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岳阳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龙头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1、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但企业规模不大
2008年,岳阳市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由2004年17家发展到179家;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和销售收入以年均18%以上增幅增长,分别达到80亿元和280亿元,总量达全省第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达0.93:1,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5.3%。全市已初步形成饲料、油脂、生猪、棉麻、竹木、林纸、蔬菜、茶叶等一批主导产业,但总体规模偏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岳阳市国家级龙头企业只有2家,仅占全省国家级龙头企业的5.7%,省级龙头企业只有23家,仅占全省省级龙头企业的8.4%;全市192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年产值过500万的只有325家,仅占16.8%。粮食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与常德、益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粮食加工缺少常德金健、益阳粒粒晶等米业龙头,水产品加工缺少常德洞庭水殖、益阳益华水产这样的龙头。
2、企业品牌不断增多,但产品档次不高
在发展市场化、品牌化大农业的实践中,龙头企业中已拥有“义丰祥”、“长康”、“道道全”等6个国家驰名商标,“正虹”、“岳泰”、“福湘”3个中国名牌产品,69个湖南省著名商标,39个湖南名牌产品,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个、3个、52个和30个,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比重分别为46%、17%、33%和20%。同时,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319个,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17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93个、绿色食品78个、有机食品48个。近几年来,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农产品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粮食、生猪、水产品、禽蛋等主要农产品大多以鲜货销售为主,货贱价廉,加工转化率偏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3、企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利益联结机制不优
岳阳市推广“订单农业”、“公司+大户”、“公司+基地+农户”、“股份合作”、“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企共赢。全市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个,社(会)员达18.7万人,带动辐射受益农户20多万户。龙头企业与农户相联结的基地面积不断增多,仅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联结基地面积286.9万亩,带动农户54.4万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订单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多,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重在45%以上,养殖业订单比重也达到了40%以上,岳阳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达2000亩以上的板块80多个。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基地建设不断壮大,但农业产业化各要素之间的配置不尽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近2000家,但真正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与农民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龙头企业还不多。特别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产品市场好时,农民违约售卖;市场价格低时,存在拒收拒购、压级压价甚至拖欠货款的现象,企业和农民要承担很多市场风险。
可以说,岳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已进入了结构优化、总量扩张、发展提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实现优势优先、加快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制约因素:
1、受体制机制制约,难以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家族式经营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初期或规模不大时优势明显,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逐步放大。主要表现在:一是“一股独大”。据调查,90%的龙头企业股权全部集中在老板手中,是典型的私有独资形式,10%的龙头企业老板相对控股,但其他股东占有的股份比例很小,这样产权形式把企业的发展维系在一个人身上,缺乏做强做大的内在动力。二是“一言堂”。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管理制度,内部制衡机制缺失,凡事老板一人说了算,缺乏科学明主决策。同时,浓厚的家族观念束缚了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员工积极性严重挫伤,难以形成凝聚力。三是“小富即安”。在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老板安于现状,不敢负债经营,满足于“守摊子”;不少老板受自身知识、观念、管理水平的限制,缺乏做强做大的信心和能力。
2、受结构雷同制约,难以摆脱无序竞争的影响。一是缺乏规划和指导,造成产业结构趋同。对农产品加工业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指导,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模糊,只注重局部效益、眼前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缺少一个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二是进入门槛低,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门槛低,投入少,客观上形成了“星星点点,遍地开花”的状态。三是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造成恶性竞争。龙头企业与基地缺乏有效对接,有的有龙头无基地,有的有基地缺龙头和市场,赚钱时一哄而上,亏本时一哄而散,造成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以湘阴县藠头行业为例,鼎盛时期藠头加工企业发展到78家,由于近几年藠头加工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既造成藠农受损,又使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藠头加工企业数量锐减。
3、受比较效益制约,难以形成强力扶持的局面。一方面比较效益低,与高新产业比较,龙头企业大多属微利行业。另一方面行业风险大,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客观上增加了龙头企业的经营风险。全社会对龙头企业认识局限于就企业看企业,对其财政贡献小,风险大看得多,而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扶持不多。
综上所述,制约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要正视差距,破解制约因素,努力化“危”为“机”,要把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放到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放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规划中去谋划,放到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大方略中去实施,采取切实措施,推动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科学规划,集约发展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好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优势和市场走向,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种资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节能降耗亏染治理水平。在区域布局上,规划好原料基地的发展,重点建设好粮食、油菜、棉花、茶叶、蔬菜、水产等优势农业产业带。在主导产业上,规划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重点建设饲料生猪、优质稻米、林纸竹木、棉纺、油脂、蔬菜、茶叶等产业链。在龙头企业上,实施农业产业化“362”计划,开展创建农产品加工十大标志性示范企业和“五个示范单位”的活动。
二是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岳阳市泰格林纸等公司之所以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公司近几年的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要鼓励现有的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抓住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岳阳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今后新建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原则上都要进入工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重点抓好湘阴洋沙湖工业园和君山工业园两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以及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平江伍市工业园的发展。引导企业主攻上市,重点帮扶一批条件逐步成熟的龙头企业,进入拟上市后备企业重点支持对象,分批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
三是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制定品牌整合规划,集中打造强势品牌。重点支持饲料行业以正虹、岳泰、九鼎为龙头,油脂行业以道道全、长康、义丰祥为龙头,蔬菜加工行业以插旗、李记、国泰、十三村为龙头,棉纺行业以龙腾、华奥、华青为龙头,竹木加工行业以泰格林纸、福湘木业、芭蕉扇业为龙头的整合,打造全国一流的饲料、油脂、蔬菜、棉纺、竹木制品品牌。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认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要在2年里全面达到无公害或绿色标准。力争每年有1-2个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10个龙头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名牌”。
2、创新机制,提质升级
一是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龙头企业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彻底摆脱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经营的弊端。要通过公平、公正的途径选拔或聘请各阶层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引进职业经理人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要带头示范,逐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导龙头企业从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变为多元化融资促发展上来,敢于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优质上市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参股或控股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企业还要舍得拿出部分股份给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通过股权激励,实现产权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已获得28家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上,新创一批省高新技术企业。筛选一批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科技相关重点项目,做好科企对接工作。鼓励龙头企业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推行ISO9000、ISO14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要有计划的组织企业家到国内外一流院校开展中短期培训、到国内外先进地区和优秀企业中参观考察,增长见识,提高水平,不断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现代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眼光。要依托“阳光培训工程”、“蓝色证书工程”,依靠市内外职业技术学校力量,更大范围内对企业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是对接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各种能实现农企共赢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大力发展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龙头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的紧密链接,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
3、强化服务,合力帮扶
一是加大融资服务。要充分利用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积极帮助岳阳市龙头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都要预算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全面开展银企合作,设立市级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行灵活抵押,简化信贷手续,扩大信贷份额,形成多赢的银企政关系。认真落实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农经发[2009]1号)的精神,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贷款,缓解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资金困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开发产业化项目,完善涉农项目库,通过网络、节会等各种形式不断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个人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洼地”效应,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加大信息服务。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信息物流网络,定期公布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引导龙头企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在两年内使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全实现网络化经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部实现网络化监控。建设新型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以花板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八字门蔬菜批发市场、洞庭渔都等为主体的市场体系建设。
三是加大政策服务。贯彻落实已有政策,认真开展督查,重点督办湘政发[2005]24号、岳政发[2006]8号、岳政办函[2008]31号文件和省政府即将出台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文件,将各种税收优惠、财政投入、用水用电用地、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大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加强对龙头企业负担情况的监测,治理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评比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四是营造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浓厚氛围。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纳入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将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领导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市县联动,宣传推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典型和成就,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推崇农业产业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