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服务是统计部门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的一种有价值的活动。为什么说统计的价值在于服务呢?笔者议从三个方面来研讨。
首先,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上看:统计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当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时,逐步有了剩余产品,由于集团或国家收税、征兵等工作需求,开创了人口、土地、财产等方面的原始统计,为当时的统治集团服务。进入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仍不发达,统计发展缓慢。到了十七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资本主义兴起,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引起了对统计的新需求,统计逐渐扩及到工、农、商、贸、交通等各个行业,初步形成了各个专业的社会经济统计。当统计活动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总结统计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统计理论—统计学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原始的统计活动,以后发展不快。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统计才逐步走向正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给统计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30多年来,广大统计工作者抓住机遇,克服统计工作条件较差、环境不够优等重重困难,围绕“中心”和社会需求,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统计服务,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掌声。同时,在服务中统计得到长足发展,统计机构不断发完善,统计队伍不断扩大,统计手段不断进步,统计地位不断提升,统计方法和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这些,充分体现了统计服务的价值,也体现了全国十万统计大军辛勤劳动的成果。
其次,从统计理论上看: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是从定量到定性,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一种工具。作为“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创立的,即是为了服务于客体对象而创立的,不可能为理论而理论。作为“工具”应和具体的应用相结合,显示工具的作用和价值,不然这个“工具”就会生锈,最终将会变成废品。不言而喻,我们的统计理论(统计学)是为了应用,为了统计服务而创立的。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刁锦寰说:“统计还是一门公益性科学,公益性一定要跟应用领域有所接触。”他还说:“统计的价值在应用之中,就在每一个统计人员务实的身体力行中。”这番话进一步说明统计科学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应用于实际工作。“应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要靠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去耕耘,近来,我们在统计服务上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众人皆知。但高标准来要求,有的服务工作不够主动,不够全面;有的服务产品质量不够高,这是值得今后改进的。
再从信息资源来看,统计部门掌握着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源,是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但是,这个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只有将信息源通过统计整理、加工、分析和研究,针对社会需求,及时提供有效的统计服务产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发展”价值的增量中,体现统计服务的价值,或者说统计的价值寓于服务之中。如果,我们把统计资料关在办公桌里,锁在资料柜里,或者在统计工作中搞完报表就完事大吉了,那就很难体现统计的价值。
综上所述,是社会的管理和需求产生了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统计的发展;统计发展了,又以统计服务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发展—统计—发展的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说统计的意义在于服务,统计的价值在于服务。统计价值量的大小,与统计服务的多与少、优与劣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统计离开了服务,统计就会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发展。
目前,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给统计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统计改革,进一步增强统计服务观念,在千头万绪的统计工作中,紧紧抓住统计服务这一“灵魂和主题”,搞好各项统计工作。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使统计服务的领域更广、方式更多、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为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努力奋斗。统计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