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岳阳市产业结构变化及调整方向定位分析(2011第14期)

编稿时间:2011-08-11 00:00   来源:核算科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优化经济结构将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作用。尤其是我市已进入依靠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选择。通过对岳阳“十一五”期间各产业结构的纵横向比对分析,提出 “十二五”岳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定位,以供参考。

  一、岳阳市产业结构现状

  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9.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15.5亿元,第二产业834.2亿元,第三产业489.6亿元。201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526元,比2006年增加1518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0:54.2:31.8。根据钱纳里等学者对一个地区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我市已经迈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一)三次产业变动情况

  三次产业全面发展,二产业比重不断提高。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省内实施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岳阳把握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向国家和省里争取实质性政策和项目支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我市GDP总量仅次于长沙仍稳居全省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岳阳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居第74位,在省内稍弱于长沙和株洲,排名第三。按现价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现价增加值的变化对“十一五”期间岳阳三次产业总量情况图示如下:

  “十一五”期间岳阳以工业化为核心,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不断把工业做大,农业做富,三产做旺,并以工业反哺农业,带动第三产业,提高产业效益。从上图显示“十一五”以来岳阳市现价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现价增加值逐年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到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扩张最为显著。从图一中折线的斜率看出在这五年来第一产业趋于平稳,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快速增长。从三次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看,第三产业增速低于二产业增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工业)带动。从“十一五”以来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持续得到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见图二)

  从上图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18.3%下降到2010年的14.0%,下降了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9%上升为54.2%,上升了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33.8%下降为31.8%,减少2.0个百分点。2006年岳阳市第二产业占比超出第一产业2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超出一产业15.5个百分点。2010年岳阳市第二产业占比已超出一产业3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超出第一产业17.8个百分点,由此判断岳阳经济正以工业主导,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

  (二)产业内部衍变情况

  第一产业中农林渔业比重上升,牧业比重下降。“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2010年与2006年相比,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农业的主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农业所占比重由46.2%上升到46.7%,提高了0.5个百分点;渔业、林业比重略有上升,分别上升了0.2和0.3个百分点;牧业所占比重由36.1%下降到34.9%,下降了1.2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由0.9%上升到1.1%,增加了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建筑业比重略有上升。“十一五”期间,随着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和实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2010年岳阳市工业内部结构中采矿业比重有较小的浮动,制造业占二产业比重较2006年下降0.5个百分点。虽然如此,我市二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呈上升趋势。在国家加大投资力度的情况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房地产业不断扩大,使得2010年建筑业现价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建筑业占二产业比重较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但工业仍是拉动第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2010年岳阳市工业占二产比重达90.7%。在“十一五”期间,岳阳在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构成比例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增加值稳定增长。

  第三产业中物流业规模提升较快,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比下降。近年来岳阳市强力推进“五市一极”建设,不断扩大物流业规模,建设现代航运物流旺市。2010年岳阳市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业)占三产业比重较2006年提升显著,上升10.9个百分点,现价增加值占比为27.5%。住宿餐饮业现价增加值占三产业比重为6.8%,较2006年增加1.2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岳阳市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三产业比重有小幅度的上升,相对稳定。2010年岳阳市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3.8%和22.3%,较2006年下降显著,分别下降3.3和0.9个百分点。(见表三)

  二、岳阳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优势

  三次产业年均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从我市“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增长速度分析,我市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年均增长5.1%,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增幅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0%,超出全国第二产业年均增速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见表四)

  岳阳第二产业比重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我市第二产业总量在省内仅次于长沙市排名第二,且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超出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省增幅0.4个百分点。与湖南其他市州比较,2010年岳阳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比常德市低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只比株洲、湘潭和郴州低4.3个、1.7个和0.8个百分点,但却高出长沙0.6个百分点。(见图三)

  从上图显示湖南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大部分市州经济均以第二产业(工业)为主,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经济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其中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郴州市及娄底市第二产业比重均超过50%。

  三、岳阳产业结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岳阳2010年分项竞争力的排名中,产业层次竞争力省内排名第10,在国内排名为第169位,名次较为靠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占比较小。从图二中看到近三年来岳阳经济保持第二产业为主导,但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现不升反降的趋势,远离了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实现比重大小“三二一”的发展目标。从图三中显示2010年我市的产业结构劣于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和郴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仅比处于最低位次的娄底高0.4个百分点,居省内第13位。特别是与长沙、株洲的差别较大,长沙市与株洲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均在10%以下,长沙市的第三产业比重突破40%。岳阳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仍在1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未能突破40%。对比2010年全国、湖南省和岳阳市的产业结构得结果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2010年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为14.7:46.0:39.3,全国的产业结构为10.2:46.8:43.0。我市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低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11.2个百分点,发展三产业空间广阔、潜力很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岳阳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点。

  三产业增速低于二产业增速。2010年岳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0.7%。这个增长速度不仅低于第二产业20.6%的增速,甚至低于地区生产总值14.8%的增速。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慢于第二产业增速的情况并非一日。在2006-2010年期间,三产业增速均低于二产业增速,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0%,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8%,第三产业要比第二产业慢5.2个百分点。

  高端服务业占三产业比重较低。2010年岳阳市高端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在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三产业比重为7.1%, 教育占比5.4%。金融业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三产业比重均不超过5%,分别为2.9%和2.3%。

  四、岳阳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为使我市实现在“十二五”末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0%的目标,对“十二五”期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生态、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要大力发展中药材、葡萄、湘莲、花卉、茶叶、草莓等特色产业,利用岳阳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经过不懈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就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建设民本岳阳、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全市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来带动“五市一极”建设。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龙头作用,努力改变高能耗工业占比大的现状,充分利用科技资源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的研发利用能力,构建创新型的产业体系。

  (三)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现代社会经济中,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其现状及发展既关系到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又关系到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为岳阳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

  1、落实发展信息服务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信息服务业对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市信息化水平较一线城市仍很弱,今后需以信息服务业为重心大力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突出发展动漫与网络游戏业,通过产业化组织,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动漫与网络游戏产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造纸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和嵌入式系统,大力发展文化、教育、金融、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件的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大力推动区域电子商务应用,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应用平台。提升岳阳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2、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知识性的文化服务业

  加快文化服务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服务业群建设,依托岳阳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做大做强具有岳阳特色的文化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服务业态。扩大文化服务贸易战略,大力推进以文化服务为中心的文化创新。大力提高现代技术在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增加新兴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品种。创新文化服务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路径,加快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和社会化服务的速度,率先在文化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3、因地制宜加快建设现代物流旺市

  我市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岳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陆路贯穿南北交通的中间枢纽,所以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水上和陆地物流业。通过发展,建立连贯湘鄂两省物流贸易,将岳阳发展成为物流集散地。通过发展物流业,加快发展岳阳的批发零售贸易业。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强建设管理以城陵矶港口物流基地、太阳桥物流基地和枫桥湖物流基地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同时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岳阳市的物流水平。

  4.发展现代旅游业,努力建设现代旅游热市

  旅游业被人们认为是无烟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围绕打造“名城名楼名湖”旅游名牌,岳阳的旅游业要积极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的旅游宣传活动以形成声势造成热点,发展有现代旅游开发意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景点,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彰显岳阳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繁荣洞庭湖文化风光旅游带。搞旺南湖旅游度假圈提升岳阳市的现代化气息。加强旅游业队伍建设,吸纳善于策划、运作、包装、经营的人才。靠利益的纽带和产权的纽带来整合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载体资源,形成整体活力,这样才能扩张放大岳阳优势,形成独特的品牌。通过整合,采取灵活的运作机制,完全市场化、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