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2013年华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

编稿时间:2014-05-23 00:00   来源:华容县统计局  

    2013年,华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着力发展支柱产业,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展良好。现就2013年度华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情况

    从统计监测结果看,2013年华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为76.2%,比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从五大类指标看,民主法治实现程度最好,达到100%;其次是生态文明,实现程度96.4%;社会发展实现程度86.1%,位居第三。

 从23项具体指标,33项明细看,已有14项指标达标,已完成目标任务的五分之三:

    实现程度在90%-100%的指标3个为: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平均受教育年限。

    实现程度在60%-90%的指标8个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城镇污水处理率。

    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8个:

    二、华容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近年来,我县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但经济发展增速放缓, 转型发展遭遇瓶颈。从监测结果看,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2013年我县人均财政总收入943元,实现程度仅为28.6%;二是经济结构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数值为7.7%,实现程度38.7%;三是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为51.8%,实现程度51.8%。

    (二)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高,2013年实现程度分别为67.3%、73.7%;二是人均储蓄存款少,数值为13406元,实现程度47.9%;三是实现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尚不达标,实现程度为52.2%。

    (三)社会发展亟待有效解决

    一是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2013年医疗机构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09张,实现程度52.2%;二是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慢,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33平方米,实现程度66.4%。

    (四)生态文明亟需加强建设

    一是环境质量距小康实现目标仍存有一定差距,2013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为60.7%,实现程度86.8%;二是绿化水平不高,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4.4%,实现程度55.2%;

    三、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

    一是积极推进经济市场的改革开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结构,丰富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完善和规范市场秩序;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效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 的主体产业群;三是抓好项目集中入园工作,进一步带动我县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形成工业园区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坚持扩大内需,建立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良性互动机制。要增大有效供给,消除无效供给,形成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互动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五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新高点。要努力把握新技术革命发展路径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力争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和腾飞。

    (二)快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增加公民收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着力发展劳务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居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二是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三是提高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强化文化娱乐消费环境,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高文化消费层次,积极引导居民娱乐消费向娱乐充实性转变,学习消费向提高发展型转变,切实提高居民终身学习、娱乐方面的投入。

    (三)加快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职能转换,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坚持以服务为重点,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态度,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为人民服好务。

    (四)加速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把握两型社会的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快发展低碳经济,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进一步加强科技节能创新,推进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三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GDP,建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实现产业与土地、生态、人口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四是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坚持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要进一步提高绿化水平,提高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加强规模以上排污工业企业的整改,加大污染治理及环境监管力度,;五是动员全民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公民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