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魅力华容县城建设的分析

编稿时间:2015-11-25 00:00   来源:华容县统计局  
按照县2015年专题调研要求,自4月上旬至8月中旬 我局 围绕“定位区域中心,打造魅力县城”进行了认真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现状
目前,华容县城已具备打造魅力县城的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县内发掘的文化遗址表明,华容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和三千多年的文明,早在商代后期就是湘北、鄂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二是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据考证,汉朝建华容县时,即包括华容、石首、监利县地。现华容县城距南县、石首县城不到30公里,距监利县城50公里,与岳阳市区仅70公里,地理位置处于湘北区域中心。
三是有便捷的交通网络。 目前正在构建“铁、公、水”联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岳常、石华高速公路于2013年底建成通车,蒙华铁路即将启动,常岳九铁路、华容至常宁高速公路、监利至华容长江公铁两用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在谋划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四是有一定的城镇规模。 通过连续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县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比2000年扩大了1倍;人口达17万,在湘北区域县中属人口规模较大的。
五是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通过多年努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现已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县城、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等金字招牌,正在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这些都为打造中心魅力县城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差距
魅力,即特别的吸引力。从聚集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具备独特鲜明个性,人居环境、人文环境等角度来看,华容县城离魅力县城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湖乡特色彰显突出不够。 作为临江滨湖的湖区县城,华容在水乡特色上表现不明显,水文章没有做活。华容河、护城港等水体保护治理没跟上,污染较严重。
二是人文资源发掘利用不够。 华容历史悠久,处于荆楚和湖湘文化的交汇区,境内历史文物、革命文物众多。但多年来,对历史人文资源的宣传、包装、投入、开发、保护不够,没有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县城内文化氛围不浓厚,外地人对华容的历史文化印象不深,没有充分彰显华容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是旅游资源开发推介不够。 吃的方面,虽能零星地说出一些有特色的东西,但推不出叫得响、成系列、有品牌的华容湖乡特色美食。玩的方面,县城内及周边找不出让人玩得上1-2天的好去处、好线路;住的方面,居民小区建设不规范,物业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小宾馆、小酒店林立,但上档次的星级宾馆少。
四是城市建设配套完善不够。 硬件上,市政设施特别是县城内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与现实要求差距太大;客运班车乱停乱靠较多;县城内停车位少,没有较大的公用停车场,节假日拥堵严重,居民出行很不方便。软件上,虽然取得了几块国家级、省级的金字招牌,但市民文明程度不够高,平时乱闯红灯、乱丢垃圾、街边打牌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
五是支柱产业培植经营不够。 投资环境还不够优,招商引资时承诺的优惠和服务不能兑现,有的项目开工了很久,水、电仍然不通,开发商叫苦不迭。特别是县城内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建设、管理和开发滞后,产城融合不紧密,引不来也留不住客商来投资兴业,流动人口少,消费不活跃。
三、建议
我们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升县城魅力:
1、推进五项配套,提升生态宜居魅力。 生态宜居是魅力县城的基本要求。县城建设的重点要转向提升品位、加强市政配套、完善各项功能、提高宜居指数上来。 一是推进规划设计配套。 华容的优势在水,特色是水。县城规划应以水为脉,彰显水乡特色。要建立新的河湖港平衡关系,维持并扩大生态水域面积,认真保护开发好华容河、状元湖、田家湖、护城港等水体,远期开发好蔡田湖、蔡家湖,改善水质、修复生态。县城内以华容河为引水水源,实施河湖港疏浚连通,设计好取水口和排水口,通过与区域内沟渠的连接疏通,形成科学的水循环系统,做活水文章。 二是推进园林景观配套。 要通过路旁增绿、空地建绿、拆墙透绿、近山植绿、水体泛绿,实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方面建好三大主题公园,即城东建好状元湖文化公园,以状元湖为载体,以状元文化为依托,优化配套设施设计,建设文化特色公园;城西建好田家湖生态公园,充分开发利用田家湖800亩水面和400亩绿地等生态湿地,发挥其生态、景观优势,构筑灵动、随意的水体形态,设置多种景观建筑、平台、栈道、瀑布等,开发系列亲水项目;城北建好马鞍山森林公园,以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为依托,建成县城的氧吧,供居民栖息玩乐。同时,可规划黄湖山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建设几条特色花卉长街。选择人民南路、杏花村路、二桥东、西路等较长的街道,种植花期长、市民喜爱的花卉,吸引周边县市游客来赏花。 三是推进环境治理配套。 城内污水处理厂现处理能力仅2万吨,但县城内各种污水量达6万吨以上,县政府要开展专项论证,花大价钱再建1个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要在处理好鼎山垃圾场遗留问题,充分发挥现有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再建1个万吨规格的处理场。县城内纱厂等工厂应尽快迁出。 四是推进交通便民配套。 着力改进市内交通,方便居民出行。尽快建好汽车西站,分流县城内客运班车停靠,实现所有客运车辆进站;建好公交首末站,优化线路设置,提升公交车配置标准,试行公办公营;分期建设公用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借鉴石首经验,下重手整治非法营运,打击黑车;加强司乘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文明形象;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方便城乡居民来往。 五是推进居民素养提升配套。 要通过公职人员轮训、道德讲堂进社区、最佳公仆、公民、魅力市民、最佳门店等文明评比活动,不断提升县城居民文明素养。
2、打造五张名片,提升历史文化魅力。 深厚的历史文化是魅力县城的核心要素。华容县有丰富的、可挖掘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建议总体上按“一河两翼两重点”的格局,打造五张文化名片: 一是黎淳状元文化名片。 桥东以状元湖为核心,辐射到状元街、烈士陵园、博物馆、章华台,连成一片,以状元文化为核心,建好状元湖公园。可将黎淳状元墓迁至状元湖区域(现址已不宜保护),供人们景仰学习(在中国实行科举制的历史上,湖南省仅出6个状元,华容黎淳为其中之一);可考虑建设中国状元展览馆,将中国历史上所有状元的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开全国之先河;可按照明清风格,恢复状元街建筑,由政府出图纸、作规划、给予用地优惠,引进民间资本投资,谁投资谁受益;可新建华容状元、举人、进士(470多名)展览馆,充分展示华容“十里一状元,五里一尚书”人文鼎盛的状况。 二是老区红色文化名片。 华容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和抗日根据地。可在华容河两侧,建设沿河红色文化走廊。利用长工广场、华容河广场、沱江广场、东门水码头等,通过雕塑、诗词、图片、牌楼等形式,展示何长工、蔡协民、刘革非等革命先烈和张树芝、方之中、朱绍清等开国将军的事迹,将华容河装点成一条革命河,既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又提升华容红色魅力。 三是范蠡儒商文化名片。 桥西以田家湖生态公园为核心,建好范蠡儒商文化名片。可在区域内重建范蠡塑像,重修范蠡墓,选址在水中央,周边为荷花池、钓鱼池,找回石人石马及部分基石,通过亭台楼阁等形式,重现范蠡和西施从华容泛舟洞庭的历史景象,实现文化与游乐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崇儒商文化。 四是楚汉农耕文化名片。 主要是建好高标准的文化馆,着力保护楚汉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农耕文化。目前文化馆各项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建议县委县政府请专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省一级文化馆,建成华容地标建筑。特别是可学习福建虎门经验,发挥民间热心人士和社会资本的力量,将华容民俗博物馆、楚汉农耕文化体验馆、青少年宫与文化馆融为一体,四馆合一。通过展示华容泥鳅肚杆秤制作工艺、夹叶点子、番邦鼓和华容花鼓戏、华容说鼓、竹马戏、蚌壳戏、采莲船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华容民俗实物,讲述农耕文化小故事,播放农耕活动视频,体验民俗游戏等形式演绎华容民俗文化,让外地游客领略华容深厚的农耕文化,让本地人记得住乡愁。 五是湖乡移民文化名片。 主要是创作一台具有湖乡移民文化特色的戏。华容是典型的移民县,多种文化在此交织碰撞升华,多姿多彩。建议由县文化局牵头,借鉴和华容县情类似的柳州三江县经验,创作一台反映湖区鱼米之乡移民生活状态的戏。目前,剧本已初具雏形,初步命名为《记忆华容》,其中《华容风情》、《华容故事》等几部分已有脚本,并参加了市里的汇演,获得好评。以华容河广场或华容河为舞台(直接在水面上搭舞台),每月或每半月免费演出,吸引外地人来华容观看,品味华容文化。同时,要以五张名片为依托,利用名人故事,广泛开展城市设施(街道、桥梁、广场)命名(更名)活动。充分利用刘大夏、黎淳、何长工、蔡协民、刘革非等历史名人的名称、小故事,及与华容有关的大禹、岳飞等人的故事,为现有的城市设施更名。可在用名人命名的街道树小型雕塑,或在街道两侧布置以该人物为中心的文化墙,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3、发展五类旅游,提升休闲宜游魅力。 休闲宜游是魅力县城的重要内容。华容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只是“养在闺中人未识”。县委县政府应把“旅游兴县”作为战略部署,不纠结于史实争论,敢于异想天开,设计好引爆点,坚持多年抓下去不动摇。 一是发展红色教育游。 以县城烈士陵园、博物馆、何长工纪念馆和华容河红色长廊为主要景点,延伸至桃花山革命根据地(新四军战地医院)、明碧山烈士陵园,设计一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展现华容革命老区红色魅力。 二是发展生态休闲游。 以华容河、状元湖、田家湖、蔡田湖、蔡家湖等县城内水体和长江为载体,广泛开发华容河夜游、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打造长江水岸生态休闲走廊,抢抓沿江开发的宝贵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成小集成国家湿地公园、沿江生态景观带等,通过策划和包装,使该景区变成岳阳旅游目的地和延伸点,中期成为江汉平原和两湖平原上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华容旅游整体腾飞。打造护城五星(新华)休闲农业体验园,游客认种地块,自己动手种树种菜,采摘水果,享受劳动乐趣。打造桃花山风景名胜区,以桃花为特色,栽植几处几百亩上千亩桃花,布局好白果树景区、仙鹅寺景区、华容道景区等,开发好区内73个景点,完善吃、住、玩配套设施,吸引外地游客来休闲度假。 三是发展文化品味游。 利用文化公园和文化设施,展示华容状元文化、红色文化、儒商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将华容道、车轱山遗址、七星墩遗址、章华台、刘大夏墓和西禅寺、墨山禅寺、仙鹅寺、禹山禅寺、洪山寺等古文化、历史名人、宗教文化遗址纳入文化旅游线路,变死文物为活景点,借助文化故事吸引力盘活现有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四是发展节会拓展游。 如特色花卉节、华容芥菜节、龙虾节、鱼米节、文艺创作节等(华容有国家级、省级作协会会员70多人,文学创作十分繁荣)。花卉节举办我县已具备基本条件,借鉴浏阳、君山等地办杜鹃花节、荷花节、油菜花节的经验,在华容高速西出口附近征或租上千亩土地,专门栽植向日葵,或在垸区乡镇办万亩油菜花节。只要办成规模,不担心无人来玩。目前有关部门已有初步设想,并组织了外出考察,可以试办,逐步由小到大。要以节会为阵地,融文学艺术、招商引资、特色产品推介、项目洽谈、休闲娱乐于一体,不断拓展节会内涵,逐步办成几个在全省、全国有特色的节会。 五是发展美食分享游。 华容不仅是富甲湘楚的鱼米之乡,也是享誉岳州的美食之乡,华容美食历史悠久,多滋多味,推介开发潜力巨大。重点建好田家湖特色餐饮聚集区或美食一条街。特色菜席方面,大力推出华容“全鱼席”、“水生蔬菜席”、“地理标志农产品席”;特色菜肴方面,收集推介华容“十大名菜”,还可土法制作华容鱼肚、头菜、酥肉、扣肉等;特色土产品方面,可制作华容芦笋、扑辣椒、剁辣椒、干藕梢、酱萝卜、干萝卜片、 粉子、糟鱼等。特色点心方面,可土法制作华容团子、豆筋、糍粑、酒糟、苕皮子、砂碗豆、发粑子、坨儿糕等;并制作成精品礼盒,让游客吃得舒心、回味无穷,作为纪念品带走
4、做强五大综合体,提升宜商宜业魅力。 宜商宜业是魅力县城的根本保障。要以建成、在建和已规划的项目为依托,着重建好五大商业综合体: 一是建好城市广场综合体。 华容城市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目前是湘北鄂南县级城市中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北地区的商业引擎,为华容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建好华都国际家居建材市场综合体。 该项目总投资5.1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设计商业铺面1188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北鄂南地区家居建材行业的商业旗舰,多名国家和省、市级建材代理商将入驻,周边商户来市场进货,可解决就业人员3000人,每年为地方财政增收8000万元,成为华容城市向西发展的新亮点。 三是建好泰和大酒店沃尔玛购物广场综合体。 华容泰和大酒店项目包括一家五星级宾馆及沃尔玛连锁超市,总面积24.43亩,总投资3亿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湘北地区县级城市中档次最高、配套娱乐项目最齐全,集会议、餐饮、住宿、购物、商务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吸引周边县市客人来消费。 四是促成青松宾馆尽快启动。 青松宾馆建成后,由于开发商债务原因,一直未运营,资产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湘北地区特别是华容缺乏设施先进、上档次的酒店,政府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宾馆投入运营,既可解决部分人员就业问题,又可吸引南华安地区的客人前来消费,搞活第三产业。 五是大力发展成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庄。 发挥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在县城周边乡镇大力发展成规模、上档次的星级农庄。引导现有农庄由目前单一的以餐饮为主,转变为集瓜果蔬菜种植采摘、生态养殖、户外活动、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提高华容“农庄经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适应城市居民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