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编稿时间:2014-09-28 00:00   来源:未知来源  

 

经济普查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制定战略性的发展计划有重大的意义,而高质量的数据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这次普查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普查数据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可靠可信,必须实打实、硬碰硬,决不能带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

一、在经济普查中,数据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普查员素质不高,数据质量难把控。由于普查“两员”缺乏专业知识,尽管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仍对普查表中的一些指标概念模糊,不能清楚的界定。加上普查过程中,某些指标解释和填报方法发生变化,解释口径上下有不一致的地方,导致普查员难以把握数据质量,22普查办平均普查差错率40%左右,个别高的甚至差错率达到80%

(二)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高。机关事业单位配合程度不高,特别是私营企业和个体顾虑过多,不愿配合普查工作,资料提供不全。部门与部门单位之间协调有困难,报表收集难。

(三)普查经费保障难。一是地方财政困难,难以足额安排普查经费;二是上级文件界定标准不明确,地方难以执行。

(四)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透明度不高。基本局限在普查机构内部,没有社会参与,缺乏透明度。

二、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普查数据要符合经济整体发展趋势,尤其是总量和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吻合;普查数据要与历史数据相衔接,要符合质量控制数据标准,将误差控制在规定控制的标准范围内。

三、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责任制是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前提。建立健全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对所管辖行政区域经济普查工作负责,各级普查机构的主要领导对普查数据的总体质量负责。做到责任明确,权责清晰。加强督促与执法检查,依法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二)落实普查工作经费是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落实经普办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对于增强普查员责任心和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工作顺利展开和数据质量十分重要。

(三)搞好基层普查员的培训工作是确保经济普查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普查工作正式开展前要对所有的普查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在普查中也要到点进行业指导。同时对普查中经常需要的指标性数据分门别类梳理下发,并且在平时的培训中也要特别强调这些数据,对于容易混淆的指标性数据要进行特别的说明。在进行培训时,市、县两级普查机构在进行业务培训时,对于有疑惑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避免出现上下两级口径不一致的情况。

(四)认真开展单位清查是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基础。一是请工商、税务、民政等有关部门提供数据库进行比对摸清单位的底数。二是对于有疑问的普查对象要进行认真的审核查实。三是在入户登记基本结束之后,开展查漏补缺,重点对农贸摊贩、营运车辆、出租房屋等容易疏漏的单位进行清查。

(五)加强评估论证,消除方向性差错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由普查区经济普查负责人负责对普查的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评估,以消除数据方向性差错。数据质量评估主要方法包括:一是动态趋势分析,利用近几年的相关资料,观察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检查是否有因数字差错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二是进行结构对比分析,普查对象经营活动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比例关系,观察这些结构关系变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六)严把普查登记、审核关是确保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要把审核关放在首位,一是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严格的入户登记纪律。二是对于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解决,拿不准的问题也要进行收集汇总集中解决。三是对于入户登记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后才能进行上传。

做好普查工作,保证普查数据质量,必须要将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贯穿到经济普查的每个过程,包括从国家层面的方案设计到最后的资料开发,数据公布等,层层把关,才能实现普查数据的高质量,最终获得普查工作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