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4年上半年全市
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数据情况的通报
岳阳市统计局
(2014年7月29日)
根据《中共岳阳市委办公室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岳办发〔2011〕48号)精神,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对2014年上半年各县市区推进新型工业化情况进行了考核统计,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综合考核计分结果,县市组总分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汨罗市、岳阳县和华容县,区组总分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君山区、经济开发区和云溪区。
考核统计数据表明,上半年,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继续推进,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2%,拉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22个行业大类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重点发展的机械、医药、有色及循环等新兴产业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这几大产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3.7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汨罗市和临湘市,占比分别达到61.7%和61.5%;区组居前二的是云溪区和经济开发区,占比分别达到82.3%和80.8%。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汨罗市和岳阳县,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2.6%;区组居前二的是君山区和岳阳楼区,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0.5%。
二、创新发展扎实推进。上半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21.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4%,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高加工度、高技术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17.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个和7.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专业技术人员2.9万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9%。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平江县和湘阴县,占比分别为2.9%、2.2%;区组居前二的是经济开发区和云溪区,占比分别为5.5%、4.9%。
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指标,县市组中居前二的是湘阴县和平江县,占比分别为33.7%、32.3%;区组居前二的是经济开发区和岳阳楼区,占比分别为71.9%、56.8%。
三、节能减排卓有成效。上半年,规模工业中,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制造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1%;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分别同比削减17.9%、44.0%、20.7%、80.8%;全市建设用地供地率为48.6%,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平江县和岳阳县,降低率分别为16.5%、15.8%;区组居前二的是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降低率分别为15.6%、11.5%。
四、招商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60.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引进内资152.57亿元,同比增长14.1%。
工业招商引资总额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汨罗市和湘阴县,分别为20.1亿元、19.6亿元;区组居前二的是经济开发区和云溪区,分别为21.5亿元、13.6亿元。
工业招商引资增长率指标,县市组居前二的是湘阴县和汨罗市,同比分别增长16.8%和16.3%;区组居前二的是云溪区和经济开发区,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1.6%。
上半年,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总体平稳,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生产增长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下阶段,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说明:通报中全市研发经费支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主要污染物减排、建设用地供地率、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工业招商引资等数据为上报数,省级主管部门尚未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