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春耕备耕与粮食生产情况(2011第4期)

编稿时间:2011-04-08 00:00   来源:农业科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省粮食生产会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指导春耕生产,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月20日到3月16日,我科会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座谈、走访农户、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全市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 全市春耕备耕基本情况

  今年,岳阳市各级农业部门立足抓早抓实,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广大农民种粮热情高涨,春耕生产来势看好。

  1、双季稻种植意向稳中有增

  受惠农政策和粮价提升等因素的驱动,各地大力抓好扩双增面,农民在稳定水稻种植的同时,双季稻种植意向增加,中稻种植面积将压减。据初步统计,岳阳市早稻计划种植面积222.37千公顷,比去年增加10.93千公顷,增长5.17%;中稻计划种植面积31.83千公顷,比去年减少1.46千公顷,减4.4%。在双季稻面积增加的同时,品质稳步提升。湘阴县水稻优质率达到90%以上;华容县优质稻优质率达80%,其中高档优质稻占优质稻面积的20%。

  2、春耕生产进度较快

  全市早、中稻种子入户率达90%,软盘、地膜、育秧肥入户率达80%。已准备秧田15.57千公顷,目前已翻耕1.83千公顷,占11.7%,比上年增加0.7千公顷。棉花、辣椒、豆角等农作物种子已全部到位,已有65%的农户已购买棉花种子,30%的农户开始准备棉花苗床,辣椒地已全面开始整土待栽,精细蔬菜整土待栽已开始。

  3、农资供应量足价涨

  今年农资货源充足,储备丰富,同时农民种田热情高,农资需求旺盛,价格普遍上涨。据调查,早稻常规稻零售价在2.2­—2.5元/斤,同比上涨10%左右;一般早杂零售价为12元/斤,同比上涨5%,两系早杂同比上涨20%,三系早杂同比上涨10%左右。中稻上涨幅度尤为突出,平均价格20元/斤,同比上涨25%。肥料也呈全线上涨趋势,尿素为2250元/吨,同比上涨12.5%,40%的复合肥普遍在2800元/吨左右,同比上涨17%,45%的复合肥上涨幅度更大。碳铵、磷肥上涨幅度不大,农药、薄膜、地膜、软盘等其他农资价格基本上与去年持平。由于受农资价格上涨及农民种植习惯的影响,今年全市常规早稻面积进一步扩大,杂交早稻面积减少。

  二、春耕备耕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国务院出台的扶持粮食生产的十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生产工作力度,完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今年全市粮食生产将按照“扩面、增产、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继续大力推进扩双增面,大力推进优质稻产业开发,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努力实现全年粮食面积550千公顷以上、双季稻比例85%以上、高档优质稻66.66千公顷以上、粮食总产325万吨以上的生产目标。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发展粮食生产的共识,春耕生产正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粮食生产部署早。今年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粮食生产,调整成立了以市长黄兰香为组长的农业与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3月1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并将于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的意见》和《岳阳市2011年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积极行动,湘阴、平江、岳阳、汨罗、君山、华容、临湘均召开了高规格的粮食生产专题会议,向全社会发出政府种粮抓粮的强烈信号。湘阴县委书记田自力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乡镇专题粮食生产,解决粮食生产困难。华容县采取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乡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联村抓粮食生产的机制。

  二是粮食生产措施硬。今年市政府将粮食生产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以粮食生产总面积和总产量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同时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节,将组织全市粮食生产情况进行督查,对生产上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问责。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政策措施。岳阳县财政安排18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资金,比上年增加30万元;华容县财政计划预算安排发展粮食专项资金500万元;汨罗市政府继续安排粮食生产专项资金300万元;湘阴县、平江县下发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意见》和《粮食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其中平江县将粮食生产考核分值从去年的30分提高到50分,并从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52%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三是春耕备耕工作实。一是及早研究部署春耕备耕工作。春节前,我局就对全市春耕备耕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春节过后又派出调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开展了春耕生产工作调查,指导督促各地抓好春耕备耕。二是及早开展送政策、送科技下乡活动。据初步统计,全市共开展较大规模的科技下乡咨询活动11次,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10场,直接培训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龙头企业技术干部、农资经营户2万人,指导培训农民20万人,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0万份(册),三是及早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行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统一开展了全市春季农资打假联合行动。集中力量,统一行动,依法查处农资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组织农资经营户培训9场次,培训业主2775人次,印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抽检水稻、棉花、西瓜等主要种子样品38个,抽检复合肥料样品64个,对市区5家不合格肥料生产企业及巴陵大桥市场涂改标签的种子经营户进行了立案查处,有效维护了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三、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分析今年我市粮食生产情况,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仍面临诸多压力:一是控制直播难度大。直播水稻容易受灾、污染环境、米质较差、难夺高产,但直播水稻省工,农民易接受并在局部地区形成了种植习惯。据统计,2010年全市早中晚直播分别为39.8千公顷、2千公顷和16.93千公顷,按早稻直播减少60%算,今年早稻直播面积不能超过16千公顷,中晚稻要杜绝直播,工作难度非常大。二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在粮食生产上有放松的倾向,局部一季稻有增加的趋势。近几年省政府考核每年奖励的是几个基础条件好的地方,基础差的地方,由于本身工作难度大,先进争不上,导致缺乏进取心。三是面积受挤压。受棉花、蔬菜价格上涨、效益增加影响,湖区种粮面积受到挤压。四是比较效益低。2月中旬,我们对全市6个县(市)的8个乡镇,35个农户,17个农资供应点的春耕备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情况表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25%,工价上涨幅度较大,虽然粮价提高,但抵不上种粮成本增加。五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当前,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排灌渠道不畅,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减弱,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种粮效益的提高。调查中,一些农民反映,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灌溉渠道未得到及时整修,部分地区因耕作条件改变而抛荒的现象依然存在。

  四、 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

  1、扎实推进标准良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推进标准良田建设和农田排灌设施建设,并尽早完善农田水利投资投劳机制,建立农村重要水利排灌设施管理、维修制度,切实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扎实推进农技服务体系改革

  按农业部、省农业厅的要求,抓紧建设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议市政府出台具体的乡镇农技站改革实施意见,催促改革尚未到位的县市区,加快改革进度,使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联系农村、服务农民的坚强后盾。

  3、扎实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实际,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耕地流转服务,规范耕地流转行为,积极提供技术支持、资金信贷等各项服务,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发展壮大,促进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