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0-04-17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岳阳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数说七十年工业辉煌 谱写新时代发展华章

编稿时间:2019-10-08 16:44   来源: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0年岳阳市工业发展综述

70年艰苦奋斗,70年风雨求索,70年辉煌巨变。社会主义的浪潮冲刷着岳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拉开了岳阳工业经济铿锵前行的帷幕。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抢抓机遇,奋力赶超,谱写了一页页崭新的篇章,创造了一项项辉煌的业绩,他们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凝聚成一组组耀眼的数据,描绘出一抹抹靓丽的巴陵风景。他们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以拼搏进取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开启了一轮又一轮壮丽征程。

一、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30年

第一阶段(1949年-1957年):解放---工业获得新生。解放前夕,境内工业基础薄弱,只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几家设备简陋的小型工厂,产品多为传统的手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只有少数的铅、锌、黄金等矿产品。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品迅速增长。1956年,工业产品有饮料酒、砖瓦、食品、纸张等27种。1950年底,湘阴县扁担夹54户篾工组织篾业联合社,拉开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序幕,至1957年底,12761名个体手工业者组成351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占手工业者的90%,至此,基本实现手工业合作化。与此同时,全市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大力扶助民族工业,新建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先后兴办了新华电厂、造纸厂、电机厂、211被服厂(3517工厂)等,全市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13亿元增加到1957年的0.7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3%。以采矿、纺织、刺绣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相继诞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企业。其中,平江黄金年产量占全国的2%,被誉为“平江足赤”;临湘桃林金成公司开启了岳阳大规模开采铅锌矿的新阶段。

第二阶段(1958年-1977年):两大运动---工业两起两落。这一阶段,全市工业发展受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经历了“两起两落”。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全社会办工业的热情高涨,“社队企业”迅速增长,头三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加,到1960年为1.47亿元。随即迅速下降,至1962年跌到谷底,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仅0.83亿元,比1957年的0.79亿元只增长5.1%,出现了全市工业的第一次大跌落。1963年,全市工业开始回升,196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但好景不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长期动乱冲击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经营活动被破坏,个体工业当作资本主义被割掉,这期间工业运行艰难,发展缓慢。1970年—1972年三年间,在“抓革命,促生产”方针指导下,工业收到了明显效果,197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三亿元,达到3.25亿元,比上年增长43.8%,1972年突破八亿元,达到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0%。由于“文革”影响加剧,1973年开始,工业增幅回落,仅比上年增长8.7%,1974年进一步下降,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减少7.5%,在这种严峻形势下,1975年,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果断措施,下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当年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文化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全市工业就出现了大的飞跃,全市拥有工业企业864家,比1957年增加470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是1957的16倍。尽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但随着长岭炼油厂、岳阳化工总厂、岳阳地区磷肥厂、岳阳电磁铁厂等一批骨干项目建成投产,化肥、农药、橡胶、被服等支农支工产品迅速发展,机械、医药、造纸、石化等工业产品大幅增加,岳阳现代工业基础框架初具雏形。

(二)改革开放后40年

第一阶段(1978年-1990年):改革开放---潮涌热土展宏图。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全市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893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大型企业8家、中型企业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产值比重达67.8%。80年代初,全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电力、轻纺、食品等产业。这一时期,亚洲最大的苎麻纺织品生产企业—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建成投产;由长练、岳化、洞氮组成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巴陵石油化工公司在岳阳成立;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工程(湖南省第一个实行对外利用外资、对外集资办电模式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华能岳阳电厂开工建设。同期,长炼生产的出口0号轻柴油获国家质量金质奖章;岳化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湖南正虹科技公司“正虹”牌QF-001猪高蛋白营养添加剂获国家银质奖。在省政府开展的百家大企业评估活动中,岳化、洞氮、长炼、岳阳造纸厂、3517工程、洞纺、正大岳阳公司、汨纺、市制药一厂等列入省级大工业企业;在国务院核准的全国首批45家一级企业中,长炼列为国家一级企业。在此期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增加1098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2%,比地区生产总值高出0.4个百分点,比农业高出3.4个百分点,岳阳工业在探索中前行。

第二阶段(1991年-2000年):市场经济---工业腾飞正当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中央将岳阳列为长江沿岸五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岳阳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优势更足、需求也更迫切。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市场经济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是年,湖南城陵矶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从此拉开了序幕。“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狠抓企业的改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活力。199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9.37亿元,是1990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2%。“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国家实施“抓大放小”战略,岳阳在此战略基础上推进以实施“两个置换”(产权、职工身份置换)为主的国企改革改制工作。通过改组、改制和兼并联合,岳阳的石化、造纸、机电等产业继续扩大,饲料工业异军突起,涌现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此期间,国内第一套年产1万吨的SBS装置在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通过国家成套工业化生产技术鉴定和验收;全国生产能力最大的己内酰胺装置巴陵石化公司建成投产,该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总投资13.4亿元,它的建成投产改变了中国长期依赖进口己内酰胺的局面;全国最大的ARGG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湖南省“八五”重点工程—巴陵石化公司鹰山石油化工厂年产1.3万吨锦纶帘子布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同期,岳阳恒立股份有限公司1000万股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从社会收回资金6000万元,实现岳阳市股票上市公开发行零突破;湖南正虹饲料A股5000万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饲料工业第一股;岳阳兴长社会公众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当日即突破深交所股价上升最高纪录。

第三阶段(2001年-2011年):开拓奋进---高歌引航担重任。2001年中国加入WTO,经济发展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岳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兴工强市”战略作为岳阳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实施,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期间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工业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从曲线分布的低值34.2%一路升至2012年的历史最高峰50.5%。2006年-2011年是岳阳规模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68.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三年翻了一番(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为588.41亿元)。2010-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一举突破两千亿、三千亿元两个大关,分别达到2784.33亿元、3825.72亿元。这一时期,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运营。湖南加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标志着中国南方首家良种肉牛贸工农一体化综合开发的民营企业在汨罗市正式启动;湖南长炼兴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岳阳金秋红日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投资134亿元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工程在长炼开工建设;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六改七”扩能改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岳化年产10万吨的SBS扩改装置试车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开发SBS全套技术的厂家;中石化股份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中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项目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同期,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在新加坡上市;湖南天润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在深圳首次发行A股成功上市。湖南轻工产业园落户湘阴;岳阳印刷科技工业园落户君山。

第四阶段(2012年-2018年):转型升级---跨越发展铸辉煌。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岳阳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岳阳市中心城区第二批排污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实施方案》、《岳阳市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方案》、《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强调以“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决战工业、决胜工业”的理念,形成合力做大做强工业,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见证着岳阳工业的跨越发展。总投资22.6亿元的北斗导航塞拉维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岳阳;泰格林纸年产40万吨的压光纸项目投产;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10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转化装置投产。转型升级的产业调整见证着岳阳工业的提质发展。围绕构建具有岳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石化、食品等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了地方工业经济实力。

二、辉煌成就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过70年的改革和发展,岳阳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1.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速度领跑带动发展。改革开放七十年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1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053.85亿元,年均增长16.3%,是2000年的16.8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由1949年的385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5.05亿元,年均增长15.9%,是2000年的15.6倍。增加值总量自1998年来一直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长沙,是全省第二大工业经济强市。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的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起着主要作用 ,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1%,到2012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0.5%。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从2013年开始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开始下降,到2018年比重降为33.6%,这个过程与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过程基本吻合。2018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 市场主体逐步壮大,工业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企业数量的显著增长。七十年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22家发展到2018年的1301家,年均增加18家,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工业的3大门类、36个大类行业。其中,采矿业企业41个,制造业企业1234个,电气、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26个。全市充分挖掘湖区资源,以物产资源和水运优势为依托,发展了十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了石化、食品两大千亿产业;加速扩张沿江工业,集聚了绿色化工、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造纸印刷、北斗导航等一批沿江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项目建设,聚集了湖南科伦、中科电气、远大可建、东方雨虹等一大批优势企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 ⠂ ⠂ 

3. 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工业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和技术改造,不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拥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目前全市在石化、食品、建材、机械、造纸、纺织、医药、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2018年,得益于2011年长炼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常运营,全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是1978年的4.4倍;得益于2012年华能三期两台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正式发电,全市火电设备装机容量达到311.5万千瓦,是1978年的15倍;全市水泥生产能力达516万吨,是1978年的65倍。全市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速,在全省处于主导地位。2018年,全市饲料产量485.7万吨,是1978年的254.4倍;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162.8万吨,是1978年的211.4倍;水泥产量398.3万吨,是1978年的48.8倍;发电量132.4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3.3倍;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14.0万吨,是1978年的18.2倍;原油加工量948.7万吨,是1978年的3.5倍。

4. 各行各业百舸争流,支柱产业活力十足。随着岳阳产业发展政策逐步推进、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全市工业行业发展百花齐放,各呈特色、各展优势,有如百舸争流。70年间,石化产业独占鳌头,两厂规模呈孢子裂变式增长,产值、效益呈几何级数式上升;食品产业争先夺魁,成为全市除石化产业外第二个“千亿产业”;机械产业后来居上,恰逢机遇,发展迅速,尤其是电子信息及光伏产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优势,产品逐步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纺织产业浴火重生,形成了华容、湘阴、君山、屈原、岳阳县5个棉纺织产业集群;造纸产业异军突起,“林纸一体化”和“苇纸一体化”战略助推全市纸业产量和效益稳步增长;建材产业精准发力,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逐渐步入产品升级换代的健康发展阶段;有色及循环产业优势突出,借力汨罗多年来形成的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市场优势,建立了从回收、粗加工向中、高端产品转变的循环化体系;医药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生物医药、化学合成原料药及制剂、生物发酵、中成药、医疗器械等共同发展的医药工业体系;电力产业初具规模,火力发电雄踞三湘,小水电灿若星辰,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来势喜人。2018年,这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1.0%,实现利润151.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0.0%。

(二)工业结构改革收获新成果

解放70年来,全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产业结构逐渐向中高端迈进,工业经济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

1. 所有制结构趋向多元,非公经济迅速发展。解放以来,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49年,22家工业企业中,仅有平江黄金洞金矿1家国营企业,其它均为私营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1953年,随着对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和个体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深入,国营工业主导地位迅速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与此同时,不少外商在岳阳投资兴厂,一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陆续兴建,逐步建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2012年以来,岳阳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力度,促进岳阳非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全市1234家非公规模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94.9%,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4.5%,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工业布局日趋合理,轻重工业同步发展。建国初期,全市工业基础薄弱,厂点分布零、乱,缺乏统一规划,且多为轻工业,重工业几乎为空白。1949年,轻重工业比例为94:6,针对这一状况,各级人民政府在大力发展地方工业的同时,加大重工业的发展力度,重工业比例开始上升。60-70年代,一批中央、省属重工业企业相继在岳阳建成投产,改变了境内轻重工业比率关系。1972年,重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7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修订城市建设规划,注重工业布局,加强对轻工业投资,逐步解决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举的工业新格局。2018年,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597家,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企业704家,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1:58。

3.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纵观工业结构变化,岳阳工业呈现出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从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提升的发展轨迹。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石化、造纸、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的产业结构。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9个百分点,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29.2%;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三)工业高质量发展彰显新成效

70年来,全市工业在不断调整中实现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大大增强,工业发展向高质量不断迈进。

1. 经济质效同步提升,高效发展开创新格局。岳阳工业在生产稳步增长与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8.0亿元,是1978年的352.5倍。同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攀升,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72.0亿元,是1978年的68.8倍。工业是财税增收的主力军,在财税增收中的地位不可替代。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缴税金总额达171.6亿元,是2007年39.4亿元的4.4倍。

2.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发展激发新动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岳阳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业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产出能力快速提升,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66.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3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01.6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0.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全市获得专利授权2251项,同比增长26.3%。

3. 园区工业加速聚集,集约发展呈现新优势。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聚集效应逐年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10个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61.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1.9%,比2017年末提升7.3个百分点。其中,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4. 节能降耗稳步推进,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市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大力实施结构减排,共完成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结构减排国家重点项目83个,整体关闭企业70家,先后实施了际华3517、同联药业等企业“退二进三”,关停一批“十五小”企业,完成了945个主要水污染物减排项目,通过实行“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全市共否决审批9个亿元以上的涉水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扎实推进燃煤锅炉改造等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加强清洁生产示范点建设,促进企业低耗、高效发展。2018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6%,工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

5. 工业外向型逐步提升,开放发展实现新突破。1980年,国务院批准城陵矶口岸为沿江对外贸易港口,成为长江干线对外开放的七大口岸之一,1992年,岳阳等5个城市被中央列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自此,岳阳大力发展开放型工业经济,着力打造开放发展桥头堡。2018年,岳阳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实际利用外资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回顾过去,一笔笔鲜活的统计数据,见证了70年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见证了70年拼搏奋进的非凡成就。展望未来,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续写新篇章,我们将朝着建设湖南大城市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乘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乘风破浪,大踏步向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