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平江县服务业现状调查报告

编稿时间:2010-10-20 00:00   来源:平江县统计局  

  服务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反映一个城市功能强弱、社会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结构合理布局更能反映城市功能发挥的效果。为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平江县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掌握平江县第三产业实情。平江县统计局会同县工商局、县卫生监督所、县地税务局重点对城关镇的服装超市、电器超市、药店(医保刷卡)、美容院、KTV、洗脚城、酒吧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查情况作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发展服务业,曾多次出台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平江县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304102万元,其中大服务业173585万元,占第三产业经济总量的57.1%,充分发挥了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拉动作用,为全县总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主要特点

  1、从业人员分布特点

  根据资料统计,全县1999年至2009年,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33870人发展到2009年的113480人,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美容美发行业中的标榜、今生有约、唯美度等美容院以及足浴行业中的心满亿足、颐而康、家富侨、天之道、御之林等足浴城的从业人员每家达40人以上。从实地调查情况看,超市、电器超市、药店(医保刷卡)、美容院、KTV、洗脚城、酒吧从业人员结构大多是下岗人员、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业青年、复退军人以及农民工。自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来,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多。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是容纳、安置社会就业人员最多的产业,合理布局从业人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

  2、注册主体数和注册资金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逐年递增。据资料统计,我县2009年度新登记注册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670家,占新登记注册主体市场总数的21%。服务业新登记注册536家,占第三产业新登记注册主体市场总数的8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新登记注册386家,占服务业新登记注册主体市场总数的72%。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注册资金也有增加,且资金全部到位。

  3、税收比重增长

  从县税务局对近两年三产业税收收集情况看,2009年度全县第三产业创税5655.7万元,其中营业税3468.9万元。服务业创税 3735.4 万元,占第三产业创税6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创税871.1万元,占服务业创税的23.3 %。随着第三产业市场主体数的逐年增加,税收也随之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

  1、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相对较大,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小。第三产业尚未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需加强。全县服务业类企业在服务品种上,主要集中于美容美发、汽车修理等传统服务业,而金融业、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知名企业还很缺乏。

  2、存活率低。据2009年有关资料统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企业的平均存续期为4.5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个体户平均存续期为3年。这就说明了小规模的部分服务业企业在与大型、优秀的企业相比较,抗风险能力差。易受环境影响和政策影响,经营者对市场预测、分析、把握能力有限,整体素质不高等原因。

  3、从业人员不稳定。据我们调查,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比较低(不包括美容师和形像设计师),美容院的服务员淡季时每月的工资300元左右,洗脚城的服务员每月工资600元左右。还有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比较频繁。

  4、无证经营。我县无证经营行为仍然存在,严重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并造成了税费的大量流失,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县城品位的提升。

  四、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功能,合理布局服务业结构,更好地发挥我县服务业功效,建议在现有的结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服务业的优势,打造传统服务业特色,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实现服务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高科技手段全面营造服务业新格局。

  1、优化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利用众多扶持发展服务业发展政策的时机,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正确选择第三产业内部的投资方向,结合我县丰富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以“三山、一水、一圣人”等著名区域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契机,以平江山水特色为亮点,以“天下第一漂”为美景,来带动其他产业一齐上,加快信息技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来提升我县的传统服务业。

  2、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的存活率。政府要牢牢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各行业进行合理调整。对现代服务业除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重点扶持外,还要在技术上和信息上加以帮助,引导企业树立参与市场的有序竞争意识,创一流品牌意识和开放意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健全退出机制,使经营者对市场预测、分析有把握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存活率。

  3、加强法治意识。政府要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提高就业人员基本待遇,要对经营者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

  4、加大整治力度。政府要建立整治无证经营包干负责的长效机制,将整治无证经营职责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要启动问责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