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容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人们在称赞的同时,也对矿石开采提出了许多非议,特别是矿区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县委、县政府采取非常措施进行整治,有序关闭,还他们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一、当前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县在册管理的矿产企业有56家。其中花岗岩开采企业28家,装饰用花岗岩加工企业28家。为弄清矿石开采与加工的情况,通过深入调查走访,认为现状非常糟糕,问题十分突出。
1、企业小散乱,布局不合理。一是所有开采企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加工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分散零乱、遍地开花,经常争地盘、争利润,恶性竞争、矛盾重重。二是布局很不合理,桃花山景区内集中5家,弹子山5家开采企业相距仅500米左右,胜峰乡11家开采企业分3个山头开采,边界相距近的不到10米,一个山头分几家炸。
2、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一是山体被毁,植被受损。绝大部分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又不按照自上而下、分层开采的要求规范作业,全部采用最原始简单的露天爆破方式开采,狂轰烂炸,致使矿区山体千疮百孔、伤痕累累、植被毁损,一些羊肠小道、野草山花、飞禽走兽等自然物产惨遭伤害。二是水土流失,田园液压。开采企业上挖下填,大量遗留尾矿和弃土自上而下,一路覆盖,淤压周边良田、果园和山塘、水库。如万庚镇团结水库18亩几乎全部被淤积。三是水源污染,人畜遭殃。开采过程使用的冷却液,没有经过达标沉淀池处理直接排出,与粉尘汇合形成的白色液体四处横流,所过之处,土壤板结,寸草不生,池塘鱼死,牛羊喝了屙白屎,人喝了拉肚子。有7家企业污水直接流入东山水库。四是公路损坏,出入艰难。矿区所有运载车都是经过特殊改装的,少的拉60吨,多的拉100吨,严重超载,导致经过道路严重损毁,行人出入艰难。20多公里的长江一线防洪大堤,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五是粉尘满天,噪音震耳。群众反映,矿区“门窗不能开,洗衣不敢晒;晴天灰蒙蒙,雨天下石尘;白天防‘炸弹’,晚上睡不安”。
3、资源消耗大,财政收入少。一是绝大部分企业不愿上先进设备,今日有山今日炸,哪里赚钱炸哪里,采取掠夺式生产和经营,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二是可用来护堤、筑坝、铺路的荒料损失、流失很大,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致使我县不可再生资源花岗岩总量锐减。三是县财政收入少。据调查,我县矿石开采、加工企业每年税收只有400万元左右。然而,县、乡、村三级每年用于信访、调解、修桥补路、治理环境等费用开支,远远超过收取的税费。
4、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多。一是矿区企业普遍证照不齐全,全县56家开采、加工企业仅有7家办理了环评手续,3家办理了林业手续,办理安监、水利、质监等部门有关手续的更少。二是无开采计划指标随意开采,违法伺机盗采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矿区运输汽车绝大部分系无牌照、无年检、无行驶证的“三无”车,尤以报废改装超载车、无牌照车为主,安全事故接连不断。
二、开展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我县矿石开采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与现象,9月29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开展矿石开采与加工行业综合整治的通告”。我县整治矿石开采与加工刻不容缓!建议:
1、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牢固树立“生态是资源也是资本”、“环境就是现实生产力”、“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环境美,则人气聚;人气聚,则经济兴。
2、要高度统一思想,加大宣传监督。思想要统一,形成合力,综合整治不能有杂音,不能插手说情、作保,甚至干预依法行政。二是加强法律和民主监督,及时指出整治过程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三是要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防止国家公职人员幕后操纵。四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3、要重新规划定位,限量生产开采。矿产无序开采,没有“底线”,肯定是违背发展规律、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是通过编制矿产开发中长期规划,严格设置“底线”和“红线”,分步实施,循序推进。二是关闭或迁出部分矿石企业,择其不可修复的矿点继续开采。三是要规划修复工程,关停、迁出的矿点争取3-5年恢复植被和生态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整合资源和优势,延伸产品加工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4、要明确整治目标,坚持铁腕治理。一是“整治工作方案”和“综合整治通告”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重拳出击、铁腕整治。二是明确整治到位日期,既不能操之过急,用几个月的时间解决几下年积累的问题;又不能遥遥无期,一届一届往下拖。三是切实抓住2015年绝大部分开采、加工企业的“采矿许可证”都会到期的集中整治最佳时期,严格按照生产要求从严审批、办理证照,使大部分“小、散、乱”企业自行关门停业。四要建立并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坚决杜绝审而不严、批而不管、管而失责、治而不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