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吸纳就业的内在要求。2009年,岳阳市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全市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增幅显著提高,对整个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服务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包括全部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共有15个行业门类和1个行业大类,具体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随着岳阳市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业也随之发展起来,逐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1、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 433.16 亿元,比2007年增长47.31%,比2008年增长12.1%,二年年均增长21.2%。三次产业结构为 14.9:51 :34.1,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2008年提高了0.6 个百分点。
服务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2009年服务业贡献率31.1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2、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7亿元,增长58.2%。在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198.25亿元,增长43.3 %,占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6.5%。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31.34亿元,增长43.04%;批发零售业投资7.05亿元,增长79.85%;房地产业投资51.34亿元,增长47.1%。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服务业已成为就业主渠道。服务业行业众多,涵盖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2009年底,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11.4万人,增长 10.5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6.7%,比2008年上升2.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显示出服务业巨大的吸纳就业能力和潜力。
岳阳市2005-2009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二)服务业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从分行业看,服务业增幅显著提高,发展态势良好,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繁荣兴旺。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1.2亿元,增长19.5%;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达123.1亿元,增长16.4%,其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4%。
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6.73亿元,增长20.0%,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344.42亿元,增长19.4%。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市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进口总额4.2亿美元,增长10.9%,出口5.1亿美元,增长7.4%。
旅游消费逐渐趋旺。全市旅游创汇3454万美元,增长29.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83.1万人次,增长17.1%,实现旅游总收入81.75亿元,增长25.1%。
2、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随着城陵矶松阳湖码头的落成,新兴的、集合的物流市场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涌现出了泰和物流、林纸物流、海纳物流、中邮物流、宏发物流、神驰货运、大和物流、港务运输、太阳桥批发市场、中南批发大市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专业化本土物流企业,成为全市发展物流业的市场中坚,有力推动了岳阳市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看,现代物流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全市现代物流业企业2120个,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299个、批发业1821个,实现营业收入346.5亿元,从业平均人数为52053人。2009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112.8亿元,同比增长16.9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4.7亿元,增长6.0%;批发业完成增加值58.1亿元,增长28.5%。
运输邮电业迅猛发展。传统交通运输业继续以较快速度发展,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54.69亿元,增长6.0%。民用汽车保有量37.45万辆,增长20.7%,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7.15万辆,增长49.6%。全年货物运输量11323万吨,增长5.2%,周转量179.0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9175.7万人,周转量60.23亿人公里。
随着我市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拓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2009年邮电业务总量62.46亿元,增长3.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0.24亿元,增长2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9.09万户,下降1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0.44万户,增长28.6%;年末拥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6.37万户,增长1.4倍。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发展迅速。从2009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情况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25家单位共完成营业收入27.7亿元,增长21.8%。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20.1.亿元,增长21.1%;计算机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28.9%;软件业完成营业收入1.6亿元,增长29.5%。
4.金融、保险业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健康平稳,20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2.4亿元,比年初增长17.6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62.73亿元,增长25.59%。为近五年来最高增速。其中17家银行完成营业收入36.6亿元,增长9.9%。
保险事业不断壮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2009年全市拥有保险企业32个,共完成营业收入25.5亿元,增长4.6%,其中人寿保险完成营业收入20.8亿元,增长2%,非人寿保险完成营业收入4.7亿元,增长19%。
5、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推进,城市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和提升,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有力的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7.49亿元,增长11.9%。房地产完成投资51.34亿元,增长47.1%;房屋施工面积652.19万平方米,增长86.2%;房屋竣工面积160.75万平方米,增长28.8%;商品房销售面积178.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4%;商品房销售额32.98亿元,增长13.4%。
(三)服务业增加值位居全省第三
从经济总量看,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2.15亿元,位居全省第二。服务业增加值433.16亿元,位居第三,与位居第二的常德市相差17.64亿元。
从增长速度看,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在全省14市州中居第9位,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
从占GDP比重看, 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1%,比2008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在全省14市州中仅第13位。
二、服务业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尽管全市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的势头,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偏低、水平不高等问题。
1、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减缓,比重依然偏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1%的水平不仅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排位第一的张家界市29.5个百分点,仅高于娄底市1.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十三位,与我市成为全省第二大经济强市的发展定位要求不相适应。
2、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仅交通、仓储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服务业比重为47.9%;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金融业、房地产业比重分别为3.0%、8.6%。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发展相对较慢,总量偏小。
3、规模效益不高,高素质服务人才短缺,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低下。全市服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行业经营分散,缺乏规模聚集效应。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支撑。我市虽然从事服务业的人员数量有了大幅增加,但从事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人员居多,而知识密集型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依旧不足。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商务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这方面的人才缺口导致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低下,一定程度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物流行业看,绝大部分物流企业基本上是沿袭了过去运输型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一种运输能力的简单集合,实质上就相当于过去的运输市场。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相对固定的客户,是一种随行就市的交易,企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缺乏,科技含量低,市场分析能力弱,系统化服务条件基本不具备,附加值少。
4、管理体制不畅。服务业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涉及的部门多。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构和机制,部门之间难以有效配合和协调,造成管理中存在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严重制约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服务业的社会化进程,发挥不了服务业的整体效益。从水运业看,目前我市对港口、航运、航道实施管理的涉及发改委、商务、交通、口岸、海事、工商、质检等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严重阻碍了港航企业的发展,影响了港区规划、岸线水域管理,制约了航运物流业发展。
5、物流业竞争压力巨大。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纷纷将物流产业列入本地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加以规划和支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省内看,湖南现代物流业逐步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物流区域、以岳阳为中心的湘北物流区域、以怀化为中心的湘西物流区域、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物流区域的“四个中心区域”的产业布局,岳阳发展现代物流的市场辐射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长株潭物流区域,凭借省会长沙的龙头牵引作用及完善的基础条件、雄厚的产业实力、强大的人才支撑,必将迅速崛起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对岳阳构成了强力挤压态势。从长江沿线航运物流来看,下游的芜湖港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集装箱达7万标箱,安徽省规划建设了以芜湖为区域性中心港、安庆为副中心港的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化港口群。九江港已开辟了九江直达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近三年直达航线,正在建设湖口金砂湾50万标箱国际集装箱码头。周边港口的崛起势必挤占岳阳港口物流业的市场份额,岳阳港必须抢占先机,突破瓶颈,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
三、服务业的发展机遇
(一)政策环境宽松。 国家、省、市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发〔2008〕134号)、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湘发[2007]9号)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十七大提出的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总方针在2010年不会改变,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在“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深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政府的共识,消费将持续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必然逐步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势必带来住房、旅游、汽车、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体育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和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将明显提高,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需求支撑,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岳阳作为湘北门户,区位十分优越。八百里洞庭,南纳潇湘四水,北吞万里长江,岳阳正处在这个迎潮逐浪的江湖要塞;武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贯穿全境,岳阳又处于承东接西、交通南北的中枢位置。岳阳是湖南唯一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城陵矶港口是长江八大天然良港,常年不淤不冻,港口设施优良,口岸联检机构健全,具有一般内河港口所不具备的集疏运、水陆联运和江海联运条件。物流通过岳阳港口集散,对内可凭洞庭、溯四水,沟通省内74个县市,物资集散范围达20多万平方公里;对外,上可通川渝,下可直达长江及沿海各主要港口,辐射川鄂赣等10省170个县级以上城市。同时,岳阳地处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同时 “宜居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岳阳市服务业提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四、政策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各级政府必须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真抓实干,着眼于“内”、“外”两个方面,对内优化调整结构,对外打响“城市品牌”,加快招商引资,切实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把第三产业提高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位置来认识,发挥政府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二、三产业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对于重点行业,政府应在政策上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即降低对业务规模、注册资金的要求;放宽对业务品种、注册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在资金上对于重点发展行业应给予优先、有计划、持续的支持,避免忽高忽低性投资。
(二)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充分发挥城市作为商品集散地、产品加工地、知识创新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的作用,更好的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才能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快实施小城镇战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走政府经营城市之路,政府通过市场化营运,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服务业持续发展。
(三)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继续努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构建科学发展的新框架,将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业、旅游、会展、软件信息服务和金融保险作为岳阳今后的发展重点。壮大提升法律、会计、咨询、培训等商务服务业,完善运作规范的专业服务体系。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高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积极扶持各类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四)切实发挥港区的带动作用。要切实发挥港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港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科技研发、信息中介等服务业,着力提高服务业对我市GDP、地方财政和吸纳劳动力的贡献率,努力促进临港新区建设中的新一轮集聚。城陵矶港区是岳阳港的中心港区,是岳阳发展航运物流的重中之重,要抓住我国物流强势发展的大好机遇,依托城陵矶港区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把我市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大市、中南地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园区,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市场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现代物流规划布局采取“综合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三层节点基本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好物流园区。二是要重点培育泰和物流、海纳物流、神驰货运、林纸物流等有规模、有前景的物流企业,扶持他们做大做强,鼓励物流企业出租运力、扩大运力规模培育集装箱运输市场。 三是引导组建国际航运企业,拓展国际运输市场。同时要加快优化运力结构,发展特种运输;探索江海联运,拓展通江入海运输。
(五)要加强引导,统筹协调。服务业是一个庞杂的产业,涉及诸多行业、领域和部门,需要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应尽快建立我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工协作,及时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部门及县(区)应建立服务业发展推进组,要加强沟通与协调,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形成发展合力。要积极发挥服务行业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通过质量和价格监管,规范竞争行为和市场秩序,通过交流行业信息、掌握行业动态,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六)要加强规划管理。市委、市政府要科学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确定目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综合、统筹、全面地建设服务业发展平台,推动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要在商贸、物流、旅游、信息、金融、文化、中介服务等专项规划基础上,编制好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要在针对服务业各行业制定的“一业一策”基础上,制定鼓励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补助资金,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服务业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