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持因素也从供给扩张转向需求拉动,因此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内需,成为现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战略方针,刺激消费需求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判断全市现阶段居民购买力,认真分析全市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十分重要。
一、对居民购买力水平的判断
居民收入水平和储蓄存款是影响其购买力的主要因素,耐用品拥有量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居民购买力大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居民收支水平。从收入看,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9元,增长6.9%;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61元,增长6.3%;从支出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411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9元,分别增长5.5%和10.5%。从城乡居民收支增幅趋势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快于支出增幅;农村居民支出大于收入增幅,这说明城市消费在紧缩,农村消费在释放。
2、居民储蓄情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居民前期购买力的结余,也是下期购买力的基础,表现居民潜在消费能力的大小。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48.18亿元,同比增长25.1%,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50.96亿元,增长23.3%,增速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增强了消费市场拓展的潜在力量。
3、耐用品拥有量。近年来,居民家用电器及耐用品迅速增加。2008年末,全市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3台、冰箱92台、洗衣机101台、空调94台、移动电话机135部、家用电脑37台;每百户农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21台,拥有电话机15台,移动电话17台。城镇居民高档耐用消费品已基本普及,组合音响、空调、电脑、汽车等从无到有,逐步走入寻常百姓人家。农村居民耐用品如彩电、冰箱、电话机、移动电话亦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二、消费市场潜力分析
从消费品市场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5.7亿元,增长19.8%,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住房、文化教育以及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城乡居民在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追求越来越高,消费水平和结构逐步升级,消费领域不断扩大,一些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服务消费也迅速走向市场,并日渐成为消费的热点。
1、住房消费仍然是增长的重头戏。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信贷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商品房销售大幅度增长,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72.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 %和5.6%。住房消费红火,还带动了装饰、建材业发展和家庭设备用品的更新换代。此外,全市今年还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以媒体牵动、企业互动、市民参与共同打造城市品牌,使岳阳的住房消费更加火爆。
2、旅游消费、热点商品成为时尚。其一,现代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岳阳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景观、理想的居住条件,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3.2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9.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2%和18.9%,有力地拉动了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其二,生存消费向享受消费发展。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今年中高收入群体的另一个消费热点,今年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销售额为3.5亿元,同比增长29.3%。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居民消费明显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消费型发展。
3、住宿餐饮商贸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住宿餐饮业发展较快,今年上半年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6.99亿元,同比增长20.0%,这与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由温饱步入小康,向更加富裕迈进,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饮食服务业态多样化,快餐连锁店异军突起,发展迅速,便民连锁超市服务行业,生意红火;市场上食品品种繁多、花样翻新、质量不断升级,都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购买欲望。
4、文化教育成为消费市场活跃领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投资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支出。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用于娱乐文教服务的支出达到人均594.5元,同比增长12.1%,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2%。文化教育消费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针对成人群体形成的教育消费,成人主要用于提高学历、职称培训等;二是针对大中小学生和幼儿进行的教育消费。一些外语、音乐等特长方面的教育辅导班,用于这方面的教育消费呈突飞猛进之势。
5、农村市场大有作为。受国家政策以及农民内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农村市场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今年上半年,岳阳市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亿元,同比增长21.2%,超过全市增速1.4个百分点,但总量仅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5%,农村市场大有作为。
三、几点建议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不难看出,全市居民即期、预期购买力强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农村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受农民消费观念制约及实际购买力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农村市场难以达到预期。今后,要实现全市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挖掘市场潜力的重点应在农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改善民生,稳定消费预期。发达国家的居民之所以敢消费是缘于其健全的保障体系,不用为生病、失业担忧,不用为教育储蓄。因此,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的广度,加大保障的力度,才能使全部城乡居民解除养老、生病、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消除预期消费顾虑。
二是要扩面增收,提高消费基础。增加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是扩大消费的突破口。一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扩大农业补贴范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种植效益;三是强化对农民工就业的有效指导,促进就业,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四是为低收入人群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为其增收创造条件;五是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困难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标准,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使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有能力消费。
三是要“因人而宜”,激发消费潜力。由于全市城乡之间、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低收入群体有消费需求而缺乏购买能力,而一些中高收入群体已经拥有了家电器、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多余的购买能力缺乏消费对象,形成了收入与消费错位现象。所以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要区别对待,对中高收入群体就要在培育新消费热点上做文章,大力倡导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健身消费等。而对于低收入群体则要在提升消费能力上下功夫,制定类似消费券和家电、汽车下乡等具体措施激发来消费潜力。
四是要加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由于某些企业信用缺失,假冒伪劣商品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导致人们对部分产品的消费出现恐惧心理。如“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事件,都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一是要增加企业失信成本,加大处罚力度,让诚实守信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二是政府加强消费品质量的监督,对于关系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要实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进行消费。
五是要释放储蓄,全面带动消费。目前,城乡居民储蓄额持续增长,这些潜在的消费能量就像“沉睡的火山”,需要用信心、政策、措施去点燃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防御性储蓄”,使其释放出更多的消费能量,为消费注入活力,推动需求。从而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和谐消费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