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开启了经济发展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新阶段,开启了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现调控的指导方针。
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基础性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我们要从思想和思维方式紧跟党中央的部署,立足统计职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统计调查方法和内容,主动服务,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统计保障。为此,结合实际提几点建议:
一、 着力“三去一降一补”统计,为优化经济结构、有效供给提出数据支撑。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我们要及时反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统计数据,分析调结构的优化情况。要加强主要产品创新提质和销售统计,反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情况,力争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二、 着力“创新驱动”项目统计,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经济领域为提高质量,广泛开展了技改和科技创新,出现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发展模式。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加强城乡“三新”统计,反映经济增长动力由资源、投资等要素向知识、科技、人力资本等高级要素转换情况。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反映实体经济动能转换的新成效、新经验,引导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力。
三、 着力经济效益统计,推进效益型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我们要加强实体经济的效益指标统计,如劳动生产率统计、利润和税收统计,重点企业的投入产出统计,以及反映效益的复合统计指标计算和分析, 反映经济效益的提升状况。
四、 着力创新“绿色”统计,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加强城乡清洁能源统计,防污统计,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建材、绿色食品和绿色种养业统计。反映绿色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要进一步加强全面小康建设生态环境指标监测,为精准全面小康提供数据保障。
总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大有可为,同时也存在任务艰巨,条件不够充分问题,但我们有自信,只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统计能力,并适当调配统计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工作,并在实践中前进,就会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会赢得党政的进一步重视和社会的点赞。
刘祖纯
2018年7月15日