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更大更强”为主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和“五市一极”建设,着力打造以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增强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9.3亿元,增长11.6%,占GDP比重达到32.3%,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6亿元,同比增长17.5%。
一、增强岳阳消费拉动力的立足点
(一)以打造现代航运物流业为特色,促进消费扩大
上半年岳阳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65.1亿元,增长11.6%,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24.2%,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1、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近几年岳阳充分依托沿江临湖优势,把构建水、公、铁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打造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的重要举措,增强了基础设施承载力,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1)打造了以城陵矶新港为航母的水路运输体系
2009年6月8日,一期投资6.5亿元的城陵矶新港正式开港运营,拥有3个3000吨级集装箱深水泊位,年吞吐量可达30万标箱,2010年底首次成功卸载万吨级货轮,并正式开通两条“五定”始发班轮外贸运输航线,201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64.3万吨,集装箱超过13.1万标箱。通过新港的龙头带动,岳阳形成了桥接南北,连通江海的大水运网络体系。全市拥有通航航道1274公里,等级航道682公里,规模以上港口码头泊位数152个,其中千吨级泊位33个,三千吨级泊位27个, 201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8170万吨,比2005年增长3.5倍;今年上半年全市水运货物周转量达到23.33亿吨公里,增长24.0%;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3994万吨,集装箱61380标箱。
(2)构建了以高速与干线纵横交织的公路运输体系
2008年启动的随岳、岳常、岳长、通平、石华、临岳6条高速公路已累计完成投资73.69亿元;投资23亿元的湖南首座跨江大桥荆岳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以及11213公里农村公路的新建、改建,岳阳“八纵七横”高速公路和“四纵三横”干线公路网络雏形已初步形成,全市公路总里程1.5万公里,其中等级干线公路里程855公里,高速公里总里程134公里。2010年全市全社会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182亿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76.4%,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53.0亿吨公里,增长9.4%。
(3)形成了以武广和京广高低搭配的铁路运输体系
2010年12月,全长159.5公里的武广高铁岳阳段正式投入运行,与京广铁路和31条地方铁路专线形成了高低搭配、网状连接的客货运铁路运输体系,加快了岳阳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453公里,一季度全市铁路累计发送旅客76.2万人次(其中武广高铁21万人次),铁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5.8%。
2、推动批发贸易快速发展
上半年全市批发业实现增加值33.76亿元,增长12.1%,超过第三产业增速0.5个百分点,拉动现代物流业增长4.7个百分点。
(1)以物流园为依托,推动市场兴旺
近几年岳阳大力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推动批发市场发展,与“物流旺市”战略实现了深入对接。2010年全市新增5个批发市场,总数达到14个,实现成交额41.29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9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实现成交额38.79亿元,占全部市场批发成交额的93.9%。城区形成了以西部滨湖的洞庭渔都水产品批发市场,中部梅西桥农副食品批发市场、泰和小商品批发市场,东部中南批发大市场-太阳桥物流园为主体的立体式物流批发市场格局。其中“中南批发大市场-太阳桥物流园”占地680亩,总投资6.4亿元,拥有15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批发交易场所和3万多平方米的仓库,已有1500家商户进入市场营业,2010年实现交易额2.4亿元。
(2)以限上企业为主体,实施规模经营
上半年全市49家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完成批发销售额39.7亿元,增长23.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销售额29.6亿元,增长22.9%;全市批零规模最大的岳阳烟草公司和石油公司两个企业实现批发额27亿元,占全部批发额的比重68%。
(3)以优势资源为特色,促进品种集中
岳阳依托石化大厂资源和“鱼米之乡”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并发挥机械制造、建材、纺织等本地传统产业优势,推动地方产业与商品批发的高度融合,目前全市批发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棉麻,中西药品,金属材料,石油及制品,化工材料及制品等六大类,上半年实现批发销售额35.6亿元,占全部批发业销售额的87.8%。
(二)以发展现代旅游业为重点,支撑消费繁荣
2006年以来,岳阳大力实施“旅游热市”工程,加大加快文化内涵与景区建设的结合,地域特色与旅游项目的融合,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升级,繁荣了旅游消费市场。2010年岳阳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02.8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24.2万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总收入60.08亿元,增长24.6%,占GDP比重达到7.2%,比2010年度提高0.5个百分点。
1、提升核心景区内涵
岳阳坚持把文化元素根植到核心景区的建设和开发中,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高了核心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承载力,使岳阳楼景区成为旅游资源整合的经典之作。岳阳楼新景区扩建工程投资3.2亿元,新增了瞻岳门、古城墙、堰虹堤、汴河街、五朝楼观等30多处特色景点。为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和增加文化内涵,又投资2.1亿元建设总面积约4.84万平方米的岳阳楼核心景区配套工程巴陵广场,广场中央“后羿斩巴蛇”用神话传说诠释了岳阳城市“巴陵”称呼的来源,目前岳阳楼新景区面积已由原来的73亩扩大到650亩,并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价值专家评审会评审,景区承载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岳阳楼新景区入园的国内外游客达45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1.3亿元,今年上半年新景区游客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
2、发展乡村休闲旅游
为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短期度假休闲需求,岳阳大力发展原生态 “农家乐”、“渔家乐”、“体验娱乐”等旅游项目,全市目前共有投资50万元以上休闲农庄800家,星级农庄39家,其中五星级13家,2010年全市休闲农庄共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位于君山区的虹宇生态园,将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种养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提供吃、喝、玩、乐一体化服务,满足了民众绿色生态消费需求,上半年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自产消费和市场供应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达40万斤。此外,以平江为代表的峡谷漂流已成为岳阳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中一个季节性热点,连云山漂流、沱龙峡漂流、龙潭湖漂流在旺季单日接待游客量超过3000人次。
3、主推节庆文化活动
近几年,岳阳将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整体包装宣传,主推特色节庆活动,并致力打造专业节庆文化推广载体,不断扩大了岳阳节庆文化旅游消费。投资6000万元的君山团湖荷花公园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岳阳)野生荷花旅游节,当日吸引游客近4万人次,累计接待入园游客已达20万人次。岳阳大型“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暨“天下洞庭”音乐焰火文艺晚会系列活动,现场吸引游客1万多名。屈原故里汨罗龙舟节自2005年重新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国际龙舟竞赛,2011年6月5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吸引国内外游客数十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投资3.6亿元的岳阳文化艺术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汽车展览、文艺汇演、商务活动等主题会展70多场,吸引群众10多万人次。
4、开发资源特色产品
岳阳近年来加快了以本地优势资源支撑旅游产品商品化发展。开发了岳阳楼特色旅游系列纪念品,形成了以巴陵扇、君山银针、十三村酱菜、银鱼等为代表的岳阳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在市区建成了旅游购物街,各县、市均建立了专门的旅游购物商店,内容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强了游客的购物欲望,2010年岳阳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1%,位居六大旅游构成要素之首。
(三)以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为核心,引领消费升级
岳阳以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为核心,通过发展现代房地产业、完善城市交通功能、构建大型商贸流通格局、打造特色住宿餐饮业、改善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引领居民消费全方位升级。
1、发展现代房地产业
上半年岳阳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04亿元,增长12.1%,占第三产业比重10.0%,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2个百分点。
(1)优化发展环境
岳阳通过大力改善城市软硬环境,迎合了市民对生态文明居住条件的需求,提升了房地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大力开展“五创提质”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整体布局,美化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市民综合素质,提升了岳阳生态宜居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扩大了城市覆盖面,提升了城市品质,繁荣了房地产市场。“十一五”时期全市中心城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亿元,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43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410平方公里。城市边缘洞庭湖大桥收费项目的取消,武广高铁岳阳站的建成通车以及长沙芙蓉北路湘阴段工程的开工等加速了城市间的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岳阳房市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岳阳房地产投资增速保持了40.2%的高位。
(2)提升品牌质量
岳阳充分发挥大湖大江的独特地域优势,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形成了环湖沿江打造高档住宅楼,中心城区开发商住楼、沿京珠、武广重点布局居民小区,旧城改造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开发理念,提升了岳阳房地产开发的品牌价值,吸引了保利地产、恒大、晋兴、黄河集团等知名地产企业的纷纷入驻,为岳阳带来了先进开发理念和高品质楼盘。2010年,岳阳新增房地产开发企业32家,其中大中城市转投岳阳18家,房地产开发市场到位资金82.52亿元,同比增长45%。
(3)提高经营效益
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混合均价同比上涨31.9%;土地增值税增长200%,商品房销售面积126.61万平方米,增长38.9%,实现销售额36.91亿元,增长83.1%。
2、完善城市交通功能
自2009年开始岳阳大力实施城市提质工程,拉通青年中路、建湘路和枫桥湖路,全面开展洞庭风光带三期、洞庭大道和五里牌路、花板桥路提质改造等,形成了“五纵四横”便捷的城区交通网路,2010年中心城区新改建15条主干道路,目前岳阳城市70条主次干道总长度达168.36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超过12平方米,城区及周边旅游道路通达率达100%。城市交通功能的完善,更加助长了汽车消费的高潮,城区汽车4S店发展到17家,2010年全市汽车销售额增长32.2%,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销售4296辆,增长45.9%,实现销售额6.01亿元,增长45.9%,比去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
3、构建大型商贸流通格局
岳阳城区以步行街为中心,桥西、五里牌、火车站为三角的商业中心已聚集了沃尔玛、百盛、康星、武商、心连心、步步高、苏宁电器、通程电器等国际国内11家大型知名零售商贸企业,这些外来大型零售企业纷纷抢滩岳阳,不仅繁荣了商贸流通市场,改变了商业格局,也带来了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了全市流通水平的日益提高。今年上半年大型外来零售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6.3亿元,占全部零售业零售额的9.1%,增长24.4%,拉动全部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4个百分点。大商贸格局引领零售市场持续旺销,全市商贸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2亿元,增长33.8%,超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6.3个百分点。
4、打造特色住宿餐饮
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3%,同比加快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增长32.5%,餐饮业增长40.1%。
(1)注重招商,做大经营主体
近几年岳阳陆续引进了华天集团、假日酒店、最佳西方集团、七天连锁酒店等知名酒店和管理公司,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星级饭店41家,其中四星级饭店6家、三星级29家、二星级6家。星级饭店中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达5家。
(2)科学规划,优化经营布局
目前市区已形成了临湖区景色享受餐饮、旧城区特色夜宵餐饮、中心城区时尚酒店餐饮、新城区土菜休闲餐饮的多层次、多功能经营布局,每个功能区都形成了大酒店、特色店、茶楼店、小饭店格局,位于城区德胜南路的岳阳美食街享有“中华湖湘美食名街”称号,占地1.1平方公里,已聚集了知名饮食名店53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
(3)突出特色,升级经营项目
洞庭鱼、铁山鱼、平江香干、汨罗红薯粉、张谷英油豆腐等本地优质农副产品资源在全市餐饮经营项目中已崭露头角, “巴陵全鱼席”、“巴陵十二鲜”等湖鲜美食品牌已成为岳阳餐饮消费的一大特色。
5、改善生态宜居环境
岳阳坚持以洞庭湖综合治理为龙头,突出环境污染治理,加快实施城区“退二进三”工程,通过还原岳阳秀美湖乡面貌,增强了城市吸引力,为岳阳宜居、宜游、宜业创造条件。洞庭湖综合治理共争取项目489个,投资48.1亿元,城区生态治理最大工程,投资3.84亿元环南湖截污管网工程已完成近2亿元,年底竣工后,将彻底解决污水直排南湖问题,水质目标可达到III类乃至II类。总投资2.1亿元的城区南津港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中心城区日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占全市总污水处理量的25.5%。
二、制约岳阳提升消费拉动力的薄弱点
(一)优势资源整合不够,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
1、旅游资源优势没得到充分发挥
岳阳拥有联合国保护湿地1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处等等,近几年岳阳旅游资源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特色不特、综合性开发不够、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过境游”特征,满足不了现代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需求。
2、优质农产品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岳阳地处大江大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农副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不够,观光农业开发不够,满足不了人们生态旅游的需求。
(二)消费环境不优,特别是食品安全等问题抑制消费信心
当前各种有关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充斥媒体,面对各种受环境污染影响和农药、激素、化肥、地沟油等包围的食品,消费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不少城市居民开始利用阳台、楼顶以及河边、湖边的空地来种菜。这样的消费环境,不仅抑制了消费、影响了经济发展,更提高了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岳阳也有部分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庄,为市场提供绿色、生态、无污染的有机农产品,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
(三)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制约消费预期
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低于GDP及财政收入增速。“十一五”期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别9.8%和11%,均低于14.1%的GDP年均增速,更大大低于27.5%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发展增速,对消费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一是中产阶级群体消费实力不强,不能形成消费主体;二是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较大,难以促进消费升级。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一些原来由单位承担的养老、医疗、教育等费用逐步转化为由居民全部或部分承担,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增强,岳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由2006年5343元增长到2010年的9590元,年均增长15.7%,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高5.9和4.7个百分点。
三、进一步增强岳阳消费拉动力的着力点
(一)整合优势资源,适应消费升级要求
1、整合旅游资源
一是要深挖经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景区文化内涵,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方法完整演绎景点主题历史故事,增加景区软文化内容。二是要综合系统开发景区项目。要引进大型有先进旅游开发理念的企业,在注重保护景区历史自然面貌的同时,围绕主体资源进行综合系统开发,通过建设仿古建筑,向前延伸与主体景点相关的人造景点,让旅游点有更多项目留住游客。三是要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建设好连通景区的道路交通设施,尝试开通一票制旅游交通专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门店和餐饮门店,形成大旅游格局。
2、整合农业资源
一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种养集中指导,销售统一服务。二是加强品牌推广。做强岳阳现有名牌产品,积极支持粮、油、棉加工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合力创建岳阳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三是畅通销售渠道。积极搭建本地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型商贸超市、餐饮企业直接的购销桥梁,形成滚筒式发展。
(二)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对接生态消费需求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严禁使用激素、农药、化肥等,推广农产品有机化、无害化种植。二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为市场提供优质绿色商品。三是建立绿色生态食品销售网络,提高优质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四是打造绿色生态餐饮集群,引导餐饮企业选用本地优质食材,创新菜品菜式,提高服务水平,唱响岳阳美食品牌。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扩大消费后劲
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良性循环,在五年时间内使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一是建立劳动者工资增长长效机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建立最低工资增长标准,同时强化“联手帮扶产业发展升级”活动,降低企业负担,减少由工资上涨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深入贯彻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对农村的各项补贴落实到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特别是在农产品丰收的时候要组织力量以保护价加大农产品收购。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依法强制各类企业为职工交纳必须的社会保险,加速推广执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投入。四是尽快大力落实物价上涨补贴制度,减轻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