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开发建设历程与启示
岳阳临洞庭,滨长江,连三湘四水,通四海五洲,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口岸城市。湖南省163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岳阳。岳阳交通发达,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岳阳城陵矶港,是长江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湖南省唯一国家一类水路口岸,具有很好的集散疏运、水陆联运和江海联运条件。城陵矶新港区依托城陵矶港而设,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区域、湖南东进出海的桥头堡,是湖南海洋梦开启的地方。
一、以圆海洋梦为发端,开启逐梦大进军
渊——优势在港。港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是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依托。百年名埠城陵矶港,地处岳阳市城北、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三江口南岸,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开埠,1980年被列为沿江开放口岸,1996年确定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02年列入全国内河28个主枢纽港,2004年列入全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是湖南唯一临江通海的国家一类口岸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缘——活港拓城。上世纪90年代,岳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活港拓城”战略,城陵矶新港建成开港运营和城陵矶新港区的成立成就了这一缘分。港口经济理论告诉人们,港口的兴盛,必须有与之匹配的临港经济做支撑。与城陵矶新港建设同步,岳阳市委市政府又作出成立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组建了临时管委会,归口云溪区管理,开展前期工作,“活港拓城”正式启动。
新区初创,盛荣华等同志团结带领新港区一班人,运筹帷幄、科学谋划、亲力亲为,重点工作亲自谋划推进、重要客商亲自接待洽谈、重大项目亲自考察把关,在白纸上描蓝图,在江滩上建新城,并响亮提出“三年搭骨架、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发展目标,确定“低碳化、市场化、生态化、高效化”的发展模式,明确“以港兴业、以业强区、以区拓城”的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大建设、大招商、大融资、大宣传”四大行动,着力打造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岳阳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港区全体干部发扬“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开放包容、争创一流”的港区精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实现了港口物流、项目建设、融资争资、征地拆迁、机制运行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2012年8月27日,时任省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举全省之力,把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城陵矶新港区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2015年7月,湖南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并强调新港区建设要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成为湖南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区。
远——港活城新。“港城互动,港活城新”,这是临港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岳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搭骨架、五年见成效、十年成规模”的建设要求,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城陵矶新港区按照规划控制区1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69平方公里、产业建设核心区23.68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分港口航运物流区、装备制造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低碳新型产业区、港口贸易服务区等五大区域布局,致力于在港口功能上实现新港与老港整合,在规划建设上实现新城区与老城区对接,在产业发展上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并举,加快城陵矶港口和临港产业的发展。
2018年,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同比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02.42亿元,同比增长17.19%;财政总收入30.26亿元,同比增长50.0%;集装箱吞吐量达66.84万标箱,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10倍。
2010-2018年整体发展情况见下图:
二、以港口建设为龙头,全面打开大通道
建设大口岸。城陵矶港围绕“一百万标箱、两亿吨大港”目标,着力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枢纽大港。目前运营的城陵矶新港为规划中的一期工程,3个3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可达30万标箱,是老港的5倍。随着二、三期工程共13个3000-5000吨级泊位的新港陆续建成运营,年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88万标箱、散货360万吨、件杂货220万吨,整体通过能力达1000万吨。新港建成带动了现代航运物流业迅猛发展,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0年的不到8万标箱提升到2018年的66.84万标箱。同时,为发挥岳阳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岳阳港、长沙港以及省内其他港口资源,与全国最大的港口企业上港集团合作组建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2014年12月29日,湖南省政府与上港集团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5月13日,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正式揭牌成立。2016年1月8日,由城陵矶新港区港建投公司、上港集团、中交集团、长沙新港共同合作组建的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营运。港务集团的成立,能更充分发挥上港集团管理和运营优势,整合湖南优质港口资源,做实、做大、做强实业,打造湖南港口航运龙头企业和长江中游重要航运物流企业,带动岳阳乃至湖南航运物流和开放型经济大发展。
构建大通关。自新港启动建设以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同步跟进港口配套服务,加强和改进口岸、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工作,海关建立了大通关机制,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型监管模式。2009年,岳阳至武汉海轮航道开通,城陵矶港由内河港变为海港,岳阳长江岸线变为海岸线。海轮航道延伸至城陵矶港后,整体通过能力每年提高1.5亿吨。2011年,重庆-武汉-长沙-上海大通关运输模式顺利实施,开通宁波、南通、太仓和上海四条“五定”始发班轮外贸运输航线,开通岳阳至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航线,“江海联运”成为现实。2012年,城陵矶港至香港、澳门实现常态直航,与台湾基隆港签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友好合作协议。2015年5月13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正式启航。2016年1月8日,岳阳-澳大利亚接力航线开通。
加速大开放。为提升城陵矶口岸平台功能,从2012年开始,岳阳市委市政府相继启动“一区一港四口岸”申报建设工作,现已取得突破性成果。“一区”即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于2014年7月5日获国务院批准筹建,2015年12月22日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一港”即成功争取启运港退税政策,从2014年8月14日起,自城陵矶港发往洋山保税港区中转至境外的出口货物,经离港即视同出口并可办理退税。“四口岸”即: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于2013年2月5日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筹建,2014年10月通过国家验收,是长江沿岸继上海、重庆后第三个获批的同类口岸,每年可为港口带来5万标箱的冷冻肉类产品;进口粮食指定口岸,于2014年10月9日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可直接从巴基斯坦、越南、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粮食,推动中部地区和湖南粮食物流业聚集发展;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于2014年7月1日获国务院办公厅批准筹建,是长江沿线继上海、张家港之后第三个、中部地区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首批38辆进口汽车于2015年12月30日抵达城陵矶口岸,开创了中部内陆地区转关进口平行汽车的先河;固废进口指定口岸,于2015年1月12日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与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合作,可实现固体废物直航进口,为汨罗循环经济基地打通进口通道,每年将为循环经济工业园带来固废加工量500万吨,创税收25亿元。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拉开城市大框架
编制规划体系。按照“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岳阳经济新的增长极和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高起点推进规划修编工作。先后委托美国AECOM公司和上海复旦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院担纲港区建设的规划设计。城陵矶新港区总体规划、防洪排涝规划、两型社会片区规划等已通过市政府评审,获得批准;松阳湖片区控制性规划、白杨湖城市设计等5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批准。2012年8月27日,湖南省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后,城陵矶新港区核心建设区规划范围从69平方公里扩展到91.04平方公里,并通过省市专家评审。同时委托中科院、中国交通规划勘测设计院、北京世纪千府国际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新港区总体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集疏运网络规划和临港产业布局规划等“四项规划”,准确把握新港区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为新港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拉伸城市框架。新港区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围绕“大建设”行动,着力部署开展“征地拆迁、禁违拆违和优化施工环境”三项工作,实施“百日会战”、“征地拆迁秋季突击行动”等系列活动,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完成建设“三纵三横”主干道65公里,推动城陵矶新港与随岳、京港澳、杭瑞高速无缝对接,打通了四个15分钟上高速的快速疏港通道,水路、公路、铁路立体联运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完善市政配套。重点突出防洪排涝水系水利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地下配套管网建设,同步跟进自来水、燃气、弱电、环卫、电力等配套工程。开挖疏通凌泊湖、杨树港等水系工程,完成永济学校建设、华能热力管线铺装、电力迁改、城陵矶片区提质改造,启动芭蕉湖、白杨湖景观工程建设。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6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15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1万平方米,水、电、气、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全面跟进。十年前杂草丛生的江滩,现在已经初步建成为路通、业兴、树绿、人旺的现代新港、产业新区、滨江新城。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湖南人的海洋梦已经在城陵矶港筑就。蹄疾步稳的追梦路上,湖南城陵矶新港区有如一颗明珠,矗立在洞庭湖畔,璀璨夺目,照亮远方,指引着每一个奔梦人不断赶超,胜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