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从岳阳与苏州比较看我市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2011第5期)

编稿时间:2011-04-06 00:00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  

  岳阳与苏州自然条件和人文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许多不同点,作为发达地区的苏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样板,当前面临转变发展方式道路的选择,笔者近期赴苏州学习考察,有感于苏州的发展来谈谈对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一、 两市基本条件的比较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主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29.75万人,其中市区238.21万人,下辖五市七区。

  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位于湖南东北部,经长江“黄金水道”上溯重庆,下达上海,穿“湘、资、沅、澧”四水,可深入三湘腹地。 “京广”贯穿南北,处武汉、长江、三峡小角区和华东、西南、华南大三角区的中心,接受“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双重辐射,在全国东靠西移,梯度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整体战略布局中,处于承东接西、南北交汇的战略中枢地位。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2.77平方公里。总人口537万,市区119.15万,下辖六县市六区。

  两市比较,除了苏州属东部发达区域,岳阳处中部发展区域外,其他有很多相似之处。

  二、 两市经济发展的比较

  2009年岳阳与苏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主要经济指标单位苏 州岳 阳苏州:岳阳

  GDP亿元774012726.08:1

  一、二、三、产业结构亿元1.8:58.8:39.414.9:51.0:34.1二、三产业比重高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745.1843.5517.11:1

  工业总产值亿元23704.561997.4311.87:1

  其中:规上工业亿元20285.841997.4110.16:1

  私营工业亿元3467.03901.123.85:1

  规上工业利税总额亿元1528210.897.25:1

  其中:利润亿元103933.3531.15:1

  高新技术及产品企业家511914435.55:1

  高新产业总产值亿元6921.52458.8915.08:1

  占规上产值比重%34.122.97高11.13个百分点

  专利申请量件6130068689.36:1

  专利授权最件39300369106.5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967.35619.454.79: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26320156801.68: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296953392.43:1

  从上表可以看出,很多指标苏州都是岳阳的数倍或几十倍,有的甚至上百倍,苏州经济发展明显快于岳阳,苏州创新型经济已具备相当规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果。

  苏州优势行业、新兴行业、民生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成为带动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导力量。电子、纺织、冶金、化工和装备制造等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79.8%,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6921.5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4.1%。新兴产业整体运行向好,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新医药、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等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

  苏州2009年财政科技支出28.77亿元,R&D支出占GDP比重达2%,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4家,累计达695家,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903个,累计达4424个,规上工业中企业新产品产值达2369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1.7%,全年申请专利6.13万件,授权3.93万件,总量分别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和第一位。

  苏州围绕转型升级推进创新人才引智工程,全年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10.4万人,实施海外引智项目30个。引进海外人才1411人,2009年末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5万人。

  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5家,省级开发区12家,综合保税区1家,出口加工区5家,保税物流中心2家。截止2009年底,世界500强公司中有134家在苏州投资。

  应该说苏州的很多发展已比岳阳领先了一段时期,岳阳处于苏州世纪初的水平。苏州2000年GDP1540.68亿元,工业总产值3620.74亿,财政收入158.27亿元。岳阳落后苏州将近十年。

  三、 苏州转方式的途径

  苏州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才有现在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化。

  第一阶段: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苏州工业化基础,创造了当时有名的“苏南模式“。当时的乡镇企业占全市经济的1/3。同时也为县城经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苏州下辖5县均排在全国百强县的前10位;

  第二阶段:90年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苏州经济国际化。紧紧抓住国家开发开放浦东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08年进出口228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90%;

  第三阶段:新世纪后,进入全面小康社会。2007年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正在走向现代化。

  近几年来,在全国抓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新一轮产业大洗牌中,苏州已率先启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并且成效显著。通过“三区三城”战略,要把苏州建设成“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先行区、城乡一体的新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融合的文化旅游城市”。

  新一轮转型升级主要把六个方面作为战略重点:一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二是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三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四是创新园区载体的功能;五是培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六是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 岳阳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固然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更有其决策层善于抓住发展历史机遇期的大智慧。比较而言,岳阳属中部地区,能有今天的成就,各界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相当难得。当前,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如何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在中部地区率先突出发展,值得探讨,笔者提出如下思考。

  1、如何找准定位:立足岳阳实际,突出发展速度,兼顾发展质量

  苏州在国内早已是发达地区,其经济实力已足够强大,所以他们现在强调的是发展质量而不是速度。相比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而言,地处中部地区的岳阳,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没有总量的强力扩大和突破,质量很难有大的提升。财力不足够强大,面对很多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自身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比如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就必经有坚强的经济发展基础做为强力支撑,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城市,而且城市要反哺农村也还达不到。

  基于这一定位,那么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不宜过多过严的照搬别人的高标准、严要求。比如招商引资时,门槛不能定的太高。因为面对国家新一轮发展政策和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形势,真正大而优的项目谁都想要,在中部来讲,区位和交通我们有优势,但是软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我们不一定比得过人家。比如我们的循环经济和陶瓷两大产业,议论较多,我倒觉得我们应当立足现有基础尽力做大做强。有比无好,何况这两大产业还有一定的税收,且安排了大量的就业,其污染和排放在可控范围内,还可以改进工艺。真正做大到一定程度后完全可以依靠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努力向中高端产品方面发展,可以做强,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当然,也要兼顾发展质量。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的企业要坚决淘汰,决不能再进。

  2、如何选准转型升级的重点途径: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

  我市的“十二五”规划正在作详尽科学合理的谋划,“五市一极”的战略布局清晰,但就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点途径而言,我觉得应突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近五年我市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740亿元左右,是2005年的4倍。规模企业达到1332家,比2005年增加了将近1倍,企业规模和实力也明显增强。这几年全市经济的发展也主要靠工业在拉动。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首要任务,更是带动岳阳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投资集约的要求,坚持壮大产业规模和优化升级结构并重,突出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以拓展产业链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努力培养形成一批千亿产业集群和千亿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以石化为龙头,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相结合,突出发展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造纸印刷等支柱产业。

  二是以生物医药为重点,大力扶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扩张规模,使之尽快成为支撑岳阳工业增长的战略性产业。

  三是以食品加工为重点,加快运用信息、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现代技术,改组改造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现代生产形态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化基地——开发区建设上,要积极探索,把目前全市各开发区相互分立发展、同构性竞争局面向资源整合、空间均衡和联动中的一体化协调发展方向转化,实现集群整体科学发展。一是要整合全市各个开发区,实行功能和产业布局逐步重新分区。在现有基础上,分层分类进行功能和产业布局定位,实行错位发展,消除同构性竞争。同时,整合集群内各开发区现有资源,增强开发区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各开发区要按照各自明确的发展定位,强化个性特色培育发展。

  第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由于现代服务业相对而言,对GDP的拉动不够明显,投入的回报期也可能更长,一时很难提上重要位置,但实际上对当前岳阳经济的转型升级是至关重要的。岳阳三产业比重一直偏低,主要就是服务业不够发达。工业化进程固然必定推动城市化,但城市化进程带动的则是商业化,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省管县”条件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同时城乡一体化也必定带动农村服务业的进一步社会化发展。从各方面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分工与专业化逐步深化,服务业就是经济的黏合剂,是便于一切经济的产物,是刺激商品生产的推动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必然带来交易方式与交易技术的变革,从而不断减少市场交易中的外生交易费用。这中间,商业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交易方式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发展则对减少内生交易费用起到重要作用。过去经济的发展大都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投入基础上,投资主要看中廉价的生产要素,今后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进一步提升,制造成本将进一步加大,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立足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岳阳新一轮的持续发展,对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服务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又可以加快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岳阳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资源和文化底蕴。如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厚的忧乐文化和湖区文化底蕴、天然的大湖大江和交通区位等物流条件、宜居的青山绿水资源等,发展空间巨大。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服务业。

  第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涵,也是新型工业化的活力源泉所在。所以要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发展之路,把建设创新型岳阳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核心,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大力促进科技惠民,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突破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科技瓶颈。

  一是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立足岳阳产业特色和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组织实施自主创新引导基金、产学研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安全生产科技四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影响我市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如我市在石化、造纸、饲料和电磁铁等领域的原始创新优势的巩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食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创新等。

  二是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原则,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推动人才结构调整,加快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加强中低端人才培养。继续加速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创新型人才大引进、大发展来推进创新型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大跨越式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依据重点园区、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加快布局一批科研中心、科研流动站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引导创办综合性或专业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

  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风投机制体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企业聚集。完善技术交易机制,开发培养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及品牌,大力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应加大财政引导扶持力度。

  3、如何提高城市发展软实力:增创人文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亲商服务

  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目的是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综合实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硬实力,也包括软实力。软实力不强不仅影响经济转型升级,也必然降低综合实力。目前,岳阳在中部地区硬实力已初具基础,硬环境具备一定的优势,但软实力和软环境明显滞后,为此我们必须着力提升岳阳的软实力。

  第一, 增创人文优势

  充分挖掘岳阳的忧乐文化和湖区文化底蕴,并赋予其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重商、敬商的新内涵,激发全体市民创业干事的热情,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向更高的和谐幸福生活目标迈进,从而形成强势的文化产业和特色鲜明的岳阳特色文化品牌和城市精神。如苏州精神文明定位是服从、服务、围绕、促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第二, 优化发展环境

  这虽然是多年来我们常抓常管的问题,也逐步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根本性的问题和机制体制仍末能彻底解决。比如诚信问题,服务效率问题。要牢固树立“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坚决促成,凡是不利于发展的事坚决不干”的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而且当前加速发展更是要放在第一要务中的要务。如果岳阳五百多万人都在优化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发展将会顺利得多、快速得多。发展环境是当前招商引资引智的重要法码。发展环境我市要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金融服务环境、创新环境等方面下大力健全和整治。如可学昆山经验:政策环境,老板怎么顺心怎么办;法律环境,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干;服务环境,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文人环境,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

  第三, 强化亲商服务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制度约束,树立和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和服务。严格扰商阻商问责制,健全“一站式”服务体系,实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亲市场的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