面定位抓项目,做到包开工、包进度、报质量、包投产,切实承担起项目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确保把项目建设工作抓落实。
4、推行项目建设部门联动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制定重大项目建设联动机制,改变过去项目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通力协作、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通过部门联动,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在审批、用地、用电、环保、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瓶颈问题。加强项目与土地、资金、环保的联动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并联办理。各有关单位要本着为重大项目服务的原则,及时办理需要本单位办理的事项,全力支持重大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为重大项目建设排忧解难,扫清障碍。
5、政府加大三产业发展力度。一是政策上给与优惠。对在招商引资中引进的三产业项目只要符合条件的均可享受华发(2012)6号文件的优惠政策。对三产业重大项目实行银企合作支持,争取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对新办规模三产业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协调省、市减免一定的费用。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三产业的工商、信贷、财税支持政策。放宽对民营企业从事三产业的限制,允许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公用服务设施和其他民生建设项目。二是资金上给与支持。建议建设三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有县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三产业的发展,是三产业发展工作有资金上的保障。三是服务上给与便利。建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三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搞好服务,加强市场管理,打击不文明、不诚信的商业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6、实施品牌化、规模化的三产业发展措施。建议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大集团、大公司进驻华容,积极吸引跨国公司、知名旅行社、知名品牌店、超市、购物中心落户华容,在用地、用人、税收、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凡对华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被确认为三产业重点项目的,在符合本县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以申报优先安排用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