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工作 > 统计文化

谢亢:统计也需要一场供给侧改革

编稿时间:2015-12-24 16:38   来源:办公室  

最近,“供给侧改革”这一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名字十分火爆,11月10日到18日,前后9天中央4次提及,12月18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及,它的全称是“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改变中国供给体系中中低端产品(服务)过剩、高端产品(服务)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有效需求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供需两端产品(服务)数量、结构和层次的总体匹配。笔者由此想到,统计工作也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使统计产品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

在服务当地党委政府方面,统计工作要根据宏观发展方向,准则掌握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全面、准确、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充分把握新时期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同时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地域特色,提出科学的意见建议,更好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不能让统计分析等成果在档案柜“睡大觉”。在服务社会公众方面,要改变说话方式,用贴近群众的语言来解读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民生、教育等公众关心的领域要多下工夫,提供更加贴近公众需求的数据;改变数据调查方式和提供口径,多提供“中位数”、分行业数等数据,避免出现“被增长”、“被平均”等情况。在服务调查对象方面,要建立健全新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更广泛采用互联网、手持终端设备等现代手段收集数据,研究利用大数据“大数据”,充分利用部门资料、行业资料等,减少报表数量,切实减轻调查对象负担。

统计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改革原有的思维定式。一是要实现由业务到服务的转变。即保障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又要回应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的关切。二是实现由统计部门的工作到政府工作的转变。要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把握全局发展态势。三是实现由被动作为到主动作为的转变。不仅要反映新常态,而且要推动和引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展现统计新作为。四是要实现由传统手段向现代化手段转变。实现信息化、统计流程和机制的现代化。五是要实现由关门统计到开门统计的转变。更加注重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调度、合作,更加注重统计的对外开放、宣传,不能满足于统计部门的自弹自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