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2-12-12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市县分析

汨罗市2011年上半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编稿时间:2011-08-11 00:00   来源:汨罗市统计局  

  2011年以来,汨罗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省、岳阳市相关文件精神,围绕“十二五”总体目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突破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速企业转型,加快产业升级,进一步巩固我市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上半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持续稳步发展。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至6月份,我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01.9亿元,同比增长35.8%,占年度计划的56.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4.4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31.6 %;实现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75.4 %;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家,另有6家企业正在申报规模企业。

  二、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1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渐趋稳定,我市整体经济形势明显回升。但由于消费结构和公众消费方式变化、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制约,市场竞争仍然相当激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生存与发展,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喜忧参半,忧患隐存。从目前来看,我市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各大产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今年来,我市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作为确保市域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巩固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大做文章,全面推进“八大”帮扶产业向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科学管理、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方面发展,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核心技术,实施品牌战略,促使企业苦练内功,抓住机遇,立足长远。经过市场多年的历练,目前我市工业体系已基本形成由有色金属加工、碳素、机电制造、安防设备制造、家俱、食品加工、造纸、麻石开采与加工为主的产业布局,并着力打造“一园两廊三区”(循环经济工业园、107国道及201省道工业走廊及工业生产服务小区、麻石资源产业区、废纸再生利用小区)发展格局。截止6月,我市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共完成产值69.2 亿元,与同期持平;近年来正在兴起的碳素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107.4 %;机电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8 亿元,同比增长37.7 %;三大主打产业共实现产值 112.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5.7%。其余五大产业也齐头并进,来势喜人。

  2、园区经济带动效应明显

  今年来,我市抢抓“城市矿产”试范基地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经济发展提速,今年引进的再生资源示范基地物流园、报废汽车电子拆解、10万吨电解铜一期(3万吨)、振升铝材一期(2万吨)、5万吨铜加工、碳素园、五祥PVC建材、佳华铝型材、德而乐施电热器、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等十个入园项目正在重点建设中,年内有望竣工投产,开始显现带动效应。1至6月份,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80.1亿元,同比增长43.5%。

  3、乡镇工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立足传统,发展乡镇经济一直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针对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及设备陈旧、缺乏科学管理与经营理念、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底端等特点,我们专门成立技术进步科,深入企业找问题、想办法、谋发展,从管理入手,通过增收节支、挖潜降耗,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等手段,逐步实现企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化、低碳化、清洁化、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模式转变。碳素产业积极谋求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加大淘汰落后工艺与设备的工作力度,清洁生产有显著进步;整治后的麻石产业,资源利用实现了优化,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稳步提升。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明显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和专利授权量也明显上升。上半年,我市已规划在弼时、高坊成立两个工业小区,正在进行土地审批和项目论证,其它乡镇场也分别引进了一批前景好、有潜质的项目和企业,上半年共引进项目24个,总投资1.2亿元,预计新增产值2.7亿元,新增税收993万元,增加从业人员1100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凸显。

  4、深化“联手帮扶”成效显著

  今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四化两型”战略构想,积极响应岳阳市“联手帮扶企业和产业发展升级”行动的号召,在岳阳市召开电视电话会后,汨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行动,迅速成立了以市长周金龙任组长的汨罗市“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千名干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并继续实行优惠政策进一步深化联手帮扶,汨罗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汨罗市加快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修订)》的通知,设立了加快经济发展专项奖励资金1000万元,制订14项奖励内容。目前,全市85个市直部门单位抽调近100名干部到51家龙头企业进行了大走访,深入调研情况,收集了用电、融资等48个困难和问题,已向有关帮扶单位交办了第一批“挂号销号”困难和问题,现已解决了6个。同时,岳阳交办我市8个困难和问题已经解决了3个。解决周边环境问题29个,帮助招工2300多人。全年计划招商引资24亿元,已到位资金9.29亿元,同比增长15.1%。帮助企业融资已到位7400万元,预计到本月中旬将再到位7000万元。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湖南音品电子有限公司被申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驰名商标“现代家具美”等3个,新增省著名商标盈田米业等3个,园区平桂塑材等3个获省级以上“品牌”认定,新增规模企业8个。市政府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帮扶筹备汨特实业上市工作,计划今年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在企业产业规划、项目建设、融资解难、科技创新、产业招商等方面全面开展帮扶工作,将有色金属加工业、碳素产业、机电制造、安防设备、家具制造、食品加工、造纸、麻石加工等八大产业列为帮扶对象,并且明确了责任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单位作为责任单位进行对口帮扶。另外,我们精心组织各产业帮扶小组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为企业出谋划策、排扰解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融资困难

  回收企业的税赋政策变化,挤占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其中一部分享受了返税资金抵押贷款,企业利息负担加重;大学生、外出打工经商人员回家创办企业很难得到金融部门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升级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2、企业专业人才短缺

  企业的管理,技术、财务、营销、节能、环保等领域缺乏中高级专业人才。有的企业老板兼决策、管理、技术甚至采购于一身,小富即安,个人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工业经济发展要求,制约着企业发展升级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四、下半年工业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按照上半年的经济走势,为确保2011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下半年我们将扎实开展下列工作:

  1、以技术创新探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认真整合已出台的优惠和奖励政策资源,调整扶持企业发展办法(如土地优惠政策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加大力度扶持有助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的产业和企业;支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研、制订政策,组织评审,核定扶持力度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升级专项工作。重点支持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碳素、安防设备、麻石、机电产业中的技术较为进步、创新能力较强,产品较为高端的企业做全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筑牢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2、以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高、精、特、新”特色

  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有效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在布局上以综合效益为中心,适度集中、合理分散。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创新产权交易形式,合理配套资源,突出“循环经济”和“城市矿产”特色,集中发展技术高新、利润丰厚、用地节约、环保可以入网治理的企业,依托园区在红花、新市、黄市、范家园特定区域内设定园区专属工业小区,布局碳素、化工、稀土、特种材料等污染较大,不便在乡镇发展的产业,以降低配套设施投入,提高经济、生态、环保、人文等综合效益,扩大园区经济总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乡镇自然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鼓励乡镇根据自身有利条件,建立对生态人文环境影响小、基础设施投入少、经济与社会效益高的工业小区。

  3、以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工业强市

  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打造创业光荣、竞争公平、致富依规、共同发展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和大众传谋优势,坚持不懈地培育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督促园区和乡镇及有关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协调、热情帮助企业正确化解发展中的矛盾纠纷,充分调动乡镇发展工业经济积极性。

  4、以做好产业帮扶谋求全面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岳阳市帮扶产业发展升级的有关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力求抓出成效。一是严格执行“挂号销号”制度,及时协调处理产业发展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挂号登记、调查研究、明确责任、督促解决、验收销号工作程序,帮助企业应对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储如融资、产权交易、环境等具体问题。二是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指导全市八大重点产业调整结构,逐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