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节能减排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积极转方式、调结构,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节能降耗,以节能降耗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岳阳市节能降耗工作概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07%,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3.24%,完成目标任务的188.09%。单位GDP能耗降低率,除岳阳楼区和平江县因特殊情况未完成目标任务外,其他10个县市区都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 12个县市区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十一五”各县、市、区节能降耗完成情况
|
||||||
|
万元GDP能耗
|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
|
||||
"十一五"时期计划降低率(%)
|
2010年比2005年累计降低率(%)
|
2005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进度(%)
|
"十一五"时期计划降低率(%)
|
2010年比2005年累计降低率(%)
|
2005年至2010年累计完成进度(%)
|
|
全市
|
-21.00
|
-21.07
|
100.26
|
-26.00
|
-43.24
|
188.09
|
岳阳楼区(不含中省市企业)
|
-21.00
|
-19.01
|
89.36
|
-26.00
|
-47.64
|
214.87
|
云溪区(不含中省市企业)
|
-21.00
|
-21.00
|
100.01
|
-26.00
|
-49.31
|
225.65
|
君山区
|
-21.00
|
-21.08
|
100.41
|
-26.00
|
-46.29
|
206.42
|
岳阳县
|
-21.00
|
-21.12
|
100.63
|
-26.00
|
-55.74
|
270.73
|
华容县
|
-21.00
|
-21.10
|
100.55
|
-26.00
|
-49.07
|
224.07
|
湘阴县
|
-21.00
|
-21.19
|
101.00
|
-26.00
|
-34.38
|
139.91
|
平江县
|
-21.00
|
-19.36
|
91.31
|
-26.00
|
-43.66
|
190.59
|
汩罗市
|
-21.00
|
-21.01
|
100.04
|
-26.00
|
-35.24
|
144.31
|
临湘市
|
-21.00
|
-21.03
|
100.14
|
-26.00
|
-56.50
|
276.48
|
经济开发区
|
-21.00
|
-22.17
|
106.33
|
-26.00
|
-36.67
|
151.70
|
南湖风景区
|
-21.00
|
-20.93
|
99.65
|
-26.00
|
-30.45
|
120.58
|
屈原管理区
|
-21.00
|
-20.98
|
99.87
|
-26.00
|
-55.84
|
271.48
|
“十一五”以来,岳阳节能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1、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岳阳是一个工业大市,也是能耗大市。2010年全市能源综合能耗量为1612.21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能源消耗量为1311.72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能耗比重为81.36%,抓好工业节能降耗是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推进节能降耗:一是淘汰“两高一低”五小企业。十一五以来,全市关停淘汰小水电16家,小纸厂50家,小水泥12家,小化工、小冶炼企业41家,初步测算全市关停淘汰企业年节约能耗量达130万吨标准煤。二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十一五”以来,着重加快化工、造纸、电力、纺织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支持和引导中央省属大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全市共投入企业节能减排技改资金16.6亿元,完成企业技改项目960个,据测算技改项目年节能量约80万吨标准煤。三是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投资驱动型向集约节约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到2010年底全市规模工业(老口径)由2005年的743家发展到1389家,全部工业增加值(2005年可比价)达618.29亿元,累计增长1.36倍,高于能源消费增长78.27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33.57%。高新技术企业由2005年的31家发展到16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3.49亿元增加到640.21亿元
2、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监测,确保节能目标完成。把重点耗能企业作为节能降耗目标的着力点,“十一五”期间把“国家千家节能企业”和“省百家节能企业”作为节能降耗重点,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和年度节能进度评估等工作,确保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
3、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节能产品,推动节能降耗。大力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加强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全市组建国家、省、市技术工程中心26家,近年来在石化、造纸、电力等重点行业,推广应用了一批潜力大、价值高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据初步摸底,“十一五”期间共推广应用节能技术100多项,推广使用节能产品21.85万件。
4、加强监测预警,推动节能降耗。搞好节能降耗是国家一项重大决策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一方面以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节能降耗,另一方面加强监测预警,督促促进节能降耗。从2006年开始实行对县市区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季度通报考核制度,从2007年开始实行对县市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年度通报,2010年上半年根据部分县市区节能降耗工作放松、目标进度滞后状况,实施月季度通报、监测预警方案,从而有力地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确保节能降耗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市节能降耗任务,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五年中,第三产业能耗增长128.1%,快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22.53个百分点。二是县市区对节能降耗意义认识较晚。到2010年上半年,12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没有达到目标进度,6县市区在完成目标进度的80%以下,下半年完成目标进度只得通过关停高耗能企业和限电停电等消极措施完成。三是节能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不利于节能降耗工作开展。
二、“十二五”工作目标及面临的压力
根据省政府初步计划,“十二五”岳阳市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17%,比“十一五”少4个百分点,年均降低率为3.66 %,比“十一五”低0.95个百分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21%,比“十一五”低5个百分点,年均降低率为4.61%,比“十一五”低1.23个百分点。“十二五”从目标任务来看,虽然比“十一五”要小,但从完成目标任务压力来看,比“十一五”更难。主要原因:
(一)是新增能耗因素多,增量大。从工业看:新上的一批重点耗能项目增量压力大。如长炼一体化新增500万吨炼油装置、华能“三期”120万KW和岳纸10万KW发电机组、临湘海螺500吨/天干法窑水泥生产线、岳阳县平江县的南方水泥、临湘市、岳阳县等地新增34条建筑陶瓷、化肥行业新增500万吨复合肥生产线,还有与长炼一体化配套的一批化工项目,初步测算“十二五”工业耗能将净增1300万吨标准煤,是“十一五”期间的两倍。从其他行业看:能耗增长幅度将会保持“十一五”期间水平,初步预测能耗增量为120万吨标准煤。
(二)是关停淘汰企业少,减量萎缩。“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政策,围绕节能减排,我市关停淘汰了一大批“两高一低”和“五小”企业。“十二五”期间按国家政策,可能只涉及部分小化工、小冶炼企业,初步统计为40家左右,能耗减量约为“十一五”的一半,大概在70万吨标准煤以下。
(三)是技术更新改造因素难确定,减量弹性大。从总体政策看,“十二五”节能减排仍将是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国家将要在价格、税收、财政等方面实施鼓动性政策,推动整个社会向节能、环保和低碳转变。但“十一五”期间,全市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上进行了大量投入,重点耗能企业基本上进行了技术改造,一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耗能水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十二五“技术节能改造是保持”十一五“投入水平还是在加大投入,难以确定。所以通过技术更新改造节能量比较难测算。
(四)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GDP增幅将有所放缓。初步估计全市GDP年平均增长率将低于“十一五”期间0.5至1个百分点,GDP增幅放缓与能耗消耗的硬性增加,导致我市节能降耗面临巨大压力。
三、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的建议
节能降耗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确定,如何因地制宜确定工作思路,确保目标完成,建议如下:
1、强化结构调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市实际,结构调整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整合资源。对具有传统优势而又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现有产业在发展上加强引导,二是要突出重点。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三是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是在港口物流、进出口商品交易以电子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有大突破。四是要突出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强市场开拓、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五是要加大科学技术引进。组织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六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七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和高耗能企业或设备。
2、加大投入力度。投资驱动是推进节能降耗的有效方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企业节能技改资金16.6亿元,完成技改项目960个,初步测算年节能量为80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一是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要通力协作,争取国家、省对我市节能技改项目更大的投资,降低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二是市县两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对节能降耗资金投入,逐级建立节能降耗专项资金、财政补贴资金和节能降耗奖励资金等政策性资金。促进和推动节能降耗。三是企业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安排节能降耗项目投资和节能降耗奖励资金,对节能降耗有贡献的项目和措施给予支持、奖励。
3、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执法监督,是推进节能降耗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节能目标考核是节能降耗工作管理的核心,在全市建立对县市区和重点能耗企业单位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按季公布进度,年度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提高各地和单位节能降耗积极性,促进节能降耗工作。二是要强化责任追究。节能降耗目标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切实负起本地区、本企业单位节能降耗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三是要加强能源消耗的宏观调控。近两年受房地产热、城市亮化升级等影响,能耗增大,特别是用电量显著上升,对节能降耗形成较大冲击。要加强能源使用及用电负荷的宏观调控,增强节能降耗的紧迫感。四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目前少数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节能意识不强,对浪费能源状况不重视,无视用能规定,盲目上“两高一低”项目,关闭淘汰落后产能进展缓慢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依据国家《能源法》,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对铺张浪费用能,造成能源无效浪费等现象进行严厉查处,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