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01-09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要点 > 预期引导 > 决策咨询

岳阳市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2009第02期)

编稿时间:2010-10-19 00:00   来源:工业科  

  200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精神,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民本岳阳、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在年初遭受严重冰雪灾害,继而遭遇全球经济危机的巨大压力下,全市新型工业化仍稳步推进。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岳阳名列第四。

  一、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2008年,全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在遭受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全市规模工业仍实现了较快发展。年末,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发展到1066家,同比净增124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9.73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工业增加值492.87亿元,同比增长20.0%。增加值总量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增长速度虽然相对落后,居全省第七位,但同比前进三位,且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一年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一年的发展,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去年的178家快速发展到306家,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家,过20亿元的有4家,过10亿元的有15家。

  地方工业快速发展。全市有市及以下地方规模工业企业1042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4.67亿元,同比增长31.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0.2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1.0%。地方工业与中省工业之比也由去年的62.6:37.4提升到69.9:30.1,岳阳工业的发展对中省工业的依赖逐步减弱。六县市中,生产总量最大的当属汨罗市,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5.79亿元,同比增长53.5%,实现增加值52.19亿元,同比增长39.0%;增长速度最快的当属岳阳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88亿元,同比增长79.1%,实现增加值30.25亿元,同比增长41.4%。六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是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83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增加值53.6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最大的是云溪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3.31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增加值16.26亿元,同比增长40.9%。

  园区工业快速聚集。200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大力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把工业园区作为岳阳的对外开放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和经济发展平台,致力发展园区工业。全市12个工业园区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3.48亿元,同比增长25.8%;园区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的21.1%提高到26.0%。其中:六个省级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27.61亿元,同比增长26.9%;六园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是经济开发区,全年实现增加值53.67亿元,同比增长20.8%;增幅最大的是临湘工业园区,实现增加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72.9%。

  非公经济占比快速增加。2008年,由于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效激励,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迅速发展。全市877家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0.48亿元,同比增长38.5%,占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7%增加到54.9%,提升7.2个百分点。

  中小企业有效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008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中小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71.58亿元,同比增长30.1%,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1.0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5.0%,成为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由于规模工业的较快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同步上扬,比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达47.7%,全省排位第二,仅在株洲之后。其中:汨罗市和临湘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3.2%和47.8%,处六县市前二位;屈原区和经济开发区分别为65.2%和64.5%,处六区前二位。

  2、地方工业效益大幅提高

  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高达292.8%,比去年同期提升27.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全市地方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95亿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实现利润20.49亿元,同比增长39.9%,应交税金24.46亿元,同比增长47.7%。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08年,全市共引进工业投资95.40亿元,同比增长23.6%,总量全省第四,增幅第七。其中:工业引进内资90.17亿元,同比增长24.1%。六县市中,工业招商引资总量最大的是汨罗市,为12.13亿元;增速最快的是临湘市,同比增长36.2%。六区中,工业招商引资总量最大的是经济开发区,达13.72亿元,增幅最高的是屈原管理区,增长50.4%。

  4、工业投资力度加大

  2008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2.88亿元,同比增长44.6%,总量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五。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率为51.6%,居全省第四。

  5、资源节约卓有成效

  2008年,全市工业生产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1.73%,虽然全省排位第七,但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91个百分点。全市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15.74%,居全省第四,其中:云溪区、岳阳县分别为30.7%、30.3%,居全市第一和第二。全市新投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包括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率和绿地率等五项)达标率为98.0%,全省第六。

  6、工业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

  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达3.36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0.69%,居全省第四。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1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1%,比去年同期提升0.6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

  7、人力资源利用更加充分

  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从业人员达17.89万人,同比增长9.4%,居全省第五;专业技术人员占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比例为9.27%,全省排位第五。

  8、科学技术促推新型工业化

  2008年,全市R﹠D研发经费支出达8.0亿元,占GDP比重0.72%,居全省第五位,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市全年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达41件,同比增长36.7%,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增加值110.0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9.4%提高到22.2%,提升2.8个百分点。

  研发经费投入的加大、工矿企业专利授权量的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的提高,有效推动和促进了全市新型工业化。

  二、问题和不足

  在看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成就的同时,我们应当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规模工业发展趋缓,特别是中省工业发展下滑。2008年,由于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20.0%,但仍比去年下滑2.6个百分点。特别是驻岳中省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8.20亿元,同比不增反降,减少0.7%;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的36.2%下降到30.1%,下降了6.1个百分点。

  二是各县市区工业发展相当不平衡。特别是各县市区之间规模工业增长速度差距较大,六县市中,增长速度最高的达41.4%,最低的29.6%;六区中,最快的为40.9%,最慢的仅17.7%。

  三是重心支柱产业占比下滑。近年来,支撑全市规模工业的石油化工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庞大、生产稳定,其发展速度趋缓,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逐年下滑。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92亿元,同比仅增长4.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0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5.8%下滑到32.0%,减少3.8个百分点。由于其占全市份额巨大,但增长速度较低,严重影响全市工业发展速度。

  四是规模工业效益大幅下滑。由于受冰雪灾害影响和金融危机波及,200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仅实现利税35.03亿元,同比减少42.2%。其中:实现利润为亏损12.89亿元,而同期为盈利16.24亿元;应交税金为47.92亿元,虽然同比增长7.9%,但增速同比下滑23.4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2008年是全省开展新型工业化考核的第二年,岳阳虽然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岳阳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形下仍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9年,如何加速推进岳阳新型工业化,仍应是岳阳全年经济工作的主题。

  1、抓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新型工业化考核统计工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建设民本岳阳、实现富民强市”的一项重大核心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特别是各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本系统新型工业化考核统计工作,通过考核统计来着力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有序进行。

  2、抓工业生产,促进全市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去年下半年,特别是自9月份以来,岳阳工业生产速度持续下滑。9月、10月、11月、1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长速度分别为20.6%、16.6%、13.4%、16.8%,累计增长速度分别为22.3%、21.6%、20.8%、20.0%,预今年工业生产形势将依然严峻,为此,我们要采取诸如“联手帮扶企业”行动的各种措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助企业突围发展,以促进全市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展产品市场,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加大政府在金融、财税方面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减轻税费负担;三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加强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企业化解资金困难;四是加大治理“四乱”力度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帮助企业优化发展环境。

  3、抓招商引资,增大投资驱动力。一是要抓住国家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而在近2~3年内投资40000亿元的契机,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要切实做好“长炼1000万吨炼输油”、“岳纸年产40万吨含机械浆印刷纸”、“华能三期工程”、“城陵矶(松阳湖)新港”等重大项目的准备和开展工作。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岳阳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税有大幅度的提高,给岳阳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带来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二是要扩大民间的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上要有新举措。要努力优化软硬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和体制环境,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环境逐步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局面。三是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立足长远,致力提升岳阳工业新型品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能为地方财政作出较大贡献的项目;要引进投资强度相对较大的项目,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国土资源;同时引进项目必须是低能耗、少污染,拒绝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入住岳阳。

  4、抓产业集聚,扩大园区工业整体规模。发展园区经济是把工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思路,但全市目前只有6家省级工业园,没有一家国家级工业园,且大部份驻岳中央省属企业未能纳入园区工业统计范围,园区工业发展平台不多、不高。为此,一是要抓好现有工业园的升格及扩园。一方面要积极抓好岳阳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的申报工作,尽快争取晋级成功,以争取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实现岳阳经济更高平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现有的5家市级工业园中条件成熟的尽快申报省级工业园,以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和发展。二是要尽快推行区域统计,将统计在“市直”的中省企业分别纳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云溪区统计,否则统计在“市直”的企业无法计入任何一家工业园,把本属于园区的规模工业人为的堵漏在新型工业化考核统计之外。三是抓好企业入园工作,继续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以园区的快速发展来推进新型工业化。

  5、抓科技兴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要引导、鼓励和促进传统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央省属暨大中型工业企业从自身发展需要,加大科研投入,与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平台,联合攻关,致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进程。二是要采取举行银企洽谈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服务等多种措施,构建企业服务平台,扶持高新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要积极为高新技术企业向国家、省和地方政府争取科技经费支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四是要积极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增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产值,致力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更好、更大平台上的发展。

  6、抓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国家、省 “节能减排”精神和要求,并针对岳阳的节能减排与高耗能、高污染支柱产业的矛盾,继续抓好全市的节能降耗和企业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民“节能减排”意识,使企业、单位和个人把节能减排落实在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当中。二是要抓好“节能减排”项目建设。要在全市小纸厂基本整顿完毕的基础上分批次加快县市区污水处理厂的项目建设,以减少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要在煤改生物燃料项目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企业如华能一期、岳阳纸业、巴陵石化的脱硫项目建设,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要继续抓好全市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节能企业的节能降耗暨项目建设工作。三是要加大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检查执法力度,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