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4-17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岳阳楼区:“新”字当头 古城风韵焕烟霞

编稿时间:2019-10-08 15:47   来源: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前 言

岳阳楼区既是岳阳的中心城区,也是岳阳的老城区。同许多中心城市老城区一样,岳阳楼区经济社会发展既有她得天独厚的一面,也有她的掣肘。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岳阳楼区统计局作为岳阳楼区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希望借此机会能带领大家一起追根溯源,解读经济密码,体验古城不一样的风韵。

一、人杰地灵 自古岳州多磨难

岳州古称巴陵,自西晋建巴陵县以来,由于地处洞庭湖平原腹地,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物产富庶,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民国2年(1913)9月,民国政府废府存县,巴陵县改称岳阳县,辖东南西北中5区,县城设城厢镇。民国11年(1922)4月,县政府以镇的区域过大,将其他镇撤销,仅保留城厢镇。这段时期涌现出了任重、曹根深、任谦等一批革命志士,他们在北伐战争及大革命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阳地区发展越来越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区划布局几经调整。1949年,保留岳阳县建置,城厢镇改称城厢区。1953年10月,城厢区改称城厢镇。1958年10月,城厢镇与城陵矶镇合并成立岳州人民公社。1960年1月2日,成立岳阳市,属县辖市,行政区域仍为原城厢镇、岳州公社地域。4月29日,岳阳市城市人民公社成立,岳阳市、岳阳市人民公社二套机构,一套人员。1962年10月20日,撤销岳阳市,恢复岳阳县城关镇。1975年12月29日,城关镇升格恢复为岳阳市,属地辖市。1981年10月12日,撤销岳阳县,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岳阳市。1982年1月,岳阳市设立城郊区。1984年4月,以原岳阳市南区、北区、东区、城陵矶区、冷水铺区组成新的岳阳市南区。以原城郊区的五里、北港、洞庭及原岳阳县的郭镇、梅溪2乡和北港园艺场、大湾芦苇场、蔬菜研究所组成岳阳市郊区。1996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南区、郊区合并,成立岳阳楼区,属岳阳市。

二、渔舟唱晚 醉美洞庭秋色新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合并前南区、郊区五年计划的制定,到后来楼区的十三五规划,无一不体现了岳阳楼区人民奋发图强,积极作为的精神。

南区198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35万元,比1981年(910万元)增长90.66%,年均增长22%;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76万元,比上年增长25%;1986-1990年,由2587万元增至6100万元,年均增长27.2%;1991-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345万元,年均增长34.8%,比“七五”期间的增幅增加7.8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人18620万元,年均增长68.6%,职工年均工资由1991年的2101元增至1995年的3385元,增长0.61倍。

郊区198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642万元,比1981年(1762万元)增长1.06倍,年均增长26.67%;198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1986-199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8183万元,年均增长76.95%,高于“七五”期间年均增幅43.9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030万元,年均增长58.04%;农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1050元增至1995年的2083元,增长98.38%。

岳阳楼区“九五”期间(1996-2000),国民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20.22亿元增至2000年的28.8亿元,年均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达1.6亿元,年均增长11.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20.2亿元,年均增长15.1%。全区城市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3450元增至7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83元增至3612元。

“十五”期间(2001-2005),地区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27.2亿元增至2005年的49.91亿元,年均增长16.6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1.78亿元增至2005年的2.88亿元,年均增长12.3%。与“九五”期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提高8.19个和0.8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8.5亿元增至2010年的128.78亿元,年均增长24.0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3.2亿元增至2010年的7.6亿元,年均增长27.56%。与“十五”期间相比,分别提高7.33个和15.26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37.11亿元增至2010年的144.94亿元,5年间增长2.9倍,年均增长58.11%。

“十二五”期间(2011-2015),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21.5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高于省市平均增幅;财政总收入达21.2亿元,年均增长约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3亿元,年均增长约13.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年均增长约28.3%,多项经济指标连续稳居全市前列。

三、轻剪罗裳 为谁惊喜为谁忧

1998年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4月,市委市政府把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牌子并入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管辖范围并入岳阳南湖旅游度假区。同年,将郭镇乡部分村组划入南湖旅游度假区。2005年11月,将岳阳楼区梅溪乡的齐石、分水垅、白石岭等6个行政村划归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2009年12月湖南城陵矶新港区成立,2015年12月岳阳楼区成立服务临港新区工作组。多次的区划调整和产业新区的建立,对岳阳楼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说是机遇,主要体现在:岳阳大城市的新定位。岳阳被确定为大城市,是对岳阳区位优势、城市品牌、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大城市既是一张振奋精神、增强底气的“闪亮名片”,又是一块蕴含机遇、充满利好的“金字招牌”, 标志着岳阳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站上了新的台阶。作为岳阳市的中心城区,岳阳楼区的发展不可小觑,同样也责任重大。经济大环境的新动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高铁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岳阳楼区可以借助这种交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中心城区发展旅游业、娱乐业将迎来新的契机。产业大发展的新规划。为了更好的适应岳阳楼区发展的新情况,我区特邀浙江大学专家团队赴岳,结合我区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内部结构编制了《岳阳楼区产业规划》,《规划》指出要将岳阳楼区打造成辐射湘北的现代商贸商务核心区、引领岳阳全域的金融产业中心区、“四名”享誉的都市文旅休闲区和文化智慧凸显的高品质“三宜”城区,通过“四区”建设推动楼区向服务业强区迈进。

说是挑战。纵向看,岳阳地处武汉城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之间,发展空间受限。岳阳市地处武汉城市圈与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高竞争力区域之间,与长沙、武汉的距离分别为150公里和 210公里,受规模和能级远超岳阳的两大城市的虹吸和截留效应的影响与挤压,岳阳楼区在推动产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发展过程中,人才、资金和项目的吸纳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从横向看,经开区、临港新区、南湖新区迅速崛起,竞争压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经开区、临港新区、南湖新区凭借平台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迅速,特别是经开区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顺势发展第三产业,楼区的产业和部分重大功能设施不断迁往经开区,不仅加剧了岳阳楼区的产业空心化,同时也使楼区发展服务业和新型产业面临更多挑战。

纵观发展环境与条件,今后一段时期,岳阳楼区面临的机遇经过努力是可以抓住的,而必须应对的挑战也是可以化解的,总体看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进一步凝聚力量,找准定位,放手发展。

四、梧桐深种 聚龙引凤看今朝

步入新时代以来,岳阳楼区聚力发展,通过棚改工作清零扫尾,为征地拆迁、土地出让、招商引资、项目入驻争取时间空间。积极进行产业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经济增长实现新突破。随着棚改地块密集出让,品牌企业纷纷进驻,重大项目落地投产,棚改带来的产业聚集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发展实现了量质齐升。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9.79亿元,增长8.2%,占全市比重达19%;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12亿元,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2亿元,增长9.7%,占全市比重达34%;完成公共财政收入30.09亿元,增长14.9%,其中税收收入11.84亿元,占总收入87.7%。经济总量、收入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在全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框架下,结合城区实际情况,重点打造“一圈五区”。推进以东茅岭商业步行街天伦城金三角为核心的商务圈建设,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大型商务圈。以“洞庭新城”沿湖风光带三期工程和旧城改造为基础,打造旅游、休闲、娱乐区;以城陵矶、枫桥湖片区物流产业为基础,打造现代物流园区;以梅溪桥、胥家桥片区为基础,建设生猪屠宰市场、二手车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再生资源市场、花鸟宠物市场、钢材市场等六大市场集群区;以奇家岭、郭镇为基础,建设学府商业街,把城市东南片区建设成大学服务区;以赶山以南片区为基础,按五横四纵建设要求,搞好赶山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建设居家休闲新城区。

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立足城市工作最大区情,坚持以“人”为核心,不断推动城市服务管理保障提标扩面、融合融通,最大限度凝聚民心民力、吸引人流客流,明显优于周边的城市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软实力。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达18.4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95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零就业”保持动态清零。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716元、19395元,同比增长8.5%、8.6%,居民收入增幅跑赢经济增速。城乡低保和救助提标等11大项13小项重点民生实事优质完成,全部兑现了年初对居民的庄严承诺,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三合一”工程,梳理“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274项,民生类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年共办理便民业务100万笔,主动为居民提供网格服务30万次,高分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项验收。

结 语

纵观70多年来的发展,岳阳楼区经历过民国时期内战内乱、灾害肆虐、经济萧条的冬天;经历过和平解放、百废待兴、经济复苏的春天;经历过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经济发展的夏天;经历过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经济腾飞的秋天。在这四季的变化中,作为统计人,我们看到了一个除旧布新的岳阳楼区、一个耳目一新的岳阳楼区、一个万象更新的岳阳楼区。“新”字当头,既是对过去岳阳楼区发展的肯定,也是对以后岳阳楼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殷切期望。新的发展阶段,岳阳楼区将继续立足湘北、放眼江湖,把脉经济,开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