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以下简称两个纲要)的实施要求,岳阳市制定并实施了《岳阳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和《岳阳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年来坚持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在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妇儿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妇儿事业发展的环境、教育、健康、法律等四大领域,紧密结合岳阳实际,把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纳入到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实现了妇儿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妇女儿童的生存和成长环境在健康、全面、有序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两个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两纲终期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末,66项可量化的《两个纲要》重要统计监测指标中,达标率为90.9%,127项《妇女儿童情况表》统计监测指标中,达标率为91.3%。
1、《妇女儿童情况表》统计监测指标中,经济与人口领域共有17项指标,全部达到规划要求;
2、卫生保健领域共有30项指标,27项达到规划要求,19项超出规划目标;
3、教育领域共有29项指标,28项达到规划要求,18项超出规划目标;
4、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共有21项指标,18项达到规划要求,6项超出规划目标;
5、妇女参政议政领域共有16项指标,有13项达到规划要求,有7项超出规划目标;
6、法律保护与社会、生活环境领域共有14项指标,其中有13项达到规划要求,1项超出规划目标。
二、《两个规划》指标监测情况
㈠、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岳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539.36亿元,增长14.8%,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5和0.3个百分点,比2000年的364.04亿元增长4.23倍,年均增长12.4%;岳阳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216元,同比增长10.8%,相比2000年的6986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11.7%。
2、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岳阳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7312元和5988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2.2%。相比2000年的7286元和2330元增长237.6%和256.9%。年均分别增长9%和9.9%。
3、财税收入大幅攀升。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39.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税收收入117.60亿元,增长25.0%。财政收入占GDP比重9.1%,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㈡、妇儿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卫生保健条件日益改善
我市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力投入,努力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2010年全市投入卫生经费13.42亿元、妇幼保健经费4340万元、防治防疫经费11789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15931万元。
1、疫苗接种情况良好。疫苗接种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疾病预防控制的作用。2010年,我市卡介苗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99.93%、99.79%、99.66%、99.41%、99.79%。
2、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3%,比2000年下降72%;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5.13/万,比2000年有所下降;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45%,超过规划目标控制在5%之内的要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77.97%,相比2000年增长41.6%。
妇幼保健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4.09%,其中:城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84%,农村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52%,均超出规划目标要求。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09/10万,比2000年下降69.8%;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64‰和8.77‰,比2000年分别下降8.71和10.03个千分点;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高于1‰的县(市)数为0个。
3、孕产妇安全分娩得到保障。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22.91/10万,比2000年下降47%。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97.72%,农村消毒接生率达到99.24%,相比2000年均有较大上升,超出规划目标要求。住院分娩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77%、99.76%和99.62%。农村卫生院产科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和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专职人员配备率分别为95.52%和100%,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㈢、妇儿教育事业成绩斐然,享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
两个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改革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普九”力度,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强化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为妇女儿童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2010年,我市在园幼儿数9.25万人,其中女童4.38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96%、99.95%、99.62和85.01%,均比2000年有较大程度上升。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98%,其中女生99.98%。初中三年巩固率98.4%,其中女生98.3%。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6岁,其中女性7.9岁,比2000年增加2.9岁,增长58%。成人识字率、青壮年识字率(15岁-50岁)分别为99.48%和99.55%,成年妇女非文盲率和青壮年妇女非文盲率分别为99.07%和99.32%,均超出规划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42%,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超出规划目标要求22个百分点。十年以来,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实施“春蕾计划”、“爱心妈妈”、“幸福春蕾”、“代理家长”等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募集资金,建立“春蕾班”253个,资助困难儿童21356名。同时,各级政府以社区学校、培训学校、创业培训中心为依托,深入开展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开展妇女培训,普遍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和终身教育水平,全市农村、城镇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9年、12年以上。我市十分重视家庭教育,2003年3月,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湖南省家庭教育“十五”规划〉岳阳市实施意见》,加强了对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家长学校近2000所,0-18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㈣、拓展女性就业空间,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女性就业比重大幅提升。妇女享有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女性就业比重大幅提升。近3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共建再就业市场或再就业服务一条街25个,提供门面店铺1800多个,安置下岗失业女工4300多人,建立劳动输出、输入、培训基地88个,在广州、深圳设立了劳务输出工作联络站;兴办社区就业实体323家,新开发就业岗位2.36万个,安排下岗女工再就业7000多人,我市形成了以劳动保障部门兴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导,覆盖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的职业介绍信息服务网络,更好地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指导和服务。同时,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多项再就业优惠政策,提高妇女就业和再就业的信心。到目前为止共核发《再就业优惠证》14.7万本,其中女性职工6.4万本。绝止到2010年,全市女性就业人口为130.3万人,比2000年增加22.85万人。全市城镇就业人员92.8万人,比2000年同期增加46.6万人,增长100.8%。其中女性就业人员增加24.3万人,增长128.5%,女性就业比重46.5%,增长5.6%。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失业人员比2000年同期年均减少21.7%,减少1.46万人。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逐步健全。随着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镇女职工基本纳入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妇女52.9万人,比2000年增加38.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妇女30.3万人,比2000年增加24.7万人;从2004年开始,新增了工伤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当年分别有4.9万、6.83万女职工参保。2010年分别增加到19.3万人、22.3万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75.2%,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及领域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覆盖率从2000年的80.2%上升到100%。妇女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我市各级劳动部门在劳动用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女职工确定劳动报酬、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保障。二是做好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工作,增加用人单位执行有关女职工“四期”以及工时、休息、休假等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努力消除对女职工的职业危害。近3年来,我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先后开展专项行动11次,对1265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对纺织、餐饮、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共553家用人单位、29个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了重点督查,共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13起,涉及童工32名;查处分割妇女权益案件96起,涉及妇女1360人,其中涉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案件50多起,为3500名女职工补签了劳动合同,为6200多名女职工追回克扣、拖欠工资520万元,对113家单位制订的违反女职工合法权益规章制度进行了纠正。2006年元月,岳阳市劳动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
㈤、妇女政治地位显著提高,发展空间依然较大。
规划实施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要求,高度重视女性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制定《岳阳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出台《关于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快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组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注意发挥各级妇联联系、培训、推荐、输送女干部的基地作用,全市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女干部队伍和后备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使我市妇女的政治权利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的水平明显提高。市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女性配备率均达到100%,其中正职1人(女市长)。市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100% 、100%,县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分别为100%、 88.9%,均高于规划目标要求的50%以上。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随着妇女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妇女参政意识和政治素质不断增强,女性参政议政程度不断提高。市四次党代会女代表89人;第五届女人大代表78人,所占比例17.79%;第五届政协女委员81人,所占比例35.5%;省人大女代表12人,全国人大女代表2人,省政协女委员5人。女性县(市、区)人大代表数374人,女性县(市、区)政协委员454人。她们认真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㈥、维权工作成效卓越,切实保障妇儿权益。
2001年至2010年,两个规划实施以来,市县两级成立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协调小组;各级妇联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信访网络;各级法院建立了维权合议庭,并聘请妇女干部担任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审理;公安局、派出所建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站;司法局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反家暴110报警中心和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热线电话,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机制,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妇女、保护儿童、关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妇女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12·4”法制日等有利时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等活动。10年来,我市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共计4000余人次,未成年人6029人次,共破获容留、强迫妇女卖淫案件1269起,破获强奸案件869起,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70起,拐卖儿童案件87起。
㈦、社区环境不断优化,社区功能充分发挥。
2010年年底,岳阳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由2000年的7个增加到477个,增长68倍;城镇便民、利民网点数由24个增加到353个,增长15倍;城镇社区服务机构达到193家,社区服务机构建筑面积达到60670平方米;社区服务机构年末职工人数1982人,其中女性645人,大专以上学历共有1035人;城镇社区提供活动场所29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269个;社区从业人员人数达到4206人,其中女性占比62.6%;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7278人,其中女性占比71.3%。为进一步做好下岗妇女再就业的服务工作,还在33个社区设立了再就业培训及职业介绍服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网络。
㈧、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2000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社会事业的财政经费投入。2010年投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6.87亿元,比2000年增长158.26%,医疗卫生经费13.42亿元,增长13倍,妇幼保健经费4340万元,疾病预防控制经费11789万元,增长30倍,计划生育事业费5656万元,增长427.75%。政府对社会事业投入的增加,为我市妇儿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第三部分 实施《两个规划》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岳阳市《两纲》的实施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多数目标已经实现。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仍在权益保障、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妇女儿童工作任重而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㈠、男女性别差距逐步缩小,出生性别比例偏高。
岳阳市2010年年末女性人口总数272万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7.9,2000年同期则为109.4。分年龄阶层看:新生婴儿、0-4岁、0-17岁性别比分别为110.06、110.2、109.8,2000年同期则为116.33、122.8、111.2。根据国际上人口统计数据,无人为干扰的前提下,人口出生性别比一般稳定在103—107之间为合理范围,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仍然有所偏高。
㈡、婚前医检率持续下降,距离目标相差甚远。
自2003年10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作为婚姻当事人的自愿行为,取消了强制性要求,我市婚检人数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的直接原因。由2000年的64.83%,下降到2010年的47.7%,其中2000年城市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23.58%,离《两个规划》目标值80%以上的要求差距甚远。不进行婚检,无法筛查各类遗传病、传染病,这将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
㈢、社会生活环境继续改善,部分指标仍不理想。
2010年,全市社会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均大幅超过目标要求,达到71.48%和74.81%。农村改水受益率和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3.32%和10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我市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两纲》目标仍有一定差距。2010年,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49.47%,与75%的目标相差25个百分点,仍需继续加大设施建设和无害化处理力度。
㈣、妇女参政环境日趋良好,女性权力参与停滞不前。
经过十年发展,我市妇女参政议政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地方领导的重视,并且有了长足进步,妇女参政状况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与性别偏见以及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的不太完善,特别是女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岳阳市女性权力参与程度依然在较低水平徘徊。2010年,岳阳市县处级女干部比例21.5%,地厅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和县处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分别为16%和21.7%,相比2000年虽有较大增长,但是所占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岳阳市地厅级女干部比例14.2%,5年以来的累计增幅只有2%,省(区、市)人大代表女性比例和省(区、市)政协委员女性比例与5年前相比还略有下降。决策机构中女性的缺损以及边缘化,导致女性的利益不能在决策层有效地表达和融入政策之中。妇女的民主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非权力的外围参与,是不断地向决策层呼吁妇女权利,而对于地方政策和决策的走向影响甚微。
第四部分 促进妇幼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及措施
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要使出生性别比例偏高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必须从“根”上入手,。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省人口计生委提出的“信息互通、管理互补、服务互动、责任互担、经费互结”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共同管理。一是继续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切实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力争使绝大多数育龄妇女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她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二是除了继续严惩富人名人超生之外,还要严厉打击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从源头上杜绝人为选择胎儿性别行为;三是完善管理组织机构。继续加强跨市跨省部门协作,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加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信息交换,深入开展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生管理服务工作。
㈡、多措并举加大宣传,强力推进免费婚检。
婚前医学检查是保证健康婚配,防止疾病传播和遗传病延续的生殖保健措施,是防止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及时把免费婚检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一是切实保障免费婚检经费。地方财政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以免影响全市免费婚检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采取部门联合作战的方法。由市政府协调,市妇儿工委牵头,民政部门主导、卫生部门承载、财政部门保障、宣传工作开道、媒体大力支持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婚检率水平的迅速提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婚检意识。要加大新《婚姻法》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体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婚检意识。同时要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推动婚前医学检查的正常运行,努力提高婚检率。四是加强免费婚检的督导检查力度。根据开展免费婚检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深入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督导免费婚检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㈢、力促“五创”提质升温,优化社会生活环境。
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是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妇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岳阳市应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社会治安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局良好的大好形势下,加大创建力度。注重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在"五创"中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街道林荫化、社区花园化"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城区基础工作,进一步改观市容市貌,进一步深入整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市民文明意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通过优化社会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妇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㈣、推进女性参政议政,扩大妇女参政空间。
我市妇女在参政议政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妇女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政议政积极性不断提高。针对女性权力参与停滞不前的现状,探寻妇女参政途径,提升妇女参政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女干部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打破传统观念,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择人而事,扩大女干部的来源,要大胆使用优秀的女干部,树立讲德才兼备,而不求全责备,论资历而不唯资历的新观念。通过完善选拔培养女干部的领导机制、配套机制、政策机制,认真检查培养选拔计划的落实、政策的兑现和制度执行情况。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妇女参政议政的整体优势。要大力推进妇女教育和思想培训,着力提高妇女综合素质,强化妇女参政意识。变被动参政为主动参政;变消极退让为奋力争取;变自卑自弱为自信自强。通过培养锻炼心理素质,增强承受能力;通过提高思想素质,不断更新观念;通过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增强驾驭能力;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女参政议政工作的认识,加大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力度,并抓好落实,为妇女干部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十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在男女平等、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通过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将会为全市发展妇儿教育、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儿事业全面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