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顺势而为,努力打造岳阳现代物流业(2011第3期)

编稿时间:2011-04-01 00:00   来源:服务业科  

现代物流涵盖众多领域,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业;从横向看,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

现代物流业在带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积极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积极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岳阳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格局

近几年来,岳阳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多元物流发展格局。从企业规模看,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23个、0.5-1亿元的企业27个;从服务载体看,公路物流企业111户、水路物流企业44户、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96户、仓储企业17户、邮政企业7户;从服务形式看,大致可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身物流、传统货运企业、仓储类企业和货运代理物流等,从岳阳物流总体类别看传统的货运仓储企业居多,真正意义上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极少。

1、           岳阳市物流企业构成。

在传统行业的业务支持下,物流企业向现代化转型,全方位提供更为高效的服务,与传统行业相辅相成,共同成长。从行业构成看,我市物流企业以传统的道路运输和批发业为主,其营业利润分别占全市物流企业的9.2%71.0%

1:物流企业行业分布

行业

企业法人

单位数

就业人员

(人)

固定资本

(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营业利润

(亿元)

合计

2120

60251

72.87

337.07

43.9

道路货物运输业

111

10594

12.57

18.18

3.96

水上货物运输业

44

4040

5.59

7.83

1.69

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

96

4537

8.65

11.32

3.87

仓储业

17

1786

5.48

5.87

2.21

邮政业

3

1872

1.94

1.39

0.04

批发业

1821

31575

35.37

287.89

31.19

2、物流企业地域分布

我市物流企业在9个县市区中,主要分布岳阳市中心城区,物流企业占全市的55.6%,其他县市区物流企业数量比较分散。

2:岳阳市物流企业区域分布情况

县市区

法人单位数(个)

占比(%

合计

2120

100

岳阳楼区

1178

55.6

云溪区

146

6.9

君山区

95

4.5

岳阳县

141

6.6

华容县

135

6.4

湘阴县

221

10.4

平江县

35

1.6

汩罗市

88

4.2

临湘市

81

3.8

(二)近几年来岳阳物流业发展迅猛

随着城陵矶松阳湖码头的落成,新兴的、集合的物流市场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涌现出了泰和物流、林纸物流、海纳物流、中邮物流、宏发物流、神驰货运、大和物流、港务运输、太阳桥批发市场、中南批发大市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专业化本土物流企业,成为全市发展物流业的市场中坚,有力推动了岳阳市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看,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全市现代物流业企业2120个(不含铁路物流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99个、批发业1821个,实现营业收入337.07亿元,从业平均人数为60251人。2010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34.45亿元,占GDP8.7%,同比增长19.0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6.4亿元,增长16.5%;批发业完成增加值68.06亿元,增长15.2%

(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一五”以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4.1%(其中第二产业18.3%、第三产业12.4%) 的速度递增,GDP总量从2005年的635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539亿元,翻了1.24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215.18亿元发展到507.23亿元,年均增长18.7%,翻了1.24番。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流通市场的繁荣和现代物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2010年全市货运总量15118.72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8170万吨,邮电业务总量15.7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5%、13.1%和23.0%。

——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物流服务的有效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岳阳形成了以石化、食品、造纸、机械等10大优势产业,以及生物制药、新材料、新材料等几大重点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群,且呈高速发展之势。大力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新型产业结构,必然带来加工产品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待加工产品、产成品等物流服务的大量需求。

3:“十一五”期间岳阳市与物流业有关的部分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35

733

916

1157

1272

1539

规模工业增加值

亿元

237.5

293.5

381.3

464.3

576.1

752.4

港口货物吞吐量

万吨

1544

2331

4642

7267

7808

8170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8.13

9.88

8.28

10.82

12.77

15.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91.7

239.03

320.43

390.97

619.45

782.16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5.18

245.84

291.32

360.70

431.15

507.23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31

6.41

7.45

8.54

9.30

10.24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0.45

0.72

1.01

1.03

1.26

1.57

从发展的角度看,岳阳现代物流需求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岳阳十大优势产业的部分产品生产为例,2010年我市食用植物油、纱、原油加工量、水泥、电子元件、交流电动机的产量分别达145.7万吨、27.6万吨,590.4万吨、359.1万吨、63968万只和693.3万千瓦。从表4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原油加工量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略有起幅,我市工业产品产量增势稳定。

表4:“十一五”期间岳阳市部分工业产品产量表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食用植物油(万吨)

28.63

38.61

49.96

75.4

127.

145.7

纱(万吨)

6.5

10.1

11.52

12.9

16.8

27.6

原油加工量(万吨)

590.92

567.46

609.17

606.9

559.3

590.4

水泥(万吨)

139.11

176.40

230.33

149.1

183.3

359.1

交流电动机(万千瓦)

244

337

411

473

472

693.3

——商贸流通增长显著,加快了流通现代化步伐。到2010年底,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365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全市共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6个,其中综合市场28个,专业市场48个,实现成交额105.87亿元。年末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6个,9608个摊位,实现成交额58.79亿元。商贸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有具备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系统和快速辐射功能的市内配送系统的支持。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2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4亿美元。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56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外资企业一般不建立自己独立的物流系统,其对物流需求主要由输入地的物流企业提供,因此,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外资企业的引进,将有利于岳阳物流业发展。

    岳阳具有较稳固的物流服务基础,物流需求不断趋旺,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我市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阶段,还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需要加快发展

二、岳阳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是我市物流业的较为普遍现象。无论是传统的物流企业还是新型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总体说,其规模和实力都较小。经济普查资料表明,我市物流企业少、个体户多;企业户均资产509.5万元,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1936家,占91.3%,其中资产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1778家,占83.9%;户均营业收入1589.7万元,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企业数占93.9%,。

2、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服务方式、手段和功能比较原始单一。我市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服务内容大多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物代理上,很少能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功能也没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其次,物流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市多数物流企业属于粗放型经营管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在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距离尚远。

3、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缺乏物流专业人才。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表明,全市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仅占从业人员的3.6%,大专学历占从业人员的12.5%,物流企业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2%,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占1.6%;中高级工占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物流从业人员中具有物流专业学历或取得物流师任职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

三、发展物流业的建议

1、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市物流管理体制仍然是多元管理方式,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现象,不同运输方式归不同的部门管理,由于主管部门的要求不同,使不同运输企业间的联合运输协调困难,统一管理措施不力,导致物流企业分散经营、过度竞争和服务质不高。建议由市政府有关经济部门牵头,交通、铁路、内贸、外经贸等相关部门参加,建立一个物流业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2、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根据我市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依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物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完善工作。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化体系,通过社会化的物流综合服务功能体系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有机地联系起来,为物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尝试发展物流电子商务。

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转向对高端物流和信息流掌控能力的竞争。竞争层次越高,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就越高,我市的物流企业普遍感受到人才制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应对人才制约,可以考虑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加强学历教育中物流专业对其他专业的渗透力度,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