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临湘市竹木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编稿时间:2016-05-30 16:37   来源:临湘市统计局  

竹木加工业是临湘的传统产业,为更好地摸清我市竹木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促进竹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我市竹木业的发展,我们会同林业局对全市的竹木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指导竹木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竹木行业发展现状

临湘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湘粤赣三省交汇处,有山林面积129.38万亩,其中竹林面积58.5万亩,立木蓄积达251.29万立方米,立竹1.28亿株,森林覆盖率达56.79%,林业总产值达43.7亿元,是湖南省重点林业县市之一,辖区的羊楼司镇更有“竹器之乡”的美誉。“十二五”期间,我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竹木精深加工,形成了以羊楼司镇为中心、周边10多个乡镇为外围的竹木资源供给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竹木产业产品门类齐全,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从事木竹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企业已达150多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竹木业加工龙头企业3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实现产值达23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77%。

二、竹木行业生产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产增加,但产值上升缓慢。我市林产品丰富,但所拥有的森林资源与生产效益相比很不协调,竹木精深加工企业不多,很多林农是出卖原材料为主,且导致竹木价格低迷、销售不畅。现木材平均价为800-860元/立方米,楠竹为400-450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5%和3.1%。

二是行业发展无序,缺乏有效规划引导。产业发展规划缺失,导致整个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发展前景无所适从,产业投资、技改等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在周边县市同类产业快速壮大、市内其他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显得后劲不足。

三是企业档次低下,缺乏行业竞争力。企业规模偏小,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慢,新产品抢占市场少,大多是吃人家的残羹剩饭。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少,半成品、胶合板、人造板等低附加值产品占据较大份额,资源消耗量比较大,综合利用率相对较低。整个产业总量偏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几乎没有话语权,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多数企业生产大多数以粗加工为主,行业无序竞争严重,企业间生产同质产品较多,长期恶性竞争导致整个行业产品、价格双双低端锁定,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四是企业融资困难,缺乏资金护持。大多数企业靠租用民房办厂,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无法提供有效的土地证和房产证作为抵押,可作为抵押的竹木加工企业的厂房、设备等估价很低,贷款额度很小。

五是内部管理薄弱,缺乏新型管理人才。临湘的竹木加工企业90%为家族式私营企业,业主整体素质不高,多为农村经济能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一整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和晋升机制,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方法过于老化,致使内部管理缺位,创新乏力。同时由于人才岗位收入差距与其它简单劳动岗位不明显,致使人才逆向流动,结构失衡,无法吸引住高级技术和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六是品牌意识淡薄,缺乏自主性商标。据初步统计,临湘的竹木行业的注册商标不到10个,还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竹加工企业手中,9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而各企业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作为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来说,这种形式对助推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一定规模以后,就会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三、对竹木行业生产及加工的建议

我市的竹木加工业是“草根经济”,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型经济,无论从资兴的实际出发,还是考虑新形势下国家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要积极引导和科学管理,注重竹木产业提升和空间集聚,逐步提高竹木制品加工业发展水平。

1.加强政策引导,建立良性发展机制。政府的决策与管理具有引导、推动、规范作用,要使一个行业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政府必须要制定产业发展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与主动性;行业的短期发展计划则要与长期规划相衔接,这对我市竹木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全市的竹木加工企业布局零乱,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建议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竹木加工特色区,通过“选、引、招”选择一批规模、产值较大发展前景良好的地方传统竹木加工企业,引招进一批高附加值竹木精深加工企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湘鄂赣三省边际竹木制品生产中心。

2.积极扶强扶优,引导产业集聚。竹木加工业是临湘的传统产业,要扶持竹木加工产业,制定竹木制品产业个性化扶持政策,在技术改造、品牌创建、研发设计、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扶持。要在工业用地、税收、贷款贴息、龙头企业培育、林权低押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一是鼓励竹木产品的精细加工和企业做大做强,及时召集国税、地税、林业等相关部门,对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税收问题进行协调,根据各类竹木制品销售的价格和市场行情,改善征缴方法,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加强银企合作,各金融机构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要鼓励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引进外面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及设备,提高产业的外向度,对自营出口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提高中小企业配套生产能力,鼓励半成品和粗加工企业为大企业定点生产,形成与大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

3.培养科技人才,全面提升产品档次。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人才,加强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把开发研究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同时也可结合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竹木加工的管理和技术人才。要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力度和成立新产品研发中心,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引进、技术革新和创建有竞争能力的品牌,全面提升全市竹木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竹木制品产业要加快导入质量认证体系,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形成高效益、多品种、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行业。政府对竹木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的,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

4.加强行业管理,发挥各类协会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制定行规行约、增强行业发展自律能力,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在统一质量标准、加工技术、品牌、销售和限制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的小规模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协会相应的职权,变竹木加工企业“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协会要促进成立信贷担保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高资金保障。同时,协会要为会员单位、政府等机构提供各种市场信息,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协调与仲裁贸易纠纷;举办产品信息发布和展销;进行业务培训等等。

5.保障原料供给,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竹木加工业的发展始终面临原材料资源紧张的问题。要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和高效笋竹两用林培育,鼓励企业参与人工造林等资源开发。鼓励林农开展竹类造林、竹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尽快组织有效链接的生产关系,加快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6.夯实发展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寻求与市外相关产业对接。如帮助企业建立资源、市场、人才、劳务供需平台,为产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狠抓招商引资,制定竹木加工产业招商引资总纲和项目指南,同时实行嫁入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协作、融合,致力引进大规模、高水平、高档次、外向型、强带动、广辐射的大项目,推进产业全面提升。

7.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强企战略。要提高竹木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有一批市场承认的品牌,要通过市场化经营运作,催生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不断提高竹木产品的品牌覆盖率,把品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品牌竹木业,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竹木产品重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向前发展,缩小和先发地区的差距。一是要科学制定竹木制品名牌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相应的名牌战略指导思想、目标、重点,确保整体战略有章可循,稳步推进。二是要积极开展竹木制品名牌宣传,扬其美名。根据不同的宣传对象,选好宣传方式,注重宣传内容,使竹木制品名牌宣传更加贴近目标市场,符合实际情况。三是加强对竹木制品名牌的扶持、管理和保护。工商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在商标申报、注册、评定著名商标以及商标保护方面提供支持,政府要制定竹木制品行业创牌政策措施,一是要对创立竹木行业品牌的要加大财政投入予以奖励。二是同时要对损害品牌的各种违法活动予以坚决打击,确保资兴竹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