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4-17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岳阳县:沧桑巨变七十载 砥砺奋进铸辉煌

编稿时间:2019-10-08 16:33   来源: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岳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七十年是全国人民奋斗的七十年、发展的七十年、硕果累累的七十年。1983年,岳阳县恢复县建制。36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岳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城市正在蓬勃崛起,富饶、美丽、幸福的新岳阳县,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建县初期,岳阳县经济百废待兴。198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2.48亿元,到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7.98亿元,增长131.3倍。其中从1984年的2.48亿到1992年10.76亿,突破10亿大关用了8年时间;从1992年再到1995年的22.35亿突破20亿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再到2009年的110.57亿,突破100亿大关用了14年时间;从2010一直到2018年是岳阳县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速达10.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快速增加。2018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208元,比1983年增长124.2倍,年均增长14.8%。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岳阳县财力不断增强。2018年,全县财政收入10.75亿元,是1983的107.3倍,年均增长14.3%;一般预算收入6.06亿元,是1983年的86.7倍,年均增长13.6%。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建县初期的岳阳县,与较弱的经济基础相对应,产业结构层次很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84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1.8:11.1:7.1,农业占了绝对主导地位;经过22年的奋斗,到2006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3.1:33.3:33.6,二、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越一产业;到2018年,三次产业的结构已调整为14.2:46.0:39.8,与1984年相比,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了34.9个和32.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也由以农业为主调整为工业为主,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标志着岳阳县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岳阳县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获得了省级认可,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岳阳县被评为“全省经济强县”,2012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建县以来,全县上下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有效克服了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8年全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46.55亿元,比1984年的2.03亿翻了近5番。岳阳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18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2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1.2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由1984年的33.28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0.52万吨,年均增长1.2%。从2004年至2018年, 岳阳县3次被评为 “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4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5次被评为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岳阳县还是生猪百强县,水产品重点县。至2018年全县存栏3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达513家;全年全县出栏肉猪103.18万头,比1984年的29.54万头增长了2.49倍,年均增长3.7%;全县淡水养殖面积10.10千公顷,水产品产量由1984年的0.44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17万吨,年均增长7.5%。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为推动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一直以来全县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生态化水平。至2018年全县已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5个(新墙葡萄、枫树湾生态农牧、杨林鸽业、黄沙街黄茶、清渠农业黄颡鱼);筻口猕猴桃、杨林鸽业、新墙葡萄、中洲蔬菜、月田红薯粉等“一乡(镇)一品”的优势产业已然形成;并形成了米业、茶业、竹业、纸业、色素、食用油等多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体系。2018年,全县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12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2000万元的有32家);五星级休闲农庄3家,四星级休闲山庄3家,三星级休闲山庄2家,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1个。湖南杨林鸽业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以筻口、杨林为中心的12万亩水稻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被认定无公害产品企业28家,绿色食品产品企业3家,有机食品产品企业1家,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28.3万亩。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全县农产品注册商标80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16件, 其中“颐神源”鸽肉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专业合作社日益增多。2018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4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5家、省级示范社8家、市级示范社28家。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2018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4.8万千瓦,比1983年的1.58万千瓦增长了52.7倍,年均增长12.1%。

三、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新型工业不断壮大

1983年,岳阳县工业几乎是一个空白,县直国有工业企业仅有4个小厂(县机械厂、县水泥厂、县机瓦厂、县酒厂),年工业总产值183万元;5家二轻集体小企业,年工业总产值96万元;全县乡以上工业总产值4429万元。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工业举步维艰。35年来,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大力发展工业,全县工业从零起步,在困境中崛起。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打造工业标志性工程。通过不懈努力,县域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县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发展集约的工业发展基地,工业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2018年,全县全部工业企业个数达到69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57家),安排就业47118人,比1984年分别增长了2倍、5.23倍;完成工业增加值141.1亿元,比1984年翻了近10番。高新企业从无到有,2018年,全县高新产品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8家。 全部高新企业实现增加值75.42亿元,比2007年翻了近9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达到了23%,比2007年增加了21.98个百分点 。

四、第三产业长足进步,各大行业竞相发展

岳阳县恢复县改制之初,正值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之时。全县国有商贸企业紧跟国民经济改革步伐,甩开原有计划经济经营管理模式,从试点开始,而后迅速在企业中普遍推行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国有民营)为主要形式的经营管理制度改革,此举为第三产业的起步奠定了良好基础。

1996年,随着县食品工业公司、五交化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国有商贸企业进入改制期,到2006年,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工作基本结束,共置换职工2259人,解除债务近亿元,这一重大举措,使得国合企业解体、资产得以重新组合,为全县第三产业的更快发展增添了活力。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不断出台鼓励扶持措施,大力兴建商业街区,优化商业环境,全县个体私营商贸业迅速发展,旅游事业日益兴旺,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电子商务日渐发达。如今,一个以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连锁超市、加盟店、便利店和贩运流通企业组成的多层面城乡市场体系已经形成。截至2018年底,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正常营业的商业企业3784家(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国经济普查),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04家,限上企业中批发与零售业51家,住宿与餐饮业12家,重点服务业41家。2016年,全国范围内推行营改增政策,我县商贸企业依托这一改革红利,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实现更大更强发展。到2018年年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06亿元,比1983年的0.93亿增长了119.5倍,年均增长14.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0.61亿元,比1983年的0.177亿元增长了736.9倍,占GDP的占比达39.8%,比1984年提高了32.7个百分点。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我县现拥有4A级景区——张谷英民俗文化村;3A级景区——相思山旅游渡假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洞庭湖;省旅游名村——清水村;全国最大专业樱花园——岳阳樱花园;以军事研学、农耕研学、花卉研学三大基地+危机求生自救课程体系为核心的大型研学教育基地——花约四季(牡丹园);具有幽深峡谷气息和江南水乡风情的铁山水库;生态旅游谷——刘备洞;以乡村文化为主体的特色旅游项目——黄秀农耕文化园;岳阳市最具特色的温泉泳池——公田温泉;湖南最大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石塔之一的凌云塔;红色景区:湘北特委旧址、刘士奇故居、蓝泽烈士墓。2018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623.1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8.4倍;旅游综合收入达51.01亿元,比2007年增长27.3倍。

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投资体制的突破,推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3年-201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9%。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96年的0.9%上升到2018年的6.21%;2018年,民间投资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9.8%。投资的快速增长,使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各种瓶颈制约大大得到缓解,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迅速增强。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恢复县建制之初,岳阳县交通虽有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贯穿南北,西面有洞庭湖为依托,但交通相当闭塞。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2018年全县货运量达到1519万吨,比1986年的158.4万吨增长8.6倍;货运周转量72080万吨/公里,比1986年的5581万吨/公里增长11.9倍;客运量3810万人,比1989年的477.87万人增长7倍;客运周转量26574万人/公里,比1989年的15620.6万人/公里增长70.1%。公路方面:198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1160.55公里,其中国道95.7公里,省道173.35公里,市支线326.8公里,乡村线601公里,按路面类别分,沥青路面公路123公里,其余均为砂石路面。35年间,岳阳县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投入交通建设,全县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京珠高速、岳望高速、107国道、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岳平公路、岳汩公路、岳荣新公路贯穿全县。到2018年全县公路里程数达2902.5公里(不含高速),比1983年增长了2.5倍。按公路行政等级分,国道78.693公里、省道349.711公里、县道371.84公里、乡道571.373公里、村+专用道1530.93公里;按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一级公路74.504公里,二级公路48.622公里,三、四级公路2732.231公里,等外公路47.19公里。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县、乡公路硬化率100%,村道硬化率100%。水运方面:新建成的2000吨级(兼顾3000吨级)鹿角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可达50万吨、集装箱2.5万标箱。城市公共交通:2009年全县开通县城公交,现有城市公交公司1家,公交线路5条,公交客车53辆,站点251个,公交线路全长41.5公里,覆盖县城及附近5个村、18个居委会,年运送旅客量610万人次。出租汽车公司1家,出租车辆150 台。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1983年以来,岳阳县电信业在技术、能力、服务等各方面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岳阳县70多万人用上了电话,所有的乡镇以宽带方式接入了国际互联网,手机信号全县无缝隙覆盖,电信通信服务深入到每一个行政村,建成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综合通信能力较强的现代化通讯网络。2018年全县电信业务总量7370.3万元,1998年邮电分家电信和邮政分营,2000年电信移动分离开启了市话本地网,网络接入,IP电话等业务,直到2008年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电信开启了移动手机时代,固定电话从以前的几千户到如今的70786户,网络接入从窄带到光网三合一时代,网络用户从几百户到现在的54180户,移动业务从小灵通到4G时代,使用用户从无到如今的137236户;光网端口总数为107543个,实占58030个,占用率为53.96%,岳阳县161个行政村(合并后)已全部具备光网覆盖能力,城网带宽总出口达到200G,能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拥有无线基站467个(其中C网基站127个,4G基站340个),全县电信光缆达到5368.92皮长公里,C网基站城区及乡镇集镇信号覆盖率为98%,农村C网信号覆盖率95%;4G网络信号城区和乡镇集镇覆盖率98%,农村4G信号覆盖率为95%。2018年移动全年业务总量15078万元,是1999年成立时业务总量700万元的20.5倍,年均增长17.5%;传输线路总长3876.82公里,有移动基站1055个(其中2G基站290个,4G基站765个),全县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有效解决了偏远农村信号弱问题。移动光宽带网络从无到有,宽带资源覆盖4.8万余户,数据互联网专线共214条。联通业务总量4500万元,是2002年成立时业务总量800万元的4.6倍,年均增长11.4%;在网2G 基站145个;3G 基站248个;4G基站342个, 2G覆盖率达到99.5%;3G、4G在城区已达到99.8%,乡村的主要道路、集镇及人口密集的自然村已实现全覆盖。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建县以来,随着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

教育事业成效卓著。至2018年底,全县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91.68万平方米,比1987年增加18.78万平方米。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队伍。2018年,大中专院校在本县录取人数为3144人,比1984年增加2507人,占参考人数的86.0%,录取率比1984年高32.8个百分点;其中本科1740人,占录取人数的55.3%,比1984年高8个百分点。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2018年全县初中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

科技发展成果丰硕。至2018年全县高新产品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家,其中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2家企业成为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认定5项, 1家企业获全省发明专利奖,1家企业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家企业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家企业荣获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一等奖,17家企业获得省市科技创新奖励。湖南科伦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被授予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岳阳大力神、湖南利尔康争取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支持,岳阳大力神被授予为“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湖南利尔康被授予为“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重点企业”。湖南向红争取省重点项目支持,被授予为“湖南省创新型企业”。湖南祥柏“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油脂提取技术研发”项目、湖南省金海科技“FCC废剂资源化制高性能活性白土清洁生产技术”项目、湖南利尔康生物 “沼气宝DF-26”项目分别荣获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企业团队优秀奖”。湖南省金海科技有限公司被推荐参加国家行业大赛,并获得全国新材料行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成长企业组优秀奖”。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35年以来,全县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7个。卫生技术人员2480人,比1983年成立之初增加1963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543张,比1983年成立之初增加2438张。全县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及床位数分别为3.33人和4.76张,分别比2010年提高1.59人和2.94张。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21.31‰年下降到目前3.57‰,全县平均寿命由65岁上升为77岁,三十五年间人均寿命提高12年。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截至2018年,全县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417223平方米,人均1.979平方米。年末全县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花鼓戏传承剧院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70千册,公用房屋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阅览座位数30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2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全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全县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6万户,网络总长398公里。

体育基础设施逐步改善。1983年以来,岳阳县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09年,对原体育休闲广场升级改造,并命名为“厚德广场”,建筑面积31100平方米;2013年新建荣湾湖广场,占地面积81735平方米;2016年建有高标准足球场、塑胶跑道、乒乓球区、羽毛球区、多功能健身区、休闲走廊以及诗词文化墙的梦园对社会开放;2015年底,城南河风光正式建成,占地面积86735.5平方米。2018年,全县乡、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建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田径场等运动场地(馆)935个,面积达1065529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已达1.52平方米。

七、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53元,比2005年的6928元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以前称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214元达到2018年的16454元,年均增长13.2%。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12.3亿元,比1983年底的1245万元翻了9.8番,人均由17元增加到15406元,年均增加439.7元。城乡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从无到有,2018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达1411元,占全部收入的4.9%。2018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324元,占全部收入的2.0%。居民生活水平迈入相对富裕水平阶段, 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0.1%,按照联合国划分标准,属于相对富裕阶段。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7.0平方米,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4.5平方米,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八、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布局日臻完善

城乡布局日臻完善。1983年建县初期,全县设有12个区,48个乡(镇),687个村;1995年撤区后设有11个乡,14个镇,691个村,37个居委会;1996年广兴镇、许市镇划归君山区;2005年西塘镇、康王乡、三荷乡划归经济开发区;几经变迁,全县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个数优化调整至2018年的2个、12个、1个、161个、33个。2018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比1990年增加了11.7平方公里。县城绿地总面积545.86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5㎡。2018年,全县户籍总人口72.89万人,比1984年的60.48万人增加了12.41万人;常住人口74.4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37.7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67%,比2001年提高24.7个百分点,全县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

宜居城市逐渐彰显。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经初步核算,2018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2%。空气、水质都逐步得到净化。2018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优良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81.6%。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2.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6%。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2018年全县森林蓄积量增长率达到4.1%。城乡环境更秀美,近几年来岳阳县全面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荣获湖南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一类县和岳阳市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城乡更干净、更美丽、更宜居。

纵观建国七十年以来的发展史,岳阳县从1983年建县至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未来,岳阳县委县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奋发求为,奋力谱写富饶美丽幸福岳阳县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