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外需疲软与内需收缩双重叠加、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加强经济运行调控,扎实推进“四三六”工程,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显强”的较好发展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是经济运行仍处于适度较快的增长区间。上半年实现GDP950.96亿元,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0%、14.7%和9.9%。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基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28亿元,增长3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4亿元,增长15.5%,与全省平均持平;实现财政总收入127.07亿元,增长2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01亿元,增长3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66元,增长13.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06元,增长2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3.26亿美元,增长9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0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农业平稳增长,农产品供应总体较好
一是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小麦播种面积5.15千公顷,增长8.4%,产量1.53万吨,增长9.8%。出栏生猪394.65万头,增长3.3%,出栏肉牛7.47万头,增长4.6%,出栏家禽1648万羽,增长5.2%,禽蛋产量3.93万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20.16万吨,增长4.5%。
二是种植业结构继续市场适应性调整。受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市场供需变化和部分农牧产品价格因素影响,种植业结构继续作市场适应性调整。春夏粮食播种面积286.69千公顷,增长1.2%,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08.98千公顷,增长0.9%。经济作物面积平稳。其中棉花面积27.92千公顷,增长3.5%,油菜面积110.88千公顷,减少0.3%,此外蔬菜面积增长4.2%,瓜类面积增长0.4%。
三是规模经营初见成效。今年我市新增1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85个,入社成员15.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5.2%,辐射带动农户约24万户。全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达万亩以上的乡镇板块达106个;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00亩的种粮大户396户。
四是生态农业效益显现。全市获得“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产品认证个数419个,面积约80万亩。拥有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76件省著名商标,43个省名牌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速,岳阳县以洞庭湖米业为龙头,建立绿色(无公害)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7万亩,以新墙清水村葡萄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立无公害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3500亩;华容县以插旗菜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芥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市共抽检样品22883个,农残超标率1%以下,远低于省定5%的目标控制监管线。
(二)工业增长缓中趋稳,产业升级逐步加快
上半年,工业生产呈现逐月放缓,降幅收窄,并趋于平稳增长的过程,2至6月,各月工业累计增速分别为:24.3%、19.0%、17.2%、15.4%和15.5%,累计增幅与上月相比分别为下降5.3、下降1.8、下降1.8和增长0.1个百分点。2至6月,各月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分别为:7.4%、7.7%、5.2%、4.7%和5.4%。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7.7%;从行业看,食品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大传统产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1.0%,拉动规模工业增速7.7个百分点;从隶属关系看,中省工业增长3.5%,地方工业增长18.5%。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活力。上半年,我市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6.09亿元,增长24.6%。
二是传统产业保持优势。 “十二五”重点打造的两个千亿产业——石化产业和食品产业,分别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32.42亿元、112.73亿,增幅分别达到18.5%和10.3%。
三是园区集聚效能扩张。临港新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岳阳县工业园和华容县工业园两个市级园区晋升省级工业集中区已通过验收。上半年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8.76亿元,增长16.6%,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
四是非公工业不断扩大。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2.68亿元,增长19.8%;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达73.0%,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三)内需动力趋于稳定,刚性需求在调控中显现
一是消费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84亿元,增长15.5%,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38亿元,增长16.0%,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6亿元,增长13.5%。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05亿元,增长26.6%。限上占比达48.5%,同比提高 21.5个百分点。根据22家重点监控企业联网直报数据显示,汽车销售额增长23.9%。
二是航运物流业加快发展。上半年主要港口集装箱9.33万标箱,增长52.0%。完成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64.5亿吨公里,增长21.7%,同比上升12.3个百分点,完成全社会水路货物周转量27.87亿吨公里,增长19.5%。
三是旅游业持续升温。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创建申报工作通过省级检查验收,环南湖城市设计全面启动,环湖沿江风光带加速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特色节庆等旅游营销活动明显加强,旅游呈现繁荣景象。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69万人次,创汇2476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9%和15.4%;接待国内旅游者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2.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9%和23.3%。
四是房地产业刚性需求在调控中显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47.43万㎡,增长16.4%,商品房销售额43.77亿元,增长18.6%。房地产营业税增长9.1%。据房产部门统计,上半年我市首次购房者比例达90.0%以上,刚性需求支撑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五是投资走势持续增强。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5.28亿元,增长35.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76亿元,增长126.0%,同比提高7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9.94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58亿元,增长47.2%,同比加快8.3个百分点。投资产业结构比为4.0:64.6:31.4,比去年2.4:68.7:28.9的结构比差距有所缩小。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增多。完成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11个,比去年同期多153个,其中新增亿元项目94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额158.79亿元,增长147.4%,占全市总额的32.1%,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5亿元以上的特大项目28个,比去年同期多8个,完成投资51.55亿元,增长22.3%。投资领域更具包容性。民生、生态投资成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亮点。全市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9.15亿元,增长90.5%;完成民生投资14.87亿元,增长95.2%;完成生态环境投资20.83亿元,增长120%。
(四)经济运行质量整体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3.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41.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支撑力度增强。6月末全市存款余额1058.79亿元,增长18.7%,贷款余额572.09亿元,增长23.0%,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20.54亿元,增长31.9%。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1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106元,增长20.3%。
(五)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保障更趋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重点支出70.3亿元,同比增长24.7%,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69%。在省为民办实事18项指标和市为民办实事24项指标中,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事项分别达12项和17项。其中:新增城镇就业3.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援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100%动态清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6.7%;城镇居民保障标准比去年提高50元/月;农村居民保障标准较去年提高35元/月;新农合参合率达99.8%,农村五保户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实现费用全免。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11896套,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6%。建设农家书屋949个,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22.9%。
(六)节能减排形势好转,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成效明显。今年,全市计划淘汰21家企业的37条落后产能生产线,截至目前,除岳阳县仍有2条生产线正在运行外,其余35条生产线均已拆除或停产(其中15条生产线完全拆除,20条生产线已停产或正在拆除);全市计划关停“十五小”企业54家,现已关闭36家,剩余18家已停产,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已全面完成关停“十五小”企业工作任务。二是节能降耗形势好转。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耗能416.74万吨标准煤,增长1.6%,同比降低14.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2.0%,同比多降8.0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3.9%。三是环境更加美化。上半年完成植树造林27.33万亩,新增城区公共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8%、绿地率达38.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位次下滑
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和岳阳经济结构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影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6位,比一季度下滑4位;规模工业增幅同比回落5.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7位,比一季度下滑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8位,比一季度下滑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12位;财政总收入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GDP、规模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经济指标增幅,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18个季度总体呈现M型走势,目前位于最低点。
主要经济指标2008-2012年各季度走势图:
(二)重点耗能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大了节能压力
“十二五”以来,全市新增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在增强岳阳发展后劲的同时,也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更大压力。如长炼一体化新增500万吨炼油装置和一批配套化工项目、华能三期120万KW发电机组、部分县市区的水泥、陶瓷、化肥等高能耗项目,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工业耗能将净增1300万吨标准煤,是“十一五”期间近2倍。目前已有部分项目影响了全市工业节能,如中石化长岭分公司1-5月份能耗增长40.7%,拉动全市规模工业能耗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若剔除该企业影响,1-5月全市规模工业能耗将同比下降2.2%。
(三)工业整体效益下降
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23.81亿元,下降7.6%,增幅同比下滑39.3个百分点。尤其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亏损达10.9亿元。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233.0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7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用工等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降及需求不足造成的。
(四)投资存在三大不足
一是重大项目支撑乏力。今年全省“三个一”行动计划项目986个,年度计划总投资5068亿元。而我市列入全省“三个一”项目只有48个,占全省的4.87%,年度计划投资149.47亿元,占全省的2.95%。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量与我市全省第二的位置不相称。全市重点推进的100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只完成年计划的44.8%。全市亿元项目占比虽然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落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特别是工业技改投资下滑较多。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289.97亿元,增长21.4%,虽然保持较高水平,但增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2位,仅高于长沙和怀化。工业技改投资224.86亿元,增长20.8%,比去年回落75.5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回落较大。全市完成房地产投资40.83亿元,增长14.6%,增幅同比回落25.6个百分点。全市房屋施工面积894.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同比下降4.3%。
四、走势研判
(一)不利因素
1、全球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主要经济体增长缓慢。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新的一次预计结果,欧元区预计二季度要负增长0.3%,美国二季度的折年率也有回落,在1.6%左右,金砖五国中间,二季度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
2、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8%,二季度仅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GDP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下滑。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外需不足;二是内需疲软;三是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的新阶段,转型尚未完成,新的生产能力还未形成,而一些较为落后的产能正在被淘汰或出现过剩,且以房地产调控为代表的各种去泡沫措施还将持续。因此,中国经济下行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困难过程。
3、岳阳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冲击。当前岳阳工业结构仍然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全市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高能耗行业实现增加值210.54亿元,增长15.4%,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1.3%。以高能耗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易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受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由于国际资本炒作等人为因素影响,国际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且呈震荡上升趋势,能耗产业受影响较大。二是受经济发展趋势影响。当今世界,低碳、绿色成为了发展的方向,“碳关税”等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也纷纷出现,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三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是淘汰、限制能耗产业的发展,并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管理控制。此外,廉价劳动力时代一去不返,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人力等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削弱。
(二)有利因素
1、国家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已经发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信号,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项目审批,支持节能家电消费的财政补贴下放,房地产市场公积金贷款政策松动,以及保障房建设继续推进等。这些政策有利于促进岳阳的发展。
2、货币政策有所放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3、岳阳发展战略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决策高度对接。岳阳“四三六”工程立足于岳阳的实际,重点发展现代航运物流业,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洞庭湖旅游度假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发展战略充分突出了岳阳的淡水资源、港口资源、生态农产品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工业特色等本土优势,与绿色、低碳的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战略部署高度一致。必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为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强”提供强力支撑。
综合判断,岳阳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12.0%左右。
五、对策建议
要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必须根据“上水平、争一流、作贡献”的总体要求,将“四三六”工程的工作部署细分到人,责任到人,特别是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强政策对接。抓住国家稳定增长的调控时机,用足、用好、放大财税、金融、投资、农业等各方面政策。做好国家支持的市政工程、铁路、节能环保、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在用地、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尽快研究实施与国家配套的措施和指导性意见,确保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加快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石化、造纸、电力、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节约生产成本,实现清洁生产、低碳发展。二是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支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市场兼并等手段迅速做大做强;鼓励学校开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三是提升产品质量。积极鼓励创新品牌,培育著名商标和著名品牌;利用著名品牌整合同质产品,通过同类型企业的项目组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现代产业集团;利用优质品牌整合产业链,通过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进行延伸,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四是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要加强要素市场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低成本优质服务。要形成园区特色,吸引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向园区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完善园区周边生活设施配套,提高园区吸引力。
(三)加速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利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招商引资,注重项目质量,要逐步变“招商引资”为“招商择资”。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项目审批程序,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大禁违拆违力度,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四)激活消费需求
一是培育绿色消费热点。做大做强岳阳食品消费实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扩大食品消费需求。加速城区水系治理和建设,打造环湖旅游新景点,扩大旅游消费。二是顺势而为,规范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做好规划与服务工作,环湖沿江开发高端房地产,将湖湘生态旅游特色与文化特色整合到房产中,使房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三是认真落实扩大消费政策。抓好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促进节能产品消费,支持家电下乡、建材下乡,繁荣农村消费市场。
(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
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项工作“上水平、争一流、做贡献”,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要做到“三个高于”,省政府绩效评估确保全省前三,力争第一。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这一目标,在全力抓好推进“四三六”工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加大对联网直报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本部门所负责的主要经济指标、相关支撑评估指标的研究和横向比较力度,确保本部门指标达标,务求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或取得更好的位次,为全市的争先创优保位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